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05790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91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13057905 ; 978-7-5130-5790-5
本书特色
能将你带回红色年代的一部励志自传体小说 一部平凡人物的励志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自传的形式描写了中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批人的成长经历,包含“三部曲”——《往事》《聊》《我的大学》,分别叙述了主人公在那个“很好岁月”中的中学生活、参军入伍生活以及退役后成为恢复高考以来的靠前届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全书虽是以自传形式展现给读者,但却是那个年代中一批四零后、五零后人群的整体生活写照,那个年代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代表了一代人的岁月情怀,也向对那个年代很好陌生的现代八零后、九零后乃至零零后们展现了那一段很好岁月的点滴画面。书中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信仰、奋斗精神甚至是他们对后代的教育理念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在现代充斥着新潮时尚的网络快餐文化的氛围中,注入了一点复古情怀,为我们了解父辈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窗口。
目录
楔子
1 我上学了 幸运
2 学生生活 温暖
3 如是学习 无奈
4 今又重逢 企盼
5 水到渠成 自然
6 终成正果 心安
7 校园花絮 多彩
8 我入党了 如愿
9 实习路上 团结
10 切实感受 贫苦
11 在实习中 努力
12 体验生活 自勉
13 踏上归途 圆满
14 游览成都 自在
15 毕业分配 计划
16 后面的事 难料
17 四十年后 感怀
特殊时段
军旅三年
节选
那个时候大学是按照部队建制编制的。我们合成塑料专业的学生一共30人编为一个排。负责的老师为排长,学生中出一个副排长。我们的排长姓王,叫王豪忠,是个男老师。我们的副排长也姓王,叫王秀华,是个女同学。全排分为3个班,各班都有一名班长。班长由学生担任。全排的党员组成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由老师担任,是全专业政治工作的负责人,行政职务是政治指导员。我们的支部书记姓代,叫代守振。 代指导员帮我把行李拿到宿舍。那是一个住了近20个人的大宿舍,里面住的全都是复员兵。一开始我还以为大家都是一个专业的同学。后来才知道,全系的复员兵都被临时安排在这里了。很快我们便了解到了我们这些复员兵为什么有这样的机遇,还没有分配工作就直接被分来上大学了。 原来在“文革”的初期,领导就决定把北京化工学院下放到外省市去。一开始是下放到了河南省,结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校址。后来又决定到广东茂名,因为那里有很大的石化企业,可是也没有合适的校址。就这样选来选去一直到了1971年年初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校址。可这时大学已经开始酝酿招生复课了。学院的领导就给北京市打了个报告,表示希望能回北京。没想到北京市很快就和化工部沟通好了。批准了北京化工学院的请求,并要求当年三月开学,争取成为首批招收工农兵学员的院校。这时离全国统一开学的日子已经没有几天了。学院一方面紧急把还散落在外地的老师急速召回北京,一方面集中了尚在北京的老师下到北京市指定的区县工矿企业去突击招生。在招生中遇到了一个困难,就是工农兵中兵学员的来源成了问题。总参认为北京化工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与部队实际需要不对口。学员毕业后无法回部队按专业分配工作,也就是说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这在当时是不能被允许的,所以拒绝向北京化工学院输送现役军人学员。可在当时的形势下工农兵学员中只有工人学员,农民学员,而没有兵学员是不行的。眼看就要开学了,还招不上来兵学员。学院没办法只好给北京市委打报告说明情况,请示如何办。市委很重视这事。据说当时的市委书记吴德很快就把报告批下来了。并指示在当年的复员兵中招一些条件较好的作为兵学员。此时离开学仅剩三四天了。除去联系、准备的时间,实际招生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再具体到一个武装部也只有一半天的时间了。由于复员兵还没有安排工作,没有具体单位,又已离开了原来的部队,所以也没法搞推荐,只能是由招生的老师看档案选了。