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1736-186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1736-186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星价 ¥57.6 (6.0折)
2星价¥57.6 定价¥9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28451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20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101128451 ; 978-7-101-12845-1

本书特色

本书对1736-1861两淮私盐进行了详细整理和介绍,内容包括:1.私盐的历史背景。2.私盐的活跃区域。3.私盐的运销方式和特点。4.私盐运销的主体。5.朝庭对于私盐的举措。

内容简介

清中叶,两淮私盐异常活跃。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各阶层——无论是灶丁、贫民,还是盐枭、会党,抑或是盐商、盐官,都无不以食盐为利薮,纷纷加入到了私盐贩卖的行列。面对日益严重的食盐走私现象,清政府想方设法予以防范和打击,然而受腐败官僚体制的影响,收效甚微。清中叶两淮私盐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地方社会各阶层迫于生计,或纯粹是为了高额盐利而铤而走险的一种冒险活动。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食盐走私可以说既是清中叶政治日益腐败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是当时政治日益腐败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目录

绪论

一、选题原因及意义

二、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三、概念界定及本书创新与缺失

四、学术回顾及简评

五、行文思路及本书框架

**章私盐泛滥与“改纲为票”

一、票盐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清代盐法概况

(二)乾隆中衰与嘉道危局

二、私盐泛滥与“改纲为票”

(一)吏治败坏与盐务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私盐泛滥与陶澍改革两淮盐务的实践

(三)改纲为票的成效及票盐制的推广

(四)改纲为票的动因与票盐制实态

(五)余论

三、对陶澍改革两淮盐务的合理评价

第二章私盐的运销方式与活动特点

一、湖广、江西官盐的流通、运销与私盐

(一)官盐运销路线与流通方式

(二)官盐分销状况

(三)私盐入侵途径及私盐成因

二、清中叶两淮私盐及其量化分析

(一)清中叶两淮私盐及其个案分析

(二)私盐的地域性差异及其量化分析

三、私盐的运销方式与活动特点

(一)私盐的运输途径与运销方式

(二)私盐的活动特点

......

