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想和你过个节-给孩子讲传统节日

很想和你过个节-给孩子讲传统节日

1星价 ¥12.9 (3.5折)
2星价¥12.9 定价¥36.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053940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18053940 ; 978-7-5180-5394-0

内容简介

新年守岁、元宵赏灯、清明扫墓、端午竞渡、中秋赏月、重阳观菊、腊八吃粥……《很想和你过个节:给孩子讲传统节日》一书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古老民俗一一呈现,将传承已久的传统节日娓娓道来。丰富而意义深远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让我们重温节日的仪式感,感悟节日传承的文化内涵。

目录

春 节 001
元宵节 013
社日节 023
上巳节 031
寒食节 039
清明节 047
端午节 057
七夕节 067
中元节 081
中秋节 089
重阳节 099
冬至节 109
腊八节 117
小年节 125
附录:外国部分传统节日 133
元旦 134
情人节 137
愚人节 140
母亲节 144
万圣节 147
感恩节 150
圣诞节 154
参考文献 158
展开全部

节选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日月圆之夜,洛阳城中灯火璀璨,处处皆是火树银花的景象,平时紧闭的城门此刻也打开了。那微小的尘土随着马蹄声一路而去,明月伴随着佳人一路走来。游赏其中的歌女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艳若桃李,边走边唱着时兴的曲子《梅花落》。宫中的禁卫军特许今夜通宵欢庆,那计时的漏斗就不要再催促天快亮了呀! 这是武则天时大宰相苏味道写的一首诗,描写的是神都洛阳正月十五日夜的情景。据说当时女皇武则天面对满城的欢庆场面,一时间来了兴致,命令文士作诗,搞了一场诗歌比赛,而苏味道的这首诗正是当时的夺魁之作,深受后人的喜爱与推崇,成语“火树银花”就来源于这首诗。 根据刘肃《大唐新语》中记载:武则天的时候,正月十五日夜,神都洛阳举行大型活动,全城挂满了花灯,午夜宵禁的规定也取消了,特许老百姓夜间出门行走,一时间观灯者人山人海。当时,武则天身边的文士数百人争相写诗来记录这件盛事。其中,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写的诗*好。但郭利贞、崔液二人所写的诗早已被人们淡忘,唯有苏味道这首诗传诵不绝。 而正月十五日夜,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宵佳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是春节之后的**个重要节日,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夜。 我们先来说说它的来历。 相传,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立的。 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就是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地落到吕后的手中。汉惠帝病死之后,吕后更是独揽大权,重用吕氏家族中的人物,要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以及刘氏宗室对此深感不满,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不仁,敢怒却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吕后的家族以及党羽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刘氏与朝中老臣的伤害和排挤。于是,他们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以便彻底地夺取刘氏江山。不料这件事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的耳朵里去了,为了保住刘氏江山,刘襄决定起兵讨伐吕后的党羽。随后,他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决了吕禄等人,“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定之后,大臣们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他就是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每逢此夜,汉文帝必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京城长安则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日夜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 在我国古代的历法当中,正月就是农历的元月,而古人称夜为“宵”,因此,人们便把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日称为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除了吃元宵之外,那就是观灯了:大街小巷,城内城外,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上都挂满了大红灯笼。青年男女们结伴同行,游走其间,赏灯、猜灯谜,笑逐颜开,好不热闹。但其实,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东汉明帝时才开始的。 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他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也点灯敬佛,汉明帝自己则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并且他还下令:无论是贵族官员还是平民百姓,在这一天夜晚都得挂灯。自此以后,元宵节挂灯便蔚然成风,慢慢形成了元宵赏灯的习俗,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朝时,挂灯赏灯的习俗渐渐变得隆重起来,尤其是到了隋炀帝时期。隋炀帝杨广一生都喜爱大场面,做任何事情都喜欢超过前代,*好是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据《隋书》记载,元宵节这一天,周边各个小国争相派遣使节来隋朝拜。为了招待这些使者,隋炀帝下令搭建了一座戏台。这个戏台有多大呢?比现在的国家大剧院还大。其中,奏乐的人就多达一万八千人,参加歌舞的人更是达到了几万人之多。就这样,几万人在一起通宵达旦,尽情玩乐,共度元宵佳节。 对于这次元宵盛会,隋炀帝杨广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毕竟向各国使节展现了隋朝的强大与繁荣。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叫做《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为我们描绘了当时的情形: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佛家的法轮在天上转起来,佛家的唱经声也仿佛从天上而来。挂满灯笼的树好似有千万束光照在上面,如花一样的火焰从枝头绽开。皎洁的月色朗照着大地,如同是流水一般,春风拂过,带来了夜间梅花开放的香气。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燔在转动,琉璃台上敲响了洪亮的钟声。 在唐朝初年,由于统治者受道教的影响,称正月十五日夜为上元节。 道教中,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分别是道教中天官、地官和水官的诞辰。 唐朝时,由于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的习俗自然也就十分兴盛,无论是长安、洛阳等大都市,还是规模一般的乡镇地区,处处可见张挂彩灯。人们还学会了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和灯柱,一眼望去,满城都是火树银花,繁华热闹。尤其在开元盛世,那是真正的万国来朝,一派泱泱大国的辉煌景致,当时的长安城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不光有大唐子民,还有不少来自于西域的胡人,往来于长安与西域之间做生意。