就这样,几十名复员战士一时间变成了大学生。以这种方式上大学的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当年招收的大学生中,我们这些人可能是*出人意料的,也是*幸运的。我又是其中*特殊的一位。我生是用自己的脚丫子给自己别出了一个大学生的名额。无论如何我也没有想到我的大学梦竟是用这种方式实现的。 我们专业的学生大约一半来自北京近郊的区县,一半来自北京的工矿企业和街道。只有我一个人是当年的复员兵。其实我们中当过兵的还有一个人。他是去年复员分到北京化工二厂当工人,今年又由厂里推荐上大学的。这样我们俩就代表工农兵中的兵了。我们专业有女同学22人,男同学8人,是当时学院中男生*少的专业。其中只有3名高中生。一名是党支部负责人之一,姓刘,也是六六年的高中毕业生;另一人就是我;再有一人是个女同学,她是六六年高一的学生。其他的同学主要是初中生,从初三到初一都有。还有小学程度的同学。我当时很纳闷为什么同学之间的学历相差这么大,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在选拔大学生时几乎就没有把学历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 入学后的**件事就是领饭票。这事由排里的生活委员负责。她向大家解释得很清楚,上级规定:凡是有五年工龄的学员一律可以带工资上学。工资由原单位发。工龄不满五年的或从农村招收来的学员一律发给19元5角钱的生活费。其中15元5角钱的饭票,4元钱的现金。我们排只有个别人能保留工资,大部分人都要靠这19元5角钱的补助来生活了。我一是工龄不够,只当了3年兵;二是也没有发工资的单位,当然也就只能依靠这19元5角钱生活了。这我已经很知足了。因为毕竟上大学才是**位的,只要有地方住,有饭吃就可以了。至于条件嘛则完全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当时吃饭是定量的。从农村和工厂来的男同学大多不够吃,还要家里贴补一点粮票和饭费。女同学基本上都够了,还有一些人吃不了。我基本上够吃。后来上级又调整了补助。统一补助改为三级补助。这三级分别是19元5角、17元5角、15元5角。家庭生活困难的和家在农村缺少现金收入的同学可申请19元5角的补助,家境好一点的可申请17元5角的补助,其他的人凡是没工资的一律保留15元5角的补助。申请的办法是个人申请,集体公议,上级批准。我自是只能领15元5角的饭票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消费标准,就是每月的各种花销不得超过3元。因为在上学前我曾见过父亲一面,我把当兵节余的钱都给他了。我认为大学给我的补助足够了。我用不着钱。可父亲一定要给我留下100元钱。开始我还以为这100元钱没用处。可没想到就是这100元钱解了我的围。这样我就可以用这100元钱度过我3年的大学生活了。当然衣物是不能添置新的了。不过从部队带回来的衣物还够我穿一阵子。放假回家还可以把我参军前的衣物找出来用。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一对付就过去了。 ……
作者简介
翁冀中,1947年生人,父母均为老红军,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赶上过文化大革命的非常岁月,当过兵,上过大学,做过研究员,“下过海”,*后被知识产权出版社聘请做“按需出版”项目的“探索”人,摸市场、做调研,出谋划策,为我社组织的“按需出版”新闻发布会、《茅盾译文集》首发式、《中华之魂》图书发布会成功联络邀请了社会文学界名人之后、革命家后代参加会议,为我社扩大知名度、提高声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联系了《粟裕战争回忆录》再印的版权授权,与郭沫若之女取得联系,建成郭沫若作品的数据库;带头与于光远先生联系,获得于光远作品的电子数据并制作了《于光远作品全集》的样书献于于老的90寿诞,为我社现在出版的《于光远经济论著全集》奠定了基础。
-
姑妈的宝刀
¥9.0¥30.0 -
八仙得道传
¥12.0¥40.0 -
捕梦网
¥15.8¥45.0 -
悉达多
¥16.0¥28.0 -
企鹅经典:城堡 变形记
¥23.2¥49.0 -
企鹅经典:月亮与六便士
¥17.7¥39.0 -
正义与微笑
¥24.2¥55.0 -
荒原狼
¥17.1¥39.8 -
鼠疫
¥13.2¥38.8 -
小小小小的火
¥14.0¥52.0 -
三叶虫与其他故事(八品)
¥20.3¥52.0 -
一千一秒物语
¥44.2¥69.0 -
龙楼镇
¥31.3¥52.0 -
去吧.摩西-企鹅经典
¥16.4¥39.0 -
偶发空缺
¥26.4¥57.0 -
生死场
¥7.6¥36.0 -
第六病室: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14.7¥46.0 -
一力文库037-傲慢与偏见
¥10.1¥33.8 -
浮世绘女儿(八品)
¥22.6¥58.0 -
窄门
¥14.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