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东京梦华录-大城小调

东京梦华录-大城小调

1星价 ¥26.4 (5.5折)
2星价¥26.4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73874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10873874 ; 978-7-5108-7387-4

本书特色

重现大宋都市繁华旧梦, 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读懂中国历史的十本书,名师大家的解读 畅销台湾四十年,一家人共读的经典

内容简介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有名的历史笔记,记载了北宋首都汴京城的情形。我们看到那时期全国首善之地的形形色色,大至中央政府各机构的分布、宫廷楼阁的坐落、城市街坊的规模与分布,小至市民的饮食生活、歌院茶楼的盛况、娶妻生子的民风礼俗等,甚至于饭店、夜市所贩卖的各种饮食、杂物,都尽在眼底,读来有趣而亲切。

目录

【导读】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章 概说
一、作者与书
二、东京开封

第二章 城门与河桥
一、东京的新城及旧城
二、河道及桥

第三章 皇城与政府
一、大内皇城
二、内、外诸司各机构
三、军队的概说

第四章 街景与市容
一、御街及宣德楼前的街道建筑
二、朱雀门外街巷
三、东角楼与潘楼东的街巷
四、右掖门外及州桥东面的街巷
五、相国寺的内外
六、宫寺与庙宇
七、医铺及其他

第五章 饮食与生活
一、夜市及酒楼
二、饭馆店摊及饮食
三、杂卖与其他行业
四、技艺的特写
五、民性与习俗

第六章 官方的节庆和仪卫
一、仪卫及皇室出行
二、元月的节庆
三、淡淡的三月天
四、皇帝的生日
五、寒冬的大礼

第七章 民俗与节日
一、春的气息
二、夏日寂聊
三、秋兴正浓
四、冬年岁暖

附录
宋徽宗艮岳记
教坊乐部
圆社摸场
小说
大起居
《宋史 ? 礼志》中所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京城的夜市  在京城里有名的夜市是位于州桥一带。从皇城南门的朱雀门出去,直往龙津桥,偏向东方便是州桥。龙津桥和州桥都对着皇城的御街,相当出名。州桥南方一带就有各种吃食摊贩,种类名称极多,恐怕有些东西既不知是什么样子,也不知是如何去做的,只有把这些东西照孟元老所记的,写在下面了。  夜市当街有“水饭”、熬肉、肉干之类的小吃。水饭不知是什么东西,只知道一般官府宴会也吃它,通常是在前一二道菜中吃,不晓得是否属咸稀饭之类,里面放些小姜瓜等。在王楼(酒店名)前有不少山产野味,如獾儿、野狐等肉,还有一些肉脯、鸡等。梅家、鹿家两个店里,卖的是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杂碎等,每个大约不过十五文,算是相当便宜。以那时的米价来看,通常一斗米要二三百文左右;米价有高涨,本来北宋中期的神宗皇帝时代,一斗米才六七十文。若以绢价来看,那时一匹绢要一千多文以上。以金价来看,宋初是一两值一万文上下;到北宋末年时,要到二万文左右。银子也是在上涨中,北宋中期多在一两一千文左右,到末年就超过二千文了。照这样看来,当时的物价情形与我们目前大致差不多。  通到朱雀门一带也是夜市的范围,那里卖的是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天里,清凉的吃食就纷纷上市,有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丸子、水晶皂儿、生腌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橙丸,像这一类众多的食品,都是用梅红色的匣盒盛装,摆着售卖。  