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策全鉴-典藏诵读版

包邮战国策全鉴-典藏诵读版

¥26.4 (5.3折) ?
1星价 ¥26.4
2星价¥26.4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0508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18050857 ; 978-7-5180-5085-7

本书特色

刘向著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分为十二策,三十三卷,约十二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和策士们游说各国君主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战国策全鉴(典藏诵读版)》精选《战国策》中的名篇,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加以注释,并用现代白话文翻译,使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思考历史、感悟历史,领会古人的为人处世智慧,达到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目的。

内容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汇编而成的国别体史学名著,由西汉末年的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全书共分为十二策,三十三卷,约十二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所提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全鉴(典藏诵读版)》精选了《战国策》中的名篇,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加以注释,并用现代白话文翻译,以利于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经典著作。

目录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攻宜阳/
东周欲为稻/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西周策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雍氏之役/
秦欲攻周/

秦策一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
说秦王曰/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陈轸去楚之秦/

秦策二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
秦武王谓甘茂曰/
甘茂亡秦且之齐/

秦策三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
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雎至秦/
范雎曰/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秦策四
秦王欲见顿弱/
说秦王曰/
或为六国说秦/

秦策五
谓秦王曰/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文信侯出走/
四国为一/

齐策一
靖郭君将城薛/
靖郭君善齐貌辨/
田忌为齐将/
邹忌修八尺有余/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

齐策二
昭阳为楚伐魏/
秦攻赵长平/
或谓齐王曰/

齐策三
楚王死/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齐欲伐魏/

齐策四
齐人有冯谖者/
鲁仲连谓孟尝曰/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齐策五
苏秦说齐闵王曰/

齐策六
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正议/
燕攻齐之战/
燕攻齐,齐破/
齐闵王之遇杀/
齐王建入朝于秦/

楚策一
苏秦为赵合从/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

楚策二
楚怀王拘张仪/
楚王将出张子/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楚策三
五国伐秦无功/
唐睢见春申君曰/

楚策四
庄辛谓楚襄王曰/
天下合从/
楚考烈王无子/

赵策一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张孟谈既固赵宗/
晋毕阳之孙豫让/
苏秦说李兑曰/

赵策二
苏秦从燕之赵/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
武灵王平昼闲居/

赵策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
秦、赵战于长平/
秦围赵之邯郸/

赵策四
五国伐秦无功/
赵太后新用事/

魏策一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苏秦为赵合从/
张仪为秦连横/

魏策二
魏惠王死/
五国伐秦/
齐、魏战于马陵/

魏策三
秦将伐魏/
魏将与秦攻韩/

魏策四
信陵君杀晋鄙/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韩策一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颜率见公仲/

韩策二
楚围雍氏五月/
楚围雍氏/
韩傀相韩/

韩策三
或谓韩王曰/
谓郑王曰/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

燕策一
苏秦将为从/
燕王哙时/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
苏秦谓燕昭王曰/

燕策二
秦召燕王/
苏秦为奉阳君合燕于赵以伐齐/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赵且伐燕/

燕策三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燕太子丹质于秦/

宋卫策
公输般为楚设机/
卫嗣君时/
卫人迎新妇/

中山策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东周策
展开全部

节选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原典】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③。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④。”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注释】 ①九鼎:周王室传国的宝物,象征着国家权力。②画计:商量。③归之大国:把九鼎送给齐国。“归”通“馈”,赠送。大国,指齐国。④图:考虑。 【译文】 秦国发兵逼近东周,想要夺取周的九鼎,周君为此感到担忧,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大臣颜率。颜率说:“大王不要担心,请让臣到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那秦国不讲道义,想发兵进攻东周夺取九鼎。我东周君臣在朝廷里商量对策,结果一致认为:与其将九鼎送给暴秦,不如将它送给贵国。保护濒临危亡的国家,将会给您留下美名;得到九鼎,是厚重的宝物。希望大王考虑一下。”齐王听了非常高兴,立刻发兵五万,派遣陈臣思做大将,前去救援东周,于是秦国的军队撤退了。 【原典】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①,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②。”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③,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④,漓然止于齐者⑤。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⑥,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注释】 ①赖:依赖,仰仗。②寄径:借道。③醯(xī):醋。甀(zhuì):瓮。④兔兴马逝:形容轻快。⑤漓然:水渗流的样子。⑥挽:牵引。 【译文】 当齐王将向周君索要九鼎时,周君又担心起来。颜率说:“大王不要焦虑,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这回东周依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到齐国?”齐王说:“我打算向魏国借道。”颜率说:“不可以。魏国的君臣一心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脚下、少海边上反复谋划,日子已经很久了。九鼎一旦进入魏国,一定运不出来了。”齐王又说:“那我就另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行。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在叶庭谋划,时间也很长了。九鼎一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我究竟该从哪条路线才能把九鼎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的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忧虑这件事。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之类的东西一样,可以揣在怀中或提在手上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顷刻之间就来到了齐国。过去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了九鼎,一只鼎用九万人牵引,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用到的士兵、工匠,以及所需要准备的搬运器械和被服用具更是难以计数。如今大王即使有这些人,但从哪条道路运送呢?因此我私下里为大王忧虑这件事情。”齐王说:“你屡次前来,无非不愿把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国,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迁移九鼎来等待您的命令。”于是齐王打消了求取九鼎的想法。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余长保,专职作家,著述颇丰。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学专业学士学位。曾经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5年,人文知识功底深厚。其作品多以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并且立意新颖,文字优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出版的作品有:《越淡定越幸福》、《孝经全鉴》《徐霞客游记全鉴》《智囊全鉴》《左眼识人 右眼读心》《三句话打动他人心》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