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诚大医赵炳南

精诚大医赵炳南

1星价 ¥43.4 (7.0折)
2星价¥43.4 定价¥6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2573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117257374 ; 978-7-117-25737-4

本书特色

赵恩道、张广中、曲剑华、周冬梅主编的《精诚大医赵炳南(精)》讲述了赵炳南先生的行医生涯中,其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对医疗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中医医道的无私奉献,对患者的仁厚关切,折射出我国老一辈中医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严谨真诚的做人态度。缅怀赵炳南先生,同时也是弘扬老一辈中医的宝贵精神遗产——对祖国传统医疗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我国广大患者的无尽关怀。

内容简介

  《精诚大医赵炳南》收集整理赵老的生平经历、轶闻旧事,编撰成册,记载了赵老的成长过程、行医经历以及赵老的格言、为医处世之道。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赵炳南传略、赵老学术渊源、学术特点、特色方药和特色疗法,有些内容为首次披露。全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学术部分高度凝练,突出精髓。

目录

**部分 赵炳南传略
**章 童年(1899年-1913年)
一、引子
二、两座大山
三、三位贵人
第二章 学徒奇遇(1913年-1922年、)
第三章 知恩——恩师丁德恩先生与“丁氏三杰”
一、行医
二、社会活动
三、教育
四、丁氏三杰
第四章 医馆春秋(1922年-1956年)——“北京有个赵炳南”
一、“施诊”与“免费牌”
二、“到家”
三、“活菩萨”
四、中国时间
五、王朝末日
六、“为回族同胞做些实事”
第五章 新生(1956年-1984年)——晚年辉煌
一、“您”
二、行医与做人
三、手表轶事
四、实至名归
第六章 首长健康的卫士
一、伟大的“患者”
二、珍贵的生日礼物
三、专车里的诊疗
四、急病急治
五、老友诀别
六、保守治疗
七、银耳的遗憾
第七章 赵炳南学术经验浅谈
一、赵炳南治医的一贯宗旨及原则
二、学习赵炳南在皮肤病治疗中的部分经验
第八章 追思与怀念

第二部分 缅怀先辈赵炳南
忆赵炳南医馆往事赵恩公
淡泊者致远——记我的父亲赵炳南先生赵桐凤
难忘的老宅石君玺
怀念恩师赵炳南先生何汝翰
缅怀恩师赵炳南教授杨凯
壶天旧影——记赵炳南先生二三事哈毅
名门遗风王嘉然
六十年前的患者,一个甲子的感怀包春明陈凤鸣
深切怀念赵炳南老师及其风范与学术思想方大定
怀念恩师——赵炳南国医大师林秉端
追忆我的恩师赵炳南先生蔡瑞康
毕生为皮科,伟绩留人间——忆恩师赵炳南教授二三事徐宜厚
略论赵炳南教授用药之道徐宜厚
怀念赵炳南老师的医德医风张承志
忆赵老二三事——愿赵老英名永垂不朽虞瑞尧
怀念赵老李乾构
点点身边事,娓娓心中情钱文燕
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生平简介陈凯
学习赵炳南先生,传承皮肤病中医外治邓丙戌
德艺双馨为传承,传承学子感师恩温振英
敬仰赵炳南肖淑琴
我的师父——赵炳南高宝玲

第三部分 赵炳南学术思想及经验浅谈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的学术特点及特色疗法曲剑华
赵炳南教授“从血论治”银屑病探源周冬梅
赵炳南从风、湿论治皮肤病张苍

第四部分 赵炳南发表文章全录
用中药治疗瘢痕疙瘩的初步结果
中医熏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初步报告
白疕风(牛皮癣)廿三例中医疗效观察
癣(神经性皮炎)103例中医疗效观察
为创造我国新医药学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对发展中医学术的几点体会——从带状疱疹(缠腰火丹)的辨证论治谈起
从往事说到黑豆对白发、癣斑的妙用
关于黑豆治白发、癣斑答读者
甜口良药——食糖保健妙用
嵌甲治验
调和阴阳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18例临床追踪观察报告
婴儿湿疹
严重创伤手术后合并败血症一例的中医治疗体会
燻药疗法治疗61例神经性皮炎(顽癣)的初步临床观察
悬壶生涯六十年
试论中医外科“消、托、补”法中的托法及761例治疗分析

附录
附录1 赵炳南年谱
附录2 赵炳南学术传承链
附录3 赵炳南诞辰11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游坟
附录4 “赵炳南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
附录5 赵炳南医道格言
展开全部