到冬天时,热烤的食物较多,有盘兔肉、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等,还加上龙津桥那儿卖的须脑子肉,通常人称这些东西为杂嚼。  夜市通常要闹到夜里的三更天,卖的东西不差于现代的夜市,也都有因时令不同的特色。  酒楼在京城里相当的多,有的是一种高级的饭店,有的是豪华的风月场所。因为是首都之故,**流的消费自然较多,酒楼大约是奢侈生活的去处了。  京城酒楼的门口,都用彩带之类结成一道“欢迎”之门,这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一家名为“任店”的酒楼较特别,进门一条正面的走廊,这是主廊,长有百余步,在南、北天井的两边走廊,全都是子的房间,傍晚时分,都点上灯火,一片辉煌相照。此时数百名妓女也都出来了,个个浓妆艳抹,彩衣飘飘,聚集在主廊檐边,等待酒客的召唤,看起来自如“仙境”的仙女似的。  任店往北,过了杨楼酒店,再往北穿过马行街,有东、西两巷,称为大、小货行,都是手工匠、技术工人等所住之地。由小货行可通到鸡儿巷妓馆,由大货行可通到笺纸店,以及鼎鼎有名的白矾楼。这酒楼通常人称矾楼,传说因主人姓矾而得名;但也有人说是卖矾商人们聚会之地而得名,不过后来还是改名为丰乐楼,新、旧名随人称呼。这楼在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时代,又增建三层楼成为五楼高,五楼相映,都有飞桥栏杆,明暗相通。楼上就如同一般酒楼一样,各有许子的房间,珠帘绣幔,灯烛闪耀,颇为豪华。这酒楼刚开幕时,为了招徕顾客,也不免搞个噱头,凡是*先到临的客人,赏一面金旗,大概可以享受免费优待一二夜的。  一般酒食店聚集所在的地方,不论风雨寒暑、白天夜晚,都是行人不断而热闹非凡的,更不用说酒楼之类了,这是*好的销金窝。不过上酒楼也是那时的风气,不论哪类人都可公开地去,似乎没有什么限制。像矾楼这么有名的豪华场所,似是令人不易忘怀的,例如宋人曾留下这么一首诗: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婚礼进行曲  到娶亲那天,男方以车子或者花轿(花檐子)去到女家,一路上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女家自有迎客与招待,并且给来迎亲的彩段布,以表示欢迎和贺喜。门外迎亲的乐队不停地吹奏着,好像催着新娘子快穿着好衣装,准备过门了。新娘子好不容易上了车或檐,然而抬轿子的轿夫却像不愿动身似的,原来照习惯是要讨个红包,这叫作“起檐子”,拿了红包,檐子也就起身了。迎亲花车到男家后,又有“栏门”的习俗,就是亲友邻居以及帮忙的人手们,拥塞在路门口讨取红包。这习俗在唐代时就有,那时称为“障车”,后来政府下令禁止,认为是种陋习。宋代的首都市民,似乎仍旧流行这种风俗。娶个媳妇,看来是要花不少红包的,真正好事多磨,但这才开始,后面的习俗还有不少。  新娘子下车檐后,就有个作法的法师之类叫作“阴阳人”,大概是与巫师、乩童类似,手中拿着斗,斗里装着谷米、豆子、钱、果、草节等物,口中念念有词,随手把这斗中之物往门撒去,看热闹的小孩子们也就争先恐后地去抢拾,这叫作“撒谷豆”。原来民间相信起源于汉代时的传说,认为有三煞在门,新人不得入门,三煞是指青羊、乌鸡、青牛三神,如果冒犯三煞神,会克损这家人的长辈,同时将来自己也没有后代;但是若用谷豆、草等物,三煞神就会避开,新人就可以入门了。于是民间大凡嫁娶之时,新妇下车就撒谷豆,而把放在门限内的草捆踢开,就可进门。  新娘子下车檐后,脚不得踏在土地上,自有准备好的青布条或毡席供她行走,这也是唐代的习俗,如名诗人白居易写的春深娶妇家诗中有“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的句子,好像走过地毡一样。有一个人捧着镜子在前面倒行,引着新娘入门,但得经过几个动作:要跨过鞍、草、秤三样东西。这些习俗有些是承袭古代胡人的作风而来,如跨马鞍,大约是北朝胡人的婚俗,新娘坐在新郎的马鞍之侧,后来唐代也流行,到宋代就跨过马鞍来象征这意思;有的是民间的迷信,如跨越草,就是前面说的避三煞神之意。  进门后到新房内,房中挂着帐子,新娘坐在那儿等着,叫作“坐虚帐”。有的人家是直接进入房中,坐在床上,叫作“坐富贵”。