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精神
读者评分
4.9分

艺术精神

豆瓣8.9分!大卫·林奇的枕边书,美国艺术院校常年推荐,影响了近百年绘画者的艺术启蒙经典!从技法到心法,写给所有创意人士的美学手札。

1星价 ¥47.6 (7.0折)
2星价¥47.6 定价¥68.0
商品评论(8条)
***(二星用户)

装帧精美。

个人艺术杂谈,插图很精美清晰。

2021-12-18 02:38:50
0 0
ztw***(二星用户)

有塑封很新的一本书,印刷清晰没有质量问题,好像是精装版反正书的封面是硬壳的那种,读着拿起来很舒服也不用担心封面和内页会卷边的问题,总之是很不错的购书体验

2021-12-08 13:08:2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74323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05743236 ; 978-7-5057-4323-6

本书特色

★关于想象力与创意,关于美和快乐。世界级创意者的启蒙经典,艺术家、导演、设计师、创业人……的灵感源头。美国现实主义之父罗伯特·亨利风靡欧美、长盛不衰代表作品,美国艺术院校常年推介书,问世近百年首度简体中文版。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从技法到心法,写给所有创意人士的美学手札。
★「20世纪超忧郁的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恩师,《穆赫兰道》《沙丘》《双峰》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Twitter(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当代杰出美术教育家理查德·司契米德(Richard Schmid)、国际水彩名家简忠威的私房枕边书。「它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山,永远指引着你真诚的方向,它会占据你的床头,读它百遍也不嫌多。」——简忠威(国际水彩名家)
★要有想法,必须先有想象力。要表现想法,必须先有技法。「美与感动」——「技法与观看」——「艺术与生活」——「自我与风格」——「大师与学习」,五大核心板块,全方位洞悉美与创造力。世界上超棒的艺术,正是那些不在意是否创造伟大艺术,满脑子只想着充分发挥所长,并乐此不疲的人,所留给我们的感动。不再发挥想象力,忘记拿破扫帚当马骑的喜悦,这种人才会从事无聊的行业。
★简体版封面以荷兰风格派大师蒙德里安、俄国至上主义代表人物马列维奇作品为灵感,用现代艺术致敬百年前的艺术大师。首次精选51张全彩高清插图,弥补近百年来各版本「有书无图、纸上谈兵」之憾,再现亨利精彩教学瞬间。以Westview Press 1987版《艺术精神》为参照,特别收录数十条原版英文选段为注释,中英对照还原作品真实韵味。随书奉赠亨利人像画代表作《爱尔兰小伙子》大开本双面全彩纪念海报。
★我们在马儿身上套上缰绳,破坏马儿热爱奔驰的天性。然而,当我们希望心灵悸动时,我们观看老鹰自由飞翔。我们破坏我们所爱,却敬重我们所破坏的。或许,缺乏人性正是人性的展现,而生活的乐趣就在于,我们终究必须为自己找到出路。所有值得去做的艺术,都是热情人生的记录。艺术,跟把任何事做得更好有关。

内容简介

"★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当他被唤醒时,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为独出心裁、大胆好奇并擅长自我表现的个体。他扰乱并颠覆现有的思考模式,启发并开创出更好的理解方式。当内在艺术家沉睡未醒的那些人选择放弃时,他反而充满好奇地告诉大家:一切还有更多的可能。
★1915年,罗伯特·亨利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任教,课程火爆叫好又叫座。1923年,在弟子期盼催促下,亨利梳理毕生思想,重拾23年来的笔记、评论与信函,推出《艺术精神》,旋即风靡欧美,一版再版,长盛不衰。《艺术精神》完整而具体地展现了亨利的艺术思考与教学脉络,书中随处可见他说话时特有的语气和方式,充满着个人特色而又独树一帜。这本书不只传授了亨利的谆谆教诲,也处处呈现智慧珠玑,问世近百年,无数绘画、电影、设计、写作乃至创业人士,均从中大受启发,成为世界很好创意人士的启蒙经典。
★「我没有费心把它编成一般书籍的形式。事实上,收录在本书里的个人看法,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作那样,观看者可以依其所好,选择自己认为值得一看的作品。如果这些见解有什么联想价值,能激发观看者独立思考,那就达到了展出的目的。」——罗伯特·亨利"

