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2017-2018

包邮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2017-2018

¥96.0 (7.5折) ?
1星价 ¥96.0
2星价¥96.0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808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70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09780862 ; 978-7-5097-8086-2

内容简介

  《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是国内系统研究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发展状况的专业性年度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组织,并汇聚诸多从事国家传播战略相关领域的学界、业界和政府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通力合作而成,2017年3月出版“国家形象蓝皮书”第1本《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6)》。  《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自主题报告而下,分别围绕“热点”、“国别与地区”、“专题”、“案例”和“附录”五个焦点话题,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从热点分析、国际视野、专题考察、案例研究和调研附录的层面,就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各种话题,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呈现、论述和阐释,分析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全景式、立体化图景,力图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与提升给予智力层面的启发或支持。  《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采用“2+5”的内容结构形式。其中,“2”为“主题报告”和“年度形势分析(2017)”,主题报告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对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新传播与国家形象建设进行思考。该报告指出,传播既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也是决定国家行为的空间边界,还是显示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报告还论述了全球环境的变迁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面临的调整,并从内外贯通、媒体融合、官民并举、军民协同、多元表达的层面,提出了加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应对策。年度形势分析(2017)包括4篇子报告,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民四个领域展现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基本现状。  《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的主体是围绕前述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五个焦点话题构建的板块。具体而言,“热点篇”包括3篇子报告,就2017年的一些热点议题展开分析,从中透视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图景。“国别与地区篇”包括3篇子报告,主要从全球传播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话题。“专题篇”包括3篇子报告,分别从纪录片传播、影视传播、海外民意调查的角度,就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专题展开分析。“案例篇”包括3篇子报告,分别以体育事件、中华饮食和微视频国际传播的相关案例,就国家形象传播的议题展开分析。“附录篇”包括3篇子报告,主要借助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2016年度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心目中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形象。  《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集中的考察,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涉及宏观与微观、实证与理论、现实与历史、本土与海外等多重视角,论述丰富而多元。

目录

Ⅰ 主题报告
1 新时代、新传播、新战略
  ——兼论新时代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挑战与对策【张 昆】/001

Ⅱ 年度形势分析(2017)
2 2017年中国政治形象研究报告【尚月丰 张明新】/009
3 2017年中国文化形象研究报告【常 江 杨奇光】/030
4 2017年中国经济形象研究报告【陈欧阳 杨茜茜】/045
5 2017年中国国民形象研究报告【游 雯 张明新】/065

Ⅲ 热点篇
6 领导人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传播
  ——以《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为例【陈 薇 常梦轩】/090
7 “**夫人”传播符号与形象建构
  ——以彭丽媛2017年出席中国重大国际会议为样本【李华君 朱佩玲 黄尤嘉】/105
8 “世界性公民”:东盟主流英文媒体涉“一带一路”报道之舆情分析与中国国家身份建构
  【陈雅莉 张 昆】/124

Ⅳ 国别与地区篇
9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江子君 张明新】/146
10 中国形象在英国:媒体报道和精英认知【张 莉 白 玉】/164
11 沙特主流媒体对北京城市形象的认知与思考
  ——以《利雅得报》为例【刘 辰 刘欣路】/188

Ⅴ 专题篇
12 纪录片中的“老龄化中国”:媒介能见度与老人形象的影像建构【郭小平】/206
13 《战狼2》的影像奇观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姜小凌 张 昆】/220
14 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民意透视
  ——基于2017年国内外机构涉华民意调查数据的分析【翟慧霞】/232

Ⅵ 案例篇
15 “中国体育形象”的媒介呈现
  ——基于国外主流媒体里约奥运会涉华报道文本分析【万晓红 周 榕 周晓宇】/243
16 跨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分析
  ——以“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走进Facebook总部活动为例【方 飞 王 薇】/268
17 微视频的亲近性与国家形象建构
  ——以Facebook上“G20”系列微视频为例【王国华 沈 霄 李慧芳】/283

Ⅶ 附录篇
18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形象【张明新】/301
19 中国人眼中的欧洲主要国家形象【王中字 陈 薇】/321
20 中国人眼中的邻国形象【崔汝源】/336

Abstract/354
Contents/356
展开全部

节选

  《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  综合中国和其他21国受访民众对中国政府形象四方面的评价,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治理能力高效、法治程度高但同时也存在贪腐官僚现象,是个传统保守的国家。同时要注意,受访民众眼中的中国政府形象是多元的,并未在全球形成高度一致的整体形象。政府形象的构成既包含客观上政府执政理念和治国方针,同时也会受到传播媒介和民众个体解读等因素的影响,下面将围绕中国政府具体形象和其多元现状从政府政策、传播媒介和公众解读三方面展开进一步分析。  首先,在政府政策和施政方针方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进行阐述,其中提到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二是着力解决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上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2017年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设定目标:争取到2030年,1/5的能源将来自清洁能源,并积极筹备碳排放交易机制。中国政府的气候治理模式广受外媒关注,中国的治理模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中国模式”也为世界治理提供镜鉴。中国这一气候保护领航者的姿态也有利于在全球塑造中国政府治理能力高效、负责友好的形象。  其次,在传播媒介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媒介会对中国政府的报道方向和报道立场有所差异。如果传播媒介对中国政府活动存在预设立场,在进行相关报道时会产生偏颇,譬如对政府政策行为进行过分负面渲染或夸张时,便会误导公众,使政府形象消极化。  雷晓艳选取1979-2013年《华尔街日报》中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有其固定的报道框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问题的认识有其固定的立场,对华态度是以负面为主的,中国形象往往与专制、威胁、武断、霸权等联系在一起。《华尔街日报》的涉华报道往往伴有一些负面的概念,例如,用合作框架表达重视中美关系的立场,用道德框架表明对中国人权问题的立场,用威胁框架表达对中国军事安全的担忧,用经济后果框架来预测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①  王国红选取2013-2016年俄罗斯新闻周刊《论据与事实》涉华政治类报道220篇,分析发现俄罗斯对涉华政治类的报道逐年增加,报道主要涉及睦邻友好、中国反腐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国际地位等方面,报道的笔调整体是客观、公正的,向俄罗斯乃至世界展示了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稳步发展,并不存在利害冲突。②  对比之下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对于中国的新闻报道存在预设立场,根据调查(如图8所示),外国民众对于中国的了解主要来自本国的传统媒体(61.3%)和新媒体(43.2%),民众在媒体的“涵化”影响下对于中国政府形象自然形成不同的见地。  *后,在公众解读方面,当公众根据自己不同的思想、意志、爱好和企望去解读政府行政行为,特别是当政府的政策和施政行为符合一些公众意愿而与另一些公众的利益诉求不相一致时,难免会出现公众在表达意愿和激情时掺杂某些成见,使政府的形象具有很大的相对性,或者说公众对政府行为产生误解时,也使政府形象失真。③贪污腐败现象、部分体制机制不健全、部分制度不合理这些仍待解决的问题,也会使部分民众产生不满情绪,民众对中国政府形象的认知在一些方面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也就不难解释。  ……

作者简介

张昆(主编):湖北云梦人,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和常务理事。曾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入选第二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新闻传播史、政治传播学。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十多项。代表性著作有:《简明世界新闻通史》《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国家形象传播》《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导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发表研究论文、报告100余篇。曾获多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张明新:新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政治传播学术前沿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入选2014年度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海内外多家学术期刊通讯评审人。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传播与国家传播战略、新媒体的采用与效果、传播社会学。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5部。成果多次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学学会奖等官方和民间学术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