到此,新娘算是经过前半段的“折腾”了。  送新娘的客人,要尽快地喝个三杯酒就得退走了,以免耽搁时间,这叫作“走送”。然后所有的客人都入席,三杯酒后,新郎盛装而出,穿着结婚礼服,戴着装饰满头花球的帽子,在正厅大堂中设置一张椅子于榻上,新郎就坐在其上,这叫作“高坐”。接着媒人先敬他酒一杯,请他下座;然后姨或妗再来敬酒一杯,也请他下座;*后是丈母娘亲自敬酒,他才被请下座来。看来这新郎还真不易请下高座来呢!  接着是新郎、新娘的婚礼进行了。新房的门额上有彩布一段,下端碎裂成小片,横挂在门上,当新郎入房后,来客们纷纷去争抢彩布的碎片,这叫作“利市缴门红”,为的是讨个吉利、沾点喜气。新郎入房去床前请新娘子出来,有两条彩布中间结成一个同心大结,这个就是“牵巾”,男、女各执一端,新郎那端挂在手拿的笏上,新娘那端就搭在手上,两人相对着面,新郎倒着牵引新娘走出来。  一对新人先到祖宗牌位(家庙)前参拜,然后新娘被扶着倒行入房。这时宾客们争着跟进房中,参观新人的对拜,拜完后都坐到床沿,新郎面向右坐,新娘面向左坐。女客们纷纷把金钱、彩纸、果子等散掷到床上,这叫作“撒帐”。本来古代新婿是坐在西方的位置,面向着东,新妇是坐在东方,面向着西;从正北的位置来看,是婿在右手,因为古人是以右为尊,而到宋代习俗是以左手方为尊贵,所以就成为男左女右了。  “撒帐”后,接着要“合髻”;就是两家准备好梳系头发用的彩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的,在新郎、新娘的小部分头发上意思一下。然后用彩带结连的两杯酒,一对新人互相敬酒而饮,就是所谓“交杯酒”了。喝完“交杯酒”,把杯子与花冠投掷到床下,如果杯子是一仰一扣,那就是大吉大利之兆,客人们也就高声道贺吉祥。*后的婚礼节目终于完成。房中的客人们也都到大厅去,新郎被拥到外面去答谢亲友,然后再开始喝喜酒。  淡淡的三月天  从三月一日到四月八日,这段金明池开放的时间里,虽然是有风雨的日子,仍然不乏有兴致的游人,几乎是无日不见,川流不息。而首都里也充满春光浪漫的气息,城里是锦绣处处,满眼看去都是片片的花光,走在路上随时飘来的香气,与盈耳的音乐声响,真令人陶醉,华丽的车马奔驰在街巷,沿路有花彩的棚子,加上到处可见的彩画阁楼,如珍贵的穿着、装饰等,好不奢侈!而在风光旖旎之中,首都里的人们也都尽情地享受着,每天所见到的车马,真是数之不尽啊!  城中的妓女们,以往多是乘坐驴子。到徽宗皇帝的宣和、政和年间,她们多改乘马儿,身上穿着凉衫,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穿着,同时把盖头背系在冠子上。有些轻薄少年,往往跟随在她们身后,也是轻衫小帽骑着马。还有些恶少之流的马骑,他们文着身子,所以又叫作“花褪马”。为了出风头,这些文身恶少特别用短的缰绳来控制马头,一路上呼喊快跑,耍耍骑术,首都里的人叫这种骑法为“鞅缰”。  路上还可以看见游人们挑着竹竿,把一天里拍卖或赌博得来的东西挂着。有些富贵人家女子,乘坐的轿子并不放下帘幕,而且轿上还插着花朵,看来相当开放似的。  在这个淡淡的三月天里,应是春季的尾声了,但仍然可见百花开放,烂漫如云,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等花朵,充斥市面。  卖花的人往往用一种马头竹篮来放花,沿路歌叫着,声音清亮入耳,划破寂静的院落;层层帘幕的高楼,当宿酒未醒、好梦初觉之时,听到卖花歌声,仿佛一股新愁如波浪般地涌来,而莫名的幽恨也陡然生在心头。正在回味不舍这种感触之时,城郊野外,已经有军队在那儿出操了!  ……

作者简介

王明荪,1947 年生,中国文化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淡江大学历史系、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范围为中国近古史、中国北方民族史、中国史学及思想。主要著作有《早期蒙古游牧社会的结构》《宋辽金元史》《宋辽金元史论文稿》《元代的士人与政治》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