目录

推荐序 对世界充满热情的艺术指导者(福布斯·华森·纽约艺评家)
作者序 唤醒内心的艺术家

辑一 美,始于感动
〇一 作品是个人情感的传声筒/一九一五年给艺术学生联盟课堂学生的一封信
〇二 想象力是美的泉源/一九○一年于费城女子设计学院之演说稿
〇三 通往美与自然法则的道路/一九一七年给艺术学生联盟学生的一封信
〇四 以艺术作为尽情生活的工具/给一位老师

辑二 技法,始于观看
〇五 观看是艺术之本/观看
〇六 技法因想法而生/一九一五年给艺术学生联盟课堂学生的一封信
〇七 简化块面的调色盘/一九一六年给艺术学生联盟课堂学生的一封信
〇八 背景呼应一切存在/背景的处理
〇九 立体感创造第四维度/立体感
十〇 色彩是营造光感的关键/色彩
十一 笔触带来原创性/笔触
十二 速写就是感受/速写
十三 自我成长/摘录自某封信

辑三 艺术,始于生活
十四 察觉规律/一九一六年的一封信
十五 彻底的自我实现/艺术里的个体性与自由
十六 艺术精神/我笔下的人物
十七 从生活发现真理/从新墨西哥州写的信
十八 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个艺术家/一九一八年的一封信

辑四 风格,始于找到自我
十九 全方位的探究/评论函I
二十 忘记画展和评审那些事吧/评论函II
二一 你可以跟自己学到更多/评论函III
二二 恰如其分,就对了/评论函IV
二三 研究大师之作,注意作品潜藏的原则/评论函V
二四 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值得的?」/评论函VI
二五 观看时愈简化,表现就愈简单明了/评论函VII
二六 不管怎样,别成为「方法」的奴隶/评论函VIII
二七 努力跟自己作伴/评论函IX

辑五 大师,始于自我学习
二八 艺术欣赏是很个人的事/关于奖金与奖章的一封信
二九 思想的个体性和表现的个体性都受到鼓励/艺术学校的目的
三十 欲成就大师者,以善用本身所有为先/学习之道
三一 唯有自我教育才能产生自我表现/亨莱之评论与授课笔记

