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神奇的符号
读者评分
4分

神奇的符号

1星价 ¥8.7 (5.8折)
2星价¥8.7 定价¥1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58493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98页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535849311 ; 978-7-5358-4931-1

本书特色

苏步青院士是我国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专长微分几何;又是一位教育家,对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桃李满天下;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社会活动家,积极参政议政,关心统战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他业余兴趣广泛,酷爱文学,古文功底尤为深厚,创作大量诗作,表达丰富的感情世界。 《神奇的符号(插图珍藏版)》材料殷实,文笔通顺,可读性强,在多个方面展现了苏步青院士的光辉业绩和风采,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传记作品,尤为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科学家苏步青自己一生求学、科研和做人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 带溪放牛、立壁角、倒数**名、难忘的恩师、三个月通过日语关、踏上数学之路等。

目录

带溪放牛

立壁角

倒数**名

难忘的恩师

三个月通过日语关

踏上数学之路

**篇论文

当上了讲师

“苏锥面”

回到故乡

创办讨论班

支持学生运动

踏上西迁路

衣服上的几何图形

山洞里办学

“香曾灯火下”

接管台北大学

我的**本书

“于子三运动”

天快要亮了

**次赴京开会

因材施教

离开浙大到复旦

东欧讲学80天

在动乱年代里

数学的应用

重执教鞭

“这个意见很好”

“社会主义需要数学”

关心下一代

巧用“零头布”

长江后浪推前浪

这决不是小事

为中学教师讲课

纪念徐光启

《赤壁赋》写于哪一年?