节选

  《精诚大医赵炳南》:  一、引子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流传已久的民谚,意思是一个人的童年表现将会折射他的成年际遇。据英国心理学*新研究成果显示,三岁幼童的言行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如此一来,中西与古今、民间与科学竞达成了共识——童年决定论。  悬壶济世的一代名医,他的童年际遇究竟如何影响了他成年后的人生、医道?赵炳南的童年,多次徘徊于死生之间,赢弱的肩膀背负着两座大山——贫穷与疾病,而引领他走出苦境、顽强成长的则有三位贵人,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把赵炳南送上了医者之路。  二、两座大山  19世纪50年代,山东德州地区连年遭遇大面积、持久性旱灾,庄稼绝收,农户生存处境极端恶化。赵炳南的祖父赵文异(赵贵)一家,正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千万农户之一。1860年,咸丰十年,夏季的旱灾成了压垮山东农民的*后一根稻草,连年饥荒的折磨让他们再也难以承受任何打击。除了农活,赵文昇还会些厨艺,但即便如此也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于是他举家搬迁,跟随众乡亲邻里,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沿大运河北上,*后来到河北宛平县一处名为三里河的回民村落。  那一年,正处于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出逃京师,清军在南方与太平天国僵持,大批山东饥民北上逃荒。赵文昇一家虽然落了户,但身在异乡,举目萧然,回想一路逃难,从山东到河北,披星戴月数千里,艰辛不已,可谓家破人未亡。原本的家庭虽不富裕却也安居乐业,但身处异地,放眼四周只有贫穷与苦难。如此一来,全家的生计重担都由多病缠身的赵文昇一肩挑起。  赵文昇7岁丧父,13岁丧母,但并未因自己是孤儿而自怨自怜,长大成人后刻苦习得厨师的手艺,尽管收入微薄,也算能负担全家生计,逃过饥荒后,这个奔波的家庭总算缓过一口气。旦夕祸福一瞬间,赵文昇操劳过度,突患重症,很快就离开人世。于是,全家的生计负担又转而压在儿子赵宏斌的身上。好在赵宏斌有制作清真糕点的手艺,依靠技术能挣些微薄收入,勉强让一家人糊口。  1899年,赵炳南降生在这个生活窘困的家庭中。对这个饱受疾苦摧残的脆弱家庭来说,赵炳南可谓“生不逢时”。增人添丁,特别是男丁,对一般家庭来说是特大喜事,但在这样的贫苦家庭,增丁就意味着添口——吃饭的口,赵炳南的降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并未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赵宏斌夫妇平添愁容。  赵炳南自幼赢弱多病,营养不良,仅从5岁到8岁这短短三年中,他接连患过麻疹、伤寒、猩红热,甚至痢疾、天花,*要命的是疟疾。恶疾频发,一波又一波的摧残,让没钱治病的赵炳南骨瘦如柴。他的童年,始终与病魔相抗,而病魔的帮凶则是贫穷。  三、三位贵人  赵炳南的童年,伴随着疾苦,却也蕴含着希望,疾苦来自两座大山,而希望则源于三位贵人。这三位贵人,一位拯救他的性命,一位传授给他知识,一位开启他的未来。拯救赵炳南性命的贵人,是位民间医者。  赵炳南5岁那年,染上痘疮,也就是天花。他高烧昏迷,痘疮出全之后,已经体无完肤。贫穷助长了病魔的威胁,家中没钱给赵炳南治病,于是他就强忍着病痛,但是他本就营养不良,又何来力量抵抗?眼见赵炳南日渐虚弱,再这样下去性命不保,父母一筹莫展。生死关头,**位贵人出现在赵炳南面前,可谓天降神兵,正当其时。此后,她凭借高超的医技多次将赵炳南从死神手中夺回,不仅如此,她高尚的品德也深深影响了年幼的赵炳南。  村子里这位善治小孩病的医者姓王,在家中行二,人称王二大妈。她虽不通文墨,却粗晓医理,多知多会,常以民间土方偏方为乡人诊病,尤其善治孩童,屡见奇效。赵宏斌夫妇请来王二大妈为儿子诊治,她看过之后,就给赵炳南开了“化毒丹”,服后很快好转,数日逐渐痊愈。愈后,赵炳南落下一身疤痕,甚至遍及面部,被村里孩子们取了个外号——“麻孩儿”。赵炳南就这样带着一身疮疤成长,并不介意。然而令人称奇的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赵炳南医馆开业后,他的疤痕竟全部消失,面部平复如初。  天花只是赵炳南童年苦难的前奏,5岁天花刚刚治好,6岁的他竟又染上了痢疾。当时红白痢疾肆虐,排便中带有脓血,痛苦难当,赵炳南未能幸免,染病持续数月,每日排便的次数难以数清。当时家境贫寒,别说是手纸,就连*便宜的豆纸都买不起,赵炳南的父母只好把破旧衣服撕成碎片给儿子当做手纸用,用后洗净、泡在石灰水中消消毒、晒干后再用……半年多的时间里,赵炳南不仅用完了家中所有的破旧衣服,甚至把乡亲邻居送来的破衣烂布都用光了。宛平县城的大夫诊治数月,虽症状稍缓,却经久不愈。病痛折磨数月,本就消瘦的赵炳南只剩一身皮包骨。王二大妈雪中送炭,出了个偏方:无花果加蜂蜜蒸熟,每次4~5粒,日服三次。赵炳南连服三日,疗效立显,没过几天就痊愈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