解说 艺术精神,将会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态度
展开全部

节选

《艺术精神——我笔下的人物》 我喜欢画的人是“我笔下的人物”,他们可能是任何人,出现在任何地方。他们展现生命的尊严,也就是说,他们在某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本性。我笔下的人物有老有少、有富有贫,有些人跟我可以言语交谈,有些人只是通过手势沟通。但是不管我在哪里发现他们,例如,以白人方式工作的印第安人,迁回山丘自由区的西班牙吉普赛人,在陌生人面前安静不发一语的小男孩,都会让我兴致高昂,有股冲动想要马上透过我的语言(素描和色彩绘画),诉说他们的故事。 我发现,当我四处游历找寻“我笔下的人物”时,我一点也没有爱国主义那种残酷可怕的排外想法,也不会盲从任何因为本身组成而僵化的制度。我对人类的爱是个人而非国族,而且我总是在个人身上找到其所显现的族群特质。因此,我只对我所欣赏的事物忠诚,只热爱个人身上流露的人性,不管我是在欧洲、美国还是在墨西哥绘画人物,皆是如此。我在西班牙画斗牛士时也兴奋不已,虽然斗牛这项活动很残忍,但我发现斗牛士所展露的艺术要素相当优美。在爱尔兰农夫面前,我也相当激动,他的爱、诗意、简朴和幽默,丰富了我的生活。这些人就像是我的同胞和家人。无论身在何处,我会不时地发现这种生命尊严的美好表现,令我感动到想要保留这种人性之美,让我的朋友也能好好欣赏。 我所说的个人尊严(dignity),是宇宙既有规律的必然结果。凡是美的事物,皆有规律可循,而事物唯有在彼此关系恰如其分时,才有规律可言。在遍及世界这种恰如其分的关系中,美应运而生。音阶是声音的规律,譬如:瓦格纳的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中的神剑主题;希腊雕像中也会看到这种规律,以比例来表现庞大、肯定与无限的美。在绘画方面,画家们知道以彩虹作为色彩的规律;在诗词方面,惠特曼、易卜生(Henrik Ibsen)、英国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皆将言辞表达的规律发挥到极致。艺术将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规律注记下来,而规律激起人们的想象力,也启发个人尽全力将宇宙中存在的这种美好关系重现。这样讲一点也不夸张。无论在什么地方,当我发现大自然中的规律被理解并自由地展现出来时,结果都是高尚而美好,从爱尔兰农夫的话语和脸部表情、北美印第安人的姿态和神情,以及几乎所有孩童的纯真冲动中,都一再流露出这种高尚之美。这种规律性必须存在,否则世界无法凝聚,而就是对这种规律性的洞察力,让各种艺术家透过本身的想象力,捕捉并呈现出激励生活的任何奥妙。 人类思绪紊乱产生某种混乱,导致我们今日饱受战火摧残。由于我们无法认清生命不同阶段的根本关系,因此引发军国主义、奴隶制度、某个国家渴望征服其他国家,以及为了自私不人道的意图不禁大肆破坏等种种恶端。但是,如果我们对人与人和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有适当的理解,就能让战争无法发生。 脱离旧制度及僵化组织的改革党派,其领导者总是那些能洞察规律、明白生活必须寻求某种平衡、了解怎样做对大家都好,也愿意考验个人心灵支柱并激励本身喜悦的远见之士。但是,战争机器是由为少数人图利的少数人所发明与掌控的。将这个世界的好处只归少数人所有,根本没有规律可言,为这种事而战就表示发起者的心态彻底混乱。没有制度主义,战争就不可能发生,制度主义是对和平或美*具毁灭性的因素。当诗人、画家、科学家、发明家、劳动者和哲学家,有必要为了种族福利同心协力时,就会出现一种美好的秩序,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战事频传。 虽然大自然的所有基本原理都有规律可循,但是人类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才能表现这些原理。当我们能够自由表现这些原理时,就能从中找到慈悲、智慧与喜悦。我们只要求当我们与自然合而为一时,每个人能有与自然和谐一致的自由。我们在果园里栽种水果时,希望不同水果依照本身的方式生长,我们提供土壤与肥料,给予特定的湿度和照料,但我们不会把照料梨子树或桃子树的方法,用于照料苹果树,因为前者是在山坡栽种的果树。我们让每种树顺其自然地生长,就能得到完美的结果,想要有如此收获别无他法。当个人获得这种自由,必定也能出现这种结果。一旦每个人得以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就能依据自然的用意发展,身体只是表现意图、兴趣、情感与劳动的管道。不管在什么地方,自由必须是理性的象征。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文明里。我们的心智与灵魂为恐惧和人为事物所累,甚至让我们时常无法认出美。正是因为这种恐惧和无法直接认清真理,才让世界蒙受所有灾难。但我们却没有给予人们机会摆脱恐惧而简单自然地生活。当有人真的做到这样时,我们会先感到害怕,接着我们谴责他们,除非他们够强大,经得起我们的谴责,这样我们才会接纳他们。 我们经常想以国家主义约束伟人,而每位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让自己不受家庭、国家和种族束缚的那种人。向世人展现通往美与真正文化之道的那些人,一直都是不带爱国主义,没有家国意识,到哪里都能找到同类,认同“世界一家”理念的叛逆分子。