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传统武术与健体防身

传统武术与健体防身

1星价 ¥23.5 (6.7折)
2星价¥23.5 定价¥3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1323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4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67132375 ; 978-7-5671-3237-5

内容简介

  《传统武术与健体防身》在内容上考虑传统武术的长拳、短打、刚、柔等特点,分别选取了太极拳(柔性拳种)、八极拳(短拳类)、劈挂拳(长拳类)、翻子拳(长短结合兼有螺旋翻转的特点)和中国短兵(综合刀剑器械的特点)进行介绍,以使广大读者和高校的学子对传统武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与学习。  此外,《传统武术与健体防身》在保持拳种风格特点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短学期学制(比如上海大学采取的10周一学期)的特点,精选学习内容,并编创了适合实际教学的若干精要传统套路。

目录

**章 武术概论
**节 武术概述
第二节 武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第三节 武术的流派和分类
第四节 古代武术论著简述

第二章 传统武术与中国文化
**节 传统武术的哲学渊源
第二节 传统武术的古典之美
第三节 传统武术与中医的相互影响
第四节 传统武术的伦理型文化特征

第三章 传统武术功法训练
**节 武术功法释义
第二节 传统武术功法的分类及其内容
第三节 传统武术功力练习的常用方法

第四章 柔中寓刚——太极拳
**节 太极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太极拳的身心兼修功效
第三节 太极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传统太极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武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

第五章 贴身短打——八极拳
**节 八极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八极拳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习练要领
第三节 八极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八极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八极拳小架十五式

第六章 体用兼备——劈挂拳
**节 劈挂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劈挂拳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习练要领
第三节 劈挂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劈挂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劈挂拳精要十八式

第七章 善之善者——翻子拳
**节 翻子拳历史溯源
第二节 翻子拳的内容、风格特点及习练要领
第三节 翻子拳基本技法
第四节 翻子拳基本套路的教与学——翻子拳精要十六式

第八章 武之尊者——中国短兵
**节 短兵历史溯源
第二节 短兵运动特点
第三节 短兵基本技法
第四节 短兵的辅助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传统武术与健体防身》:  一、道家哲学构成传统武术的思想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它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比如,在社会政治领域,每当历史上H{现战乱后,国家需要恢复元气,人民需要休养生息之时,道家主张清静、无为的思想就会兴盛,如汉初的文景之治,魏晋的盛行玄学。在思想领域,老庄的道为诸子百家之说提供了哲学基础,可以说道家是“体”,其余诸家是“用”,“三教九流”莫不得益于道家;在文学艺术领域,庄子美学思想批判的、追求独创的精神,给了历代大师以积极的启发,后世有关审美和艺术创造活动的特殊规律的认识,极大部分得自道家,中国古代艺术家所具有的重直觉、重想象、讲究意境和气韵、强调绝对自由、把审美情趣同超功利的人生态度联系起来等特点,都受了道家思想的熏陶。  道家哲学对中国武术思想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其本体论构成了中华武术思想认识论的基础。一般认为,哲学范畴的本体论是关于世界存在的本原和本质规律的学说。道家有关本体论的论述,主要表现在道论、气论及天人合一论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均成为武术思想认识论的根源。  1.道论与武术的“拳技”核心之理及其变化  “道”为何物?这是一种本体论追问。在说明事物的根本时,老子用了一个“道”字,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历史上的“道”曾有过“道”“太极”“太虚”“太一”“大一”“常德”“孑L德”“大德”“大同”“大通”“理”“法”等同一系统的不同表达,这些本体范畴可见于《易传》《礼记》《道德经》《庄子》《楚辞》等先秦典籍和后世儒、释各家经典中,它们都从各个角度指向了“道”的本体特征。而老子的解释是,“道”是万物之始,又是万物之宗。老子认为万物之本的“道”即是“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中国武术则吸取了这一思想,认为“道”也是武术的*本质特征。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原理是由无极而太极,进而才有动静、阴阳等千变万化。《太极拳论》又说:“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指出拳技的千变万化中贯彻着一个“理”,实质上就是老子所谓的“道”。道家的本体论认为,由根本的“理”或“道”,才产生出刚柔、动静、虚实等种种相反相承、互为因果或矛盾关系。这种本体论及对事物衍生规律的认识也构成了中国武术的思想认识基础,即拳技的核心是被称之为“无法言状”的“理”或“道”,而这个“拳道”则又衍生出武术中动静、虚实、起落、快慢、刚柔、开合等诸多相互矛盾又相互依托的技术动作和攻防意识。  2.气论与中国武术的独特修炼方式  “气论”是道家的本体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影响了中国武术的思想基础。“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构成中国文化多彩内容的基本元素。“气”这一概念的原始意义是烟气、水蒸气、云气、雾气、风气、寒暖之气、呼吸之气等物质。哲学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气”的概念,便是从这些具体的可以直接感觉到的物质升华发展而来。古人在论及“气”时,就身体层面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化生万物之气,即先天之气,亦称“元气”“宗气”“中气”,即外物之本的“气”;另一层含义则指后天之气,即周流血肉之气。就前者而言,庄子用“气”来表示万物之本源:“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无形之气为有形之物的基础。庄子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之形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知北游》)  中国武术中,“气”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根本,是武术功力的精微所在。“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是对内在武术生命力修炼的形象比喻。其二,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功能、神韵、技法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  正是秉承和发扬了道家的“气论”的哲学思想,历代武术家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构建了中华武术独特的有关“气”的理论体系。如清代著名武术家苌乃周的《中气论二十四气》云:“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原阳,医者所谓元气,以其居人之正中,故武备名日中气……人自生以来,禀先天之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称天根,号命门,即易所谓太极是也。真阴真阳,俱藏此中,神之赖之。”这段话说明了“气”的本体性质,其中的“元气”即“太极”,亦即老庄的“道”。在由长宵道人整理的少林武术重要典籍《罗汉行动全谱》中,对“气”的性质有明确的阐述:“天地万物皆一气之所结成,天地无气则阴阳息,万物无气则生机灭,养气固不重哉。而人为万物之灵,则养气尤为重。养气之道莫胜于十八罗汉功与所谓罗汉短打者,诚能炼气归神。”这里指出的“气”既是武功的本源,又是武功修炼的对象与目标。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