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道德经/中华经典轻松读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道德经/中华经典轻松读

1星价 ¥23.5 (5.6折)
2星价¥23.5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9247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69924749 ; 978-7-5699-2474-9

本书特色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选用**版本为底本,约请国学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 ◎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特别加入评析、引申阅读,让普通读者轻松领略国学的精髓。

内容简介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章在后,并分为81章。《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原文之后增加了“译文”“评析”“引申阅读”三个板块。

目录

前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第六章 玄牝之门 第七章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第十章 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第十—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章 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 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八章 复归于朴 第二十九章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第三十章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处 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第三十四章 其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第三十五章 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六章 欲翕固张 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 第三十八章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第三十九章 “一”为始祖 第四十章第四十章 虚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第四十—章 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二章 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 第五十章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章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第五十八章 福祸倚伏 第五十九章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第六十一章 皆得其欲 第六十二章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第七十七章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展开全部

节选

  《道德经/中华经典轻松读》:  圣人(统治者)治理国家管理子民也是如此。古代的帝王称天子,是天地的儿子,也可以看成是天地的化身,他效法天地管理天下百姓,不对百姓施加仁爱,把百姓当成祭祀用的刍狗,这不是不爱惜百姓,相反这是真正的珍惜。怎样理解呢?圣人对百姓不施加仁爱,也不横加干涉,给予一定的自由,这样百姓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恩赐。教导百姓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就不会破坏大自然之道的无为之治。因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才会太平,天下太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繁荣昌盛。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没能按照大道的无为而治的原则,而是施与仁爱,自然会对百姓妄加干涉,就会使百姓脱离正确的行为轨道,导致天下大乱。统治者为了安定民心,平息这种混乱的局面,就会很自然地强加自己的意志,比如制定各种刑罚,这样一来,民心不但没有被安定反而更加骚动不安,农民起义是必然的,结果是民不聊生,统治阶级的地位岌岌可危。所以这种貌似仁爱的统治策略,不但害己而且害民。  橐就是风箱,它是一种冶金鼓风用的工具,中间是空洞的虚无的,充满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天地之间是空虚的,恰似一个大风箱,充满了元气的流动。  正因为天地的空虚,才会有元气流动其间,而且元气无穷无尽,用之不竭,逮元气就是主宰万物的灵气,它看不到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越用越灵。  我们应该像天地圣人一般,像个大风箱,心里空无一物,而又能包容一切。所谓空无一物也就是不置一物于心中,而应包容万物,做到心中坦荡,不偏执一物,才能海纳百川。心里的容量像一个大风箱,无穷无尽,这样我们才能放眼宇宙,心无挂碍;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不会为外物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对别人的对错是非才不会品头论足,妄下断论。别人的是非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是人,是情感十分丰富的动物,我们有喜怒哀乐,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要无所为,也就是真正的无所不为了。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不仅适用于治理国家,作为统治者的制胜法宝,而且适用于我们一个一个的个体。将自己与大道紧密相连,甚至融为一体,我们才能获得自由和幸福。这是大道的完美境界。  【引申阅读】  高瞻远瞩:朱元璋处心积虑终成大业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所据濠州被元军包围已七个月之久,形势危急。这段时间里,朱元璋曾奉命攻打灵璧县、萧县和虹县,试图分散元军的注意力,但效果一直不好。正当元军即将对濠州发动总攻之时,元军主帅突然病死,士兵们失去主帅,无心恋战,纷纷逃散。濠州危机遂解。郭子兴的军队趁机得到喘息,就在濠州城内饮酒高歌,庆祝胜利。朱元璋是个志向远大之人,他在军中待的时间长了,对各种事情看得越来越透彻明白,渐渐觉得这帮人治军无方,驭下无道,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他还深深地认识到,在这群雄割据、形势混乱的局面下,不发展自己的军队,不招揽英豪为己所用,很难有出头之日。  至正十三年六月,朱元璋禀明郭子兴,欲回故乡钟离招募士兵,郭子兴同意了。  不到十天,朱元璋就募集了七百人。他将队伍带到濠州,交给郭子兴,郭子兴非常高兴,提升他为镇抚,并把这七百人交给他统领。不久,又升他为总管。  朱元璋虽已被升为总管,但他还是感觉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至正十三年底,朱元璋把自己统率的七百人交给别人,只带着徐达、汤和、吴良等二十四人离开了濠州,前往定远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次出行并不顺利,还没有开始,朱元璋就患了重病,只得返回濠州治病。过了半个月,才有所好转。这时,他听说张家堡驴牌寨屯居着一支三千人的民兵,主帅与郭子兴相识,现在正断了粮,处境艰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朱元璋觉得这是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他不顾大病初愈,找到郭子兴,请求派自己前去招降。郭子兴问:“带多少人?”  朱元璋说:“人多易生疑,带十人就可以了。”  郭子兴也不勉强,便派给他十个人。  朱元璋带病走了六天,才到达张家堡。主帅与他一见面,朱元璋便对他说:“郭公与你是老相识,他听说你们缺粮,又得到消息说有别的军队要来攻打你们,特地派我来通报。如果你们愿意跟随郭公,就与我一起回去;不愿意,也要赶快移到别处,以避来犯之敌。”  ……

作者简介

唐海燕:女,国学教师。现主要从事青年国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授课工作。她认为国学这个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瑰宝的文化符号,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会渐渐拾起它,走进它,通过它了解我们自身。基于此,她将国学研究与普及工作当作了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