不管透过音乐、绘画、文字或形式发表意见,他们都会受到全世界的肯定与接受。 天才与凡人的不同在于,天才为自己的伟大找到自由,这种伟大处处可见,在每个人、每个孩童身上都能发现。可惜,我们的文明却忙着扼止这些伟大。这简直是一种奇怪的反常现象,我们破坏我们所爱,却敬重我们所破坏的。伟大到足以破除我们加诸的种种约束,这种天才就会赢得我们的掌声。但是,如果我们占上风,天才就会受到我们的约束。我们依据天才提出的重要构想建立制度,然后开始建立我们的规则和法律,直到我们能司空见惯做出所有表达。我们依据世上*自由人士的生活建立宗教,然后却限制宗教直到宗教组织的力量让信徒盲从并受到约束。我们总是限制音乐家与画家的表现,并控制雕塑艺术,同时尽可能让诗文采取一种固定形式。 庆幸的是,人们对于美的那股强大、重要又美好的冲动,总能自己找到出路突破层层枷锁。瓦格纳突破以往既定的各种音乐限制,罗丹(Auguste Rodin)形塑自己对宇宙的看法,惠特曼有办法以自由诗体强烈表达真相,让十四行诗、四回体诗或叙事诗都为之失色。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在田野中遇见他想画的农人,摆脱学院派的束缚,并为这次偶遇留下传世名作。我总是为清教徒感到惋惜,他们过着禁欲的生活根本就是违反自然。他们寻求自认为舒适的生活,因为他们相信否定物质世界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但是,他们从未带给世界一丝喜悦,或为自然的美好规律留下任何印记。他们在束缚中寻求平静,也让自己的心灵遭到禁锢。 对我而言,技法只是一种绘画语言,当我年岁增长更看清生活是怎么一回事时,我只有一个意图:让我的绘画语言简单清楚又真诚,尽可能让人们可以理解。我相信我们应该一直想方设法,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构想。色彩语言一定要多样化。世上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值得去画,夜晚、白昼、光彩夺目的时刻、日出、享受自由之喜悦的人;悲伤时刻也能入画,用中间色来表现人性,所以在个人绘画语言中能产生无穷尽的变化。但是,绘画语言本身并没有价值,唯有用于表达人类的众多情绪与成长时,绘画语言才有价值可言。艺术家必须先回应自己的主题,必须对主题满怀感情,然后他必须让自己的技法清楚易懂并诚意十足,让人忘了技法的存在,使主题透过技法而绽放光芒。对我而言,花俏古怪的技法只是掩盖所要呈现的事情,因此这种技法不但不合适,也错得离谱又危险。 我这一生拒绝支持或反对党派、国家和种族。我从未试图标新立异或离经叛道,当我四处游历时亦不会拿不同的文明互相比较。不管我到哪里,我只寻找伟大事物的象征,如同我先前所说,在孩童眼中、在斗牛士的移动中、在吉普赛人的心里、在爱尔兰的微光中,或在沙漠明月升起时,都能发现这种伟大象征。为了保留这种伟大的精神,我必须时时牢记这个世界为何被创造出来。人体之所以美,就是透过这种精神而发光发亮,艺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艺术表达并体现这种精神。 我从美国西南部回来,在那里看到各种人体的许多伟大美好之处,例如:华裔美籍小女孩在自由新国度里卖弄风情,奴工这种破坏墨西哥文明的象征,以及像奴隶般工作,梦想自己是在平静处所里的自由人。我一直饱受谴责,没有对这些人的生活背景多做探讨。这件事让我很惊讶,因为他们的生活其实早已从他们的言行、眼神和动作中流露,不然就是不值得以艺术表达。我没兴趣把这些人悲情化,为我们破坏印第安文明,让害羞的中国女孩变成轻浮女子,只顾本身发展而让墨西哥人沦为奴工等事实而哀痛。这不是我要寻找的事情样貌。 我渴望从每个人身上找到的是,对生活的尊严、幽默、人性与仁慈,以及拯救人们摆脱种族与国家的某种规律。这是我想探讨的事,其他方面我一概不管。这些人周遭的景色、房舍、工场都不必要。我不想说明这些人,我不想透过他们来说教,我只想发现美国西南部的伟大精神。如果我能在画作上保留这种精神,我就心满意足。毕竟,每个族群和族群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依照本身自然的意图去发展,否则族群就会灭亡。这些事情由岁月的力量掌控,我只是试图掌握我从一些人身上发现到的美。世界上的每个民族,不管本身如何,偶尔都会出现有足够自由获得适性成长,并在某方面表达出这种美的个人。让人们适性成长,这种要素就是生活的本质。它让人们得以跳脱制度,对原本的制度进行改革,不在乎所有限制,使每个时代成为新的开始,有新的伟大事物诞生。这正是让所有才华得以善用,让人类真正有所进步,并创造一切重要美好事物的解决之道。 对我而言,这项事实似乎说明了宗教的没落。制度化的宗教质疑人性,而真相本身却存在于对人性的信任。当我们要人们闭嘴的刹那,我们就在证明自己不信任他们。如果我们相信他们,就会给他们自由。而透过自由,人们才得以自我实现。世界上没有别的事比这件事更重要。 我们在马儿身上套上缰绳,破坏马儿热爱奔驰的天性,然而,当我们希望心灵悸动时,我们观看老鹰自由飞翔。自由发展天性,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好让每个想法都自由无惧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让人们因为害怕遭遇不幸,而拒绝将任何重要想法说出口。唯有透过完全独立,所有良善才得以被道出,所有纯真才能够被发现。就连厚颜无耻也是由约束而产生,不是因自由所导致。