×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三农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包邮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三农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51.1 (7.9折) ?
1星价 ¥51.1
2星价¥51.1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576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68257695 ; 978-7-5682-5769-5

本书特色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三农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力图从乡村农业角度解释“七月革命”和两次“倒穆”的原因,探讨土地制度与政权更迭的互动关系。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三农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在剖析1952—2013年埃及土地制度史、农业生产史和村民流动史的基础上指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乃至现代埃及的三农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根源。从1805年·阿里就任埃及总督到2013年穆尔西总统黯然离职,埃及或建立土地国有制进而剥夺小农的地权,或推动地权私有化进而纵容土地兼并,或推广土改合作社进而侵蚀小农对耕地的经营权和用益权,由此实现转移农业剩余、限制小农产权和控制乡村民众的多重目的。至此,即便在土地私有化条件下,小农土地所有制也已沦为马克思所说的“徒有其名”的所有制或“纯粹名义上的所有权”。现代埃及的政治民主尚未实现,、城市、地主和精英在权力格局中占有优势地位,而小农则处于政治生活的边缘地带。政治权力分配不均,而政治权力在资源分配中依旧占据作用,由此导致土地资源的占有状况并不平衡,进而构成“三农”问题发生并延续的深层政治背景。埃及民主水平提高和小农政治参与扩大,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内容简介

刘志华著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三农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力图从乡村农业角度解释“七月革命”和两次“倒穆”的原因,探讨土地制度与政权更迭的互动关系。 本书在剖析1952—2013年埃及土地制度史、农业生产史和村民流动史的基础上指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乃至现代埃及的三农问题,具有深刻的政治根源。从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就任埃及总督到2013年穆尔西总统黯然离职,埃及政府或建立土地国有制进而剥夺小农的地权,或推动地权私有化进而纵容土地兼并,或推广土改合作社进而侵蚀小农对耕地的经营权和用益权,由此实现转移农业剩余、限制小农产权和控制乡村民众的多重目的。至此,即便在土地私有化条件下,小农土地所有制也已沦为马克思所说的“徒有其名”的所有制或“纯粹名义上的所有权”。现代埃及的政治民主尚未实现,政府、城市、地主和精英在权力格局中占有优势地位,而小农则处于政治生活的边缘地带。政治权力分配不均,而政治权力在资源分配中依旧占据主导作用,由此导致土地资源的占有状况并不平衡,进而构成“三农”问题发生并延续的深层政治背景。埃及民主水平提高和小农政治参与扩大,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目录

绪论
节 现代化与“三农”问题
第二节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农业生态环境
第三节 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土地制度
二、关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农业生产
三、关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村民流动
第五节 学术价值
一、资料运用
二、研究方法
三、核心观点

章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土地制度(上)
节 1829-1952年土地兼并与乡村动荡
一、土地兼并严重与小农生活困苦
二、土改法令难产与小农频繁
第二节 1952-1970年七月革命与纳赛尔政权土改
一、1952年自由军官发动七月革命与开启土地改革
二、土地占有格局的演化
三、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的变革
四、埃及农业合作社的百年嬗变
小结

第二章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土地制度(下)
节 1970一1992年埃及与执政党的土改试探
一、1970-1981年萨达特时代土地政策的发展趋向
二、1981-1992年穆巴拉克及民族民主党的土改诉求
第二节 1992年96号法表决通过及引发的政治斗争(1992-1997年)
一、提案内容掀起的政党博弈与媒体论争
二、1992年96号法获得通过及条文分析
三、法令公布引发的小农抗议和打压
第三节 1992年96号法的全面施行与新世纪初的两次“倒穆”(1997-2013年)
一、96号法的全面施行与2011年穆巴拉克总统辞职
二、后穆巴拉克时代96号法的延续与2013年穆尔西下台
小结

第三章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农业生产
节 粮食问题
一、问题的缘起
二、粮食供给与价格、投资政策
三、粮食需求与食品补贴制度
四、粮食贸易与美国一埃及双边关系
小结
第二节 农产品市场化
一、1805-1952年埃及的农产品市场化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时代的棉花产销
三、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时代的园艺产业
小结

第四章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村民流动
节 城市化和劳务输出的概况
一、城市化概况
二、劳务输出概况
第二节 乡村人口进城打工与出国务工的原因
一、乡村人口进城打工的原因
二、乡村人口出国务工的原因
第三节 乡村人口进城打工与出国务工的影响
一、乡村人口进城打工的影响
二、乡村人口出国务工的影响
三、乡村“留守妇女”的地位变迁
小结
结语
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三农问题的内在关联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三农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一、中文书籍与论文
二、英文书籍与论文
三、参考网站
附录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涉农历史年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志华,男,1983年生,河南沁阳人,2011年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博。现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与硕士生导师,主讲本科公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硕士专业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曾翻译专著《中东史》,在《西亚洲》《论坛》《当代世界》《世界知识》《现代化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世界农业》《农业考古》等核心期刊以及《阿拉伯剧变——西亚北大动荡深层观察》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