社会富庶,国泰民安,皇帝心中自然也十分高兴,亲自倡导上元灯节,元宵节也就越来越繁华热闹。 唐代大诗人张祜写有一首《正月十五夜灯》,为我们详细描绘了当时热闹的场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日,千门万户,灯火通明,街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京城一时间热闹非凡。无数宫女在翩翩起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可直传到天上去。 大诗人白居易也作诗《正月十五日夜月》,赞美了江南杭州的元宵佳节: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去年庄稼大丰收,老百姓心里真高兴,到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白天出门游玩,晚上又来赏灯夜游。春风吹拂,来自于不远处的海上,明月升起,悬挂在钱塘江的上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楼宇连绵,处处都是笙歌之声。何必去思念京师长安的灯会呢?杭州的上元佳节也是不令人厌倦的呀! 到了宋代,由于两宋时期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并不断壮大,元宵节也就发展成了*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也由原来的一天变为了五天,灯的样式也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成了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就是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再贴到花灯上,若是有人猜中的话,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一时间,这种娱乐益智活动受到广大文士的喜爱。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这样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日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如同千树花开一般。更让那烟火看起来就像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雕饰精美的华丽马车香气洋溢,弥漫一路。凤箫管笛吹奏的乐曲飘动,与那流动的月光互相交错,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飞舞了整整一夜。 佳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也穿起了多彩的衣裳。她们面露盈盈笑意,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群中走过。我在这人群之中千百次地寻找她,都未能找到。却在不经意间一回头,看到了她正站立在那灯火阑珊的地方独自凝眸。 这是辛弃疾眼中热闹的元宵之夜,而独自凝眸的那个人正是辛弃疾自己。在繁华热闹的场景中,辛弃疾独自守望,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傲岸的背影。 当然,也有失落的人,比如看不到元宵节热闹景致的苏轼,他在《蝶恋花?密州上元》一词中就抱怨道: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杭州城中的元宵之夜,明月如同清霜一般,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起了箫笙声,冉冉升起的香气犹如麝香,城中街道之上,更无一点尘土随着车马扬起。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呀!只见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后却转到农桑社去祭祀那土地神。灯火清冷,游人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看来是要下雪了。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5年,当时,苏轼刚到密州担任知州一职,正好赶上元宵佳节。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市。只是宋代的密州远比不上杭州,就连元宵节的氛围也没有,从杭州调来密州的苏轼心里很不痛快,写下这首词以表不满。 到了金元时期,元宵节依旧长盛不衰,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节日。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在《京都元夕》一诗中描写道: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佳节时,到处都能看到女子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观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能做什么呢?也在游人的欢歌笑语中赏灯猜谜。 明代的元宵节就更加热闹了,市井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假期也延长到了十天,从正月初八开始,一直到十八灯节才落幕,元宵节完全成了老百姓的一场狂欢活动。 江南才子唐伯虎在《元宵》一诗中写道: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样的夜晚,若是只有灿烂的灯火,缺少那皎洁的月光,就难以教人尽兴;若是只有皎洁的月光,没有灿烂的灯火,那也算不得是春天了。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人间,人间的佳人个个如花似玉,月下的彩灯燃烧着,天上的月亮如水如银。满街的珠宝翡翠闪耀着,那是出门赏灯的村女,歌声嘹亮,管笛悠扬,比那社日祭祀社神时还要热闹。若是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如何对得起这样的良辰美景呢? 清代的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之外,还有众多其他的习俗,如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 其实,在古代的青年男女看来,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因为元宵灯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相识机会。古代传统社会是不允许年轻女子外出自由活动的,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尤其是像元宵赏花灯这样的节日,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仪的对象。 当然,元宵节期间,更是青年男女约会的良好时机,所以,元宵节也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情人节,不必非得等到七夕。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一词中,就为我们讲述了元宵约会这件事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花市的灯光就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我们约好一起相聚在黄昏之后。 今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月光与灯光如同去年一样。只是再也见不到去年的人了,泪珠不知不觉中沾湿了衣衫。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宋词,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情事,词的下阕写今年元夜的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却“不见去年人”,两相对照,令人感慨不已,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 其实,无论是元宵还是中秋,人们总是对月圆之夜充满深情,因为它够圆满,够明亮,不仅能触动人的相思之情,使人追忆美好的曾经,更能引发美好的祝愿,祝愿爱情长久,祝愿平安美满,祝愿国泰民安。

作者简介

周慕白,青年学者,专注于诗史研究,出版作品有《唐朝诗人那些事儿》《词解苏轼》《给孩子的唐诗》《给孩子的宋词》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