因为控制生活道德层面的精神,除了透过练习取得平衡外,别无他法。当我们能够诚实地思考,就绝不会要求个人捆手绑脚。至于个人天性的道德层面,如果我们希望人们有永久的良善,就不能用规范让人难以招架又压抑不已,因为约束会让人掩盖恶行。但是,只要凭借自由的力量,就能助长道德良善。 我好奇我们这个国家何时才能认清自由与堕落、约束与破坏之间的差异,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做到。当人们有勇气诚实地思考,就能诚实地生活,唯有透过生活的坦率真诚,新文明才得以诞生。真诚思考与生活的人们,能教养出洞察真理的子女,并让子女无拘无束地精彩生活。如果我们打算克服时下所见那种分崩离析的文明,我们不只要身体健康也要心智健全,而且*好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达到这种境界。现代人都生病了,从杀人放火、骇人听闻的残暴行为就可得知。 我们的生活越健全,需要的法律就越少,因为健康产生快乐,而法律却破坏健全与快乐。如果我们能跟孩童一样,发现生活可以很简单坦率,那么生活的所有美好规律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果我们懂得瓦格纳的韵律和莎士比亚名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Pericles,Prince of Tyre)的概述,如果色彩全都美妙地互为关联,我们应该能获得这种健全,并有远见将生活转变为任何时代或任何世代*完美的艺术。 有时我不禁会纳闷,要是我小时候听过音乐大师弹奏瓦格纳的音乐,那么我的作品会是何种模样。我相信瓦格纳音乐的韵律会对我的作品持续产生影响。如果除了这种伟大的宇宙韵律之外,我还能欣赏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的湿壁画,这种不为宗教或异教而画,而是为第三等级[ The Third Estate,意指为平民百姓而画的艺术(易卜生认为“平民百姓比我们所知道的更伟大”)。如果我成长于有这些事物围绕的环境,我想我会在理解力和同情心等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其实,自由应该是所有孩童脸部表情的一大特征。 我还想谈谈对于身为画家的我而言,还有一些事情同等重要。除了自由的感受,确信唯有宇宙本质值得捕捉和保留的信念外,或许画家应该探讨的*宝贵主题之一就是节制。节制是生活各阶段所必须,也几乎可以说是个人能拥有的*宝贵的资产。但是,尤其在绘画上,个人应该学会不只从个人体验,而是从所有体验中挑选,从各个时代淬炼的美中做挑选。个人应该学习透过智慧去芜存菁,为自己的创作收集题材,并以*由衷的喜悦与情感来表现。流传后世的艺术,就是如此精挑细选出来的。贝多芬一定相当清楚什么必须保留并表达给世人知道,才能创作出《第九号交响曲》(The Ninth Symphony)这等杰作。贝多芬不是草率或随便地注意人世间的所有旋律,而是带有强烈渴望、笃定明智又节制约束地去收集美,将美淬炼成永远让世人迷醉的壮丽和谐的乐曲。因此,所有伟大的音乐、散文,一切美丽的事物必须仰赖这种笃定又自由的方式来取得,并表达成各种艺术语言让世人知晓。因为每一种美好的事物本身皆有价值,也有自己所属的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这个世界好好研究了解并借此蓬勃发展。 透过各种方式,世界上自由的人们将会发现并表达为其所存在的美。音乐家通常隐世而居;雕刻家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形状并从中寻求灵感;诗人从异乡纯朴人民身上找到启发。对我而言,画家主要是从各种人和各种状况中,从人性的形成与生活之中寻找美。每个人必须为自己找出保有那种本质之美的人们,每个人*后必须像我一样能跟自己说:“这些人是我的人,我拥有的一切都要感激他们。” 新运动一直都存在,从古至今持续推陈出新,未来亦然。奇怪的是,这种犹如时钟般规律的事,竟然总是让人们惊讶。在新运动中,钟摆会大幅摆动,不懂装懂的人突然涌现,天真的模仿者随后跟进。大师们跟所有先驱一样,会成功也会犯错。关键在于,直捣核心查明运动的重要性,不被运动煽情的表象所迷惑。 模特儿的脸在灯光下,白色衣领、棕色外套、黑色领带、黑色头发、灰色背景。为了创作一幅杰作,我已经讲了够多的项目。从这些项目中,取得*具表现力的设计,把每个项目当成一个简单块面。看看从皮肤、衣领、外套、领带、头发,与背景的关联中,能从形状中找出多少美。这些美必须全都可以置入画面范围。这些美也必须像音符一样发挥作用并互相呼应。这六个项目可能透过形状、色彩和质感的对比,产生强而有力的情感。这种做法就是把自己当成设计师。 所有素描甚至绘画的杰作,都讲究构图。利用这些简单部分,暂时不管所有细节。一直把东西加到画面上,根本徒劳无功。有些画家在人物脸上画了几千个大大小小的特征,画上更多更多的色彩。一整天下来,他们只是在画面上不停地增加更多更多的东西。他们就像海里的鲸鱼,张开大口吞下海水里的所有东西。以少做多,小资源就能发挥大效益。 我经常在课堂学生习作中,发现等同大师水平的事物。例如,有些习作闪现出真实和简单巧妙到再好不过的技法。这种创作火花出现在稳定燃烧的创作火焰之前,而且火花出现只是稍纵即逝。我对你们的作品很感兴趣,所以我总是满心期待地来上课。要是我们可以在触及真相时,有更深入的了解,那该有多好。我们因为内在的本我和外在的自我两相存在而心生烦恼。外在的自我相当迟钝,以至于让重要事物擦身而过。