第五章盐商、盐官与私盐:地方盐业管理层的官私博弈

一、盐商与私盐:盐商式微与商私的无奈

(一)榷盐体制下的两淮盐业与盐商

(二)两淮盐商的利润来源与资本流向

(三)盐商的衰败与商私的兴起

(四)余论:对盐商的垄断以及商私问题的再思考

二、盐官与私盐:吏治腐败与官私的兴起

(一)地方盐务官员与私盐

(二)缉私兵役与私盐

(三)余论

三、私盐与地方政府:私盐泛滥与政府招安

(一)私盐、盐枭与政府的博弈:进攻、退却与打击

(二)黄玉林案的了结:盐枭的损失与政府抉择

(三)讨论与思考

第六章清政府对私盐的缉私立法控制

一、清代缉私立法的历史沿革

(一)历代缉私沿革

(二)清代私盐治罪法的颁行

二、缉私立法措施的确立

(一)加强缉私组织机构和缉私队伍建设

(二)制定缉私奖惩条例

(三)通过设关置卡加大缉私力度

三、缉私组织的腐败无能和缉私效率的低下

四、小结

余论: 对两淮私盐基于制度因素的思考与评价

附录一:清中叶两淮私盐案例附录二:两淮盐官设置图

附录三:湖北省河流水系图

附录四:湖南省河流水系图

附录五:江西省河流水系图

附录六:两淮行盐地邻私入侵图

附录七:清代两淮盐务大事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三)改纲为票的成效及票盐制的推广 1.改纲为票的成效 淮北票盐制在滞岸试行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兹查票盐自上年七月开局以起,至冬底结束,已请运过二十万三千一百余引,较原额溢运过半”。陶澍同时还进一步指出:“查票盐自试行以来,海属积滞之盐,贩运一空。穷苦场民,借资苏活。即游手闲民,亦得以转移执事。是以上年海州灾务极重,而地方尚称安帖,实得票盐之济。其皖、豫各省,尚多缺盐之患,官文上下,络绎督催,商运仍然不前,甚至闭门逃避。百姓淡食,不得已而买食私盐,地方官亦不得己而佯为不知,督销有同具文。且盐价腾贵,每斤需钱六七十文。自票盐到境,盐价顿减,取携甚便,民情安之……。现在票盐之课,溢于原额。淮北通纲之引,俱已请运全竣。是票盐之利,实足以下便民生,上裕国课,业已试行有效。”[清]陶澍:《淮北票盐试行有效请将湖运各畅岸推广办理酌定章程折子》,载《陶澍集》(上),岳麓书社,1998年,第217—218页。 正是由于票盐法的试行成效显著,陶澍才决定在对滞岸行销办法做适当修改的基础上,将其推广至十一个畅岸州县。 “除例由江运之安徽省桐城、舒城、无为、合肥、庐江、巢县、滁州、来安八州、县,及例由高邮湖运之天长一县,俱与淮南引地错杂,未便招贩行票,至启侵灌,其原额八万一千六百二十引,照旧由商认办,并随时察看情形,济以官运,保固淮南藩篱外,所有湖运畅岸,安徽省之寿光、安远、六安、霍山、霍邱,河南之信阳、罗山、光州、光山、固始、商城十一州县,额运九万六千三百九十三引,并食盐融纲一万三千三百五十五引,请一律推广,照淮北滞岸章程,招商贩运,改行票盐”[清]陶澍:《淮北票盐试行有效请将湖运各畅岸推广办理酌定章程折子》,载《陶澍集》(上),岳麓书社,1998年,第218页。。 这样一来,淮北五十一州县中,四十二湖运州县就全部实行了票盐制。只有江运八岸和天长县继续实行纲盐制这九个州县,由于与淮南引地错杂,陶澍担心改革会导致票盐侵灌淮南销岸,因此没有施行票盐,仍然保持了纲盐制。事实表明,陶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后来的情况表明,即便在这九个州县没有实行票盐的情况下,淮北票盐对淮南纲盐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道光中晚期,湖北、江西都曾受到来自淮北票盐的侵害,尤其是湖北受害为烈。这也正是为何湖北在经历了道光中期的盐务整顿后依然缺销严重的原因所在。。 票盐制的进一步推广,也使淮北食盐销售状况进一步好转有关销售状况,魏源有更为具体的说明,淮北各岸,其额销原本为296982引,但自道光十二年(1832年)试行票法以后,销售明显好转,出现了连续三年溢销的好局面。五月开局收税,当年即运行242600余引;十三年行32万引;十四年行589300余引;十五年行348600余引。统计四年共运150余万引,这还不包括江运八岸和天长县的销量在内〔参见魏源《淮北票盐志略》卷二《请严禁陆运并议票盐事宜禀》,同治七年(1868年)刊本〕。。实施票盐制之前,淮北“十纲之中仅运及三纲四分有零。其铳销、停运、融南各项,多至六纲五分以外。而十纲应完课银二百七十一万余两,仅完银七十万四千余两,实未完银二百万六千余两”。票盐制实施后,情况则大为改观,不仅销售明显好转,而且课税的完纳,也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好现象:“今自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纲起,至十七年(1837年)丁酉纲止,除征足奏销银一百八十九万七千二百七十六两四钱九厘”外,另外还多征各项课银一百六十万六千六百二十一两八钱九厘。而且“戊戌本纲开局验资已经收税未解运库银两,尚不在此数内”[清]陶澍:《缕陈八年来办理两淮盐务并报完银数比较在前情形附片》,载《陶澍集》(上),岳麓书社,1998年,第322—323页。。也就是说,票盐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积引问题,同时盐课的征收也得以超额完成;至于化私为良的局面则更无需多言。简言之,从政府角度而言,票盐改革可谓是大获全胜倪玉平:《政府、商人与民众——试论陶澍淮北票盐改革》,《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1期。。道光末年,淮南、两浙、福建一带也改行票盐,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足见票盐替代纲盐,是一种进步的趋势。 淮北票盐制实施后,成效显著,每年行销食盐46万多引,此前仅20万引,即一纲行两纲之盐,一纲收两纲之课。总之,通过票盐制,使得淮北盐务无论是食盐销售还是课税征缴,均取得了明显好转,使淮北盐务出现了难得的好景象。拿刘洪石的话来讲,就是“票盐制的实行,使淮北盐业的产、运、销情况大为改观,出现了淮北盐业史上的黄金时代”刘洪石:《略论清代票盐改革》,《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4期。。 票盐制实施后之所以会取得上述效果,关键在于它比较有效地遏制了私盐的进一步泛滥。私盐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官盐价格太高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正是过高的官盐价格为私盐泛滥提供了契机;而官盐价格太高的原因是因为官盐成本太重。相比于官盐而言,私盐成本轻,因此价格比官盐也要便宜得多。这种情况必然使官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票盐制设施后,废除了浮费勒索,减少了运销中的诸多中间环节,使得官盐成本大幅下降,其价格也因此明显回落。官盐价格下降,使得官盐在市场竞争中重新获得了取胜的优势。原因很简单,当官盐价格与私盐价格相当时,官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自不必多言;只要官盐价格不超出消费者的购买力,即便其价格略高于私盐,它在食盐市场当中的优势地位也不会受私盐冲击。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买食私盐毕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当买食私盐的成本(用风险度来衡量)大于买食私盐可能获得的收益时,消费者就不大可能选择私盐。这就意味着私盐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失去价格上的优势。同时票盐章程还规定,任何人只要照章纳税,均可请票行盐,并且无论资本大小,均可请票,不少盐枭因此改行票盐(其实盐枭虽亡命之徒,内中亦有身家,铤而走险,原非所愿)。史载:“始而化洪湖以东之场私,继而化正关以西之芦私。”[清]魏源:《淮北票盐志叙》,载《魏源集》(下),中华书局,1976年,第439页。

作者简介

吴海波(1972—),男,汉族,江西高安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在《历史档案》、《中国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巴蜀书社,2010年10月出版);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