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57237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9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65723797 ; 978-7-5657-2379-7
内容简介
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冲击以及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将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联系起来,是亟待解答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研究》梳理了国外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的历程及经验,并结合对现阶段我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创新性地从内容层面、渠道层面、平台层面、经营层面以及管理层面五个层面总结提炼了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为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和办法。
目录
**节 媒介融合的起源和演变
第二节 媒介融合理论的前景展望
第三节 媒介融合进程中的主流媒体创新发展
第二章 国外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历程和经验
**节 国外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历程
第二节 国外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的经验
第三章 我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节 我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中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现状
**节 内容层面:专业化与多元化
第二节 渠道层面:多样化与联动化
第三节 平台层面:技术性与互动性
第四节 经营层面:资本整合与模式创新
第五节 管理层面:体制优化与流程重构
第五章 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议与策略
**节 宏观策略
第二节 中观策略
第三节 微观策略
结语
节选
《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研究》: 的分化上,受众更加倾向于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而非被动地接受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自主创造内容、传播内容的门槛进一步下降,传统的传受关系已经极为模糊,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新的传播形式是点对点的传播,而新的受众已经转变成新媒体时代的产消者。 进入全媒体的时代,受众分化的现象实质上是媒体传播的多样性与受众差异化信息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与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为人们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全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人们不必像原来一样,只从单一的媒体来源获取信息,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或者娱乐消遣的需要自由地进行媒介选择。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现代社会走向人们交流更加频繁,人与人之间更加包容、更为文明的阶段,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的人们的交流中,其各自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信息的需求自然也产生了千差万别的特点。这种受众的分化,或者说个性化,实际上就是尼葛洛庞帝所说的,在数字化生存的前提下,我就是“我”,而不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 对于受众的个性化的满足,尼葛洛庞帝曾经做过联想:“假如有家报业公司愿意让所有采编人员都按照你的吩咐来编一份报纸,又会是什么情景呢?这份报纸将综合要闻和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消息,这些消息可能和你认识的人或你明天要见的人有关,或是关于你即将要去和刚刚离开的地方,也可能报道你熟悉的公司……你可以称它为《我的日报》。”① 显然,在20年前媒体内容资源有限的时候,受众或许难以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媒介内容,这种情况下万千民众共同观看一个电视节目是很常见的,如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渴望》和同时期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等都引来了全国民众一起收看的热潮。①但是这并非代表这种同质性强的节目就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大众之中,不同阶层、职业、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的受众应当享有满足其特定需求的节目。而媒介产业规模和领域的发展及媒介产品的多样化,无疑使得受众拥有了在更多的选项中进行自由挑选的自主权,这意味着用户得以根据自己对于信息的需求,个性化选择甚至定制专属的媒介内容。在当今的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化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能力相差悬殊,文化趣味也日渐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群体的人们开始选择和消费不同的媒体产品。例如,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多样化的诉求已十分明显,他们不再满足于以往较为单一的节目样式,而更乐于接受紧密贴合自己兴趣的电视节目,这就要求电视台不断推进频道专业化,即从原来的综合频道分化为新闻频道、体育频道、音乐频道和电影频道;而在媒介产业更为发达的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电视剧和真人秀的频道等。如今,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接受信息高度同质化的大众传播内容,转而投向更加适合细化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除了对于全民关注的个别议题,传统媒体在大范围内播放样式统一的节目而取得良好效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媒体环境下,受众不断分化,贴合不同用户习惯的“窄播”才是王道。可见,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的社会分化共同导致了受众分散化。 ……
作者简介
段鹏,1974年12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移动互联与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国家广电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时兼任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委、国家社科基金等十余项重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英文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联合主编、CSSCI核心期刊《中国电视》特邀执行主编。 从教十八年来,累计主持国际合作和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出版专著十部(含英文专著两部),合著四部,译著一部,合译两部,教材两部,发表中英文论文一百余篇,累计发表科研成果近四百万字。
-
女性生存战争
¥29.9¥6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4¥39.8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6.7¥4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8.1¥39.8 -
偏见
¥17.8¥56.0 -
书影三叠:人文学术访谈录
¥19.6¥58.0 -
咬文嚼字大赛场
¥12.2¥35.0 -
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
¥25.0¥75.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3.0¥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3.0¥38.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3.2¥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7¥39.8 -
生活的科学
¥10.0¥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4.0¥36.0 -
乡土中国
¥13.2¥26.0 -
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