作者简介

作者: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1865—1929), 美国艺术家,教育家,20世纪超具影响力的美国新现实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第—个现代艺术流派「垃圾箱画派」创建者。其作品以都市日常生活习俗为题材,将视角移转到社会各阶层,反映出一个「真实的美国」,获赞誉无数,被称为美国现实主义绘画之父。 亨利一生反对学院艺术和大型官方展览,组织了美国第—个独立画展,给年轻独立艺术家公开展示画作、不再受官方掌控限制的机会,在那个年轻艺术家四处碰壁的时代,争取着艺术自由。1915年,亨利任教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为求知若渴的美国学子第—次系统介绍马奈、德加、戈雅等欧洲新兴艺术浪潮的消息,课程叫好又叫座。他总是设法发掘学生天分,时刻提醒学生要有艺术家的自重,鼓励他们应不加粉饰地描绘日常生活,「不要摹仿,要有自己的风格」「要表现生活,而不是表现技巧」。他那如预言家般的性格与热情,让旗下弟子将其奉为偶像崇拜。亨利堪称「大师们的大师」「教授的教授」,他所提倡的艺术理念,启发了不计其数的知名画家,其中就包括了多位世界级艺术大师,如爱德华·霍普、乔治·贝洛斯、洛克威尔·肯特等,中国历史上很早到欧美学习正统油画的百岁大师冯钢百,亦曾随亨利学画十一年,成为中国第—代新美术启蒙运动的元老之一。无数学子受他教导和影响,投身创意事业,以艺术作为尽情生活的工具,用创作「引起世界的骚动」。 译者:陈琇玲, 美国密苏里大学工管硕士,出版译作百余册,多次获金书奖,现以翻译为乐,习画自娱。 审定人:简忠威, 生于基隆,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西画创作硕士。国际知名水彩画名家。近年应邀至欧美十余国举办「简忠威水彩研习营」,是中国台湾首位获得美国AWS、NWS两大水彩协会署名会员资格之水彩画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