夫人苏松本

拳拳老人心

接待的情趣

参政议政,服务人民

我是个党员

怀念故乡

以诗交友

语文和数学

攀高贵在少年时

窗外雁阵笔底诗

“练功十八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倒数**名 不能看到大街上各种有趣的事,着实使我苦恼了一阵子。但是,没过多久,我又对学校烧水的老虎灶发生了兴趣。奇怪,哪来那样一口大锅,可以烧那么多开水。有一次,我想出一个新鲜的花招,拿只鸡蛋凿了个洞,丢进大锅里,看着蛋清蛋黄流出来,在气泡连串、不停翻滚的开水里凝成蛋花,真好玩啊!烧水师傅看到我在那儿看烧开水,便过来想问个究竟。毕竟自知做了坏事,我连忙撒腿就跑。烧水师傅一看整锅开水都变浑了,追着抓住我,狠狠地把我推倒在地,教训了我一顿,自那以后我就再不敢胡来了。 学习不用心,哪来好成绩?那学期,我得了“背榜”,也就是全班*后一名。我们当时的学校,每学期考试成绩都张榜公布,*后一名像把前面所有的人都背在背上,故称“背榜”。这么差的成绩拿回家去,父母连声叹气,一点也无办法。第二学期,我的学习还是没有长进,又得了“背榜”。第三学期,“背榜”依然与我结伴。老师把我父亲叫到学校,说我读不好书,还是让我学种田吧,一年还能省下两担米。 可是,父亲对我寄托太大的期望,而且相信管教得好,儿子一定会学好的。正好离我家15里的镇上新办了一所小学,学校离家较近,教师又讲闽南话,父亲就把我转学到这所小学。可对我来说,小时候养成的脾气,一时还是难改。我仍然不爱读书,四处乱逛。这种生性,当然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了。 有一件事,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被教国文的谢先生叫去谈话。老师指着手里的一篇作文问我:“这篇作文是你做的?”我拿过作文一看,脱口作出肯定的回答。谢先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你是怎么做的?”我听后感到莫名其妙。要知道,我小时候阅读了许多优秀的古典名著,有些篇章我还能背诵出来。作文的笔法不少是仿照名著的。我面对谢先生说:“就这么做的,怎么想就怎么写。”这下可惹火了老师,他气呼呼地拿起笔,顺手批了个“毛”字(差的意思)。然后丢给我一句很难听的话:“走吧,抄来的文章再好,也只能骗自己而已,想骗我?你还能做出这样的文章?哼!”听了这番话,犹如当头一棒。谢先生平时对家境阔绰的学生格外垂青,而对寒酸又倔犟的我,却表现出极不信任。 学国文的兴趣,一下子降到了零点,上国文课也成了我*反感的事,我还常常把头扭到一边,以示抗议。 正在此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五年级下学期,小学里新来了一位教师,名叫陈玉峰,50多岁,身材矮小,脸又黄又瘦。**堂地理课,他在黑板上挂出一幅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七大洲,四大洋,名山大川,还有英、法、美等国的地理位置。我每一次在课堂上周游世界,兴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宇宙之神妙,世界之大观,远胜过小镇上的街景和老虎灶的鸡蛋花,我迷上了地理课,也特别喜欢陈玉峰老师。有一次国文课我逃课,被陈老师发觉了,他问我为什么不上国文课,我振振有词地回答:“谢老师看不起我。” “看不起?看不起你,你就不读书?这样到什么时候才会被人看得起呢?”我很委屈地把上次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陈老师,还说:“不信我把那篇古文背给你听,我的作文,就是学习这篇古文笔法写的。”陈老师并不想搞清楚文章是不是抄同学的,他沉默了一会儿,问我:“你父母送你到学校来干什么?”我说学习。他又问我向谁学?我说向老师学。“你不去上课,怎么向老师学?”接着他又开导我说:“父亲从家里挑米来交学费,你年年背榜,怎么对得起省吃俭用的父母?”话音刚落,我鼻子一酸,眼泪就扑簌簌落下来了。陈老师还继续说:“别人看不起你,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假如你不是背榜生呢?假如你考**呢?谁会小看你?”他又给我讲了一个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也长在农村,到城里读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欺侮他。有一次,一个同学无故打他,牛顿疼得蹲在地上,其他同学都哈哈大笑。那个同学成绩比他好,身体比他棒,平时牛顿不敢惹他,这次却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那同学见牛顿如此勇猛,害怕了,只好认输。从这件事上,牛顿想到了一个道理,只要有骨气,肯拼搏,就能取胜。从此他努力学习,不久成绩就跃居全班**,后来他成了闻名世界的科学家。 我听完陈老师讲的故事,心里非常激动,奋发向上的信心一下子增强了许多。我想通了,作文是我写的,老师怎么看是老师的事,和他闹别扭反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实在不合算。现在,陈老师又介绍我认识一位朋友—一牛顿,我感到自己仿佛与少年牛顿站在同一个位置上,我有了学习的榜样。 后来,我的作业本上,“优”越来越多。平时我还帮父亲算账、帮村里人看信写信,再加上三学期都考了“头榜”,再也没人看不起我了。这一切使我对陈老师更加崇敬,他的一席话,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1931年,我在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回乡探亲。小山沟里出了大博士,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我一眼看出,站在远处头发花白的是陈玉峰老师。我叫着恩师的名字,恭恭敬敬地把他请到上座。陈老师对着周围的人说:“有这样的学生,也算不枉度此一生。”我连忙接着说:“没恩师当年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临走时,我特地雇了一乘轿子,请陈老师上轿,自己跟在后面,步行30里地,把老师送回家去。 难忘的恩师 1914年夏天,地处温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学(现为温州市**中学1校门外,围了一大群人。人们挤来挤去,争看张贴在墙上的红榜。“省十中”是浙东南的*高学府,声誉不凡,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不愁谋不到一个职业。更重要的是,“省十中”有个惯例,考进该校的**名学生,在校四年的学费、膳费、杂费全免。因此该校公布录取名单在温州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发榜那天,我早早来到校门外,看自己是否被录取。挤在后面的人看不清录取名单,不停地发问:“**名是谁?”当我听到**名的名字是我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下子我可以昂首挺胸地告慰父母了。 获得头榜,我的一举一动都引起老师、同学的极大关注。上国文课时,老师**个就点我的名。他看我身材瘦小,而且全班*矮,穿着一件像袍子样的上衣,似乎不相信**名就这般模样。“你就是苏步青?”我心里扑扑直跳,又是国文课,真怕再碰上一个谢老师,便轻声地回答:“我是苏步青。” 为了考查大家的作文水平,老师当场命题:《读〈曹刿论战〉》。两堂课内,我手不停地写满三页蝇头小楷,交给老师带回去。 第二天,老师把我领到自己宿舍,问我喜欢不喜欢《左传》,我一听忙说,这是我熟读并能背诵某些篇目的名著,当然喜欢哕!老师让我背一遍《子产不毁乡校》,我背得果然一字不差。老师高兴地赞叹:“好,好,难怪你的文章很有《左传》笔法。”接着老师又问我读过哪些诗文,喜欢哪些。我都一一答出,并说明缘由。老师听我这么一说,更加满意,*后把画满圈圈点点、批了“佳句”、“精彩”的作文还给我,还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好好用功,将来可当文学家。” 教历史的老师也很喜欢我。每回考试,那些“战国四公子是谁?”“汉武帝征服匈奴的主要将领是谁?”“晋国的董狐为什么名垂青史?”之类的问题,常常搞得同学们头昏脑涨,考后还争论不休。但是,这些问题我却认为太简单,三下两下就答完卷。有一回,老师问:“秦王朝灭亡原因何在?”有的学生只回答一两点,有的答不出来。由于我读过西汉贾谊作的《过秦论》,文中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我便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还把《过秦论》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表示佩服,有的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好出风头,靠的是死记硬背。 我觉得学古文,应该熟背一些重要的篇目,至于出风头,我倒没有这种想法,随他们去说吧。这事倒使历史老师兴奋了一阵子,他有意培养一位未来的史学家,还把书柜里一长排《资治通鉴》借给我。读着这部上至战国、下至五代十国共1300多年的浩瀚历史,我很快入了迷,产生了博古通今、当历史学家的憧憬。 在人生征途中,布满了十字路口、交叉路口,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曲折的,至于这条曲线究竟怎么画,却来自许许多多个偶然。某一天,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瞬间的思想火花,随时都可能构成微妙的点,而这些点,连成了人生的路线。 那是中学二年级的时候,省十中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这位老师名叫杨霁朝,刚从东京留学归来。他和大家一样,穿一身白竹布长衫,白皙的脸显得消瘦,但隐约透出一种和别人不同的气质。他满腔热血,一身热情。**堂课,老师没有马上讲数学题。“当今世界,弱肉强食。列强依仗船坚炮利,对我豆剖瓜分,肆意凌辱。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危迫在眉睫!”他一口气讲到这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救亡图存的责任。接着杨老师把话引入正题:“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这堂课使我彻夜难眠,终生难忘。 我想,过去陈玉峰老师教我好好读书,报答父母的培育之情,国文老师要我当文学家,历史老师要我当史学家,都没有跳出个人出息的小圈子。而今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让我把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我动心了,也仿佛感觉到自己懂事了一些。 以前,我并没有对数学产生多大的兴趣,尽管前两年的数学成绩也总是全班**。我觉得文学、历史才有浩瀚的知识可学,而数学不免显得简单乏味。但是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能吸引住我。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定理一经他讲解就变活了,那一步步的推理、演算、论证,就像一级级台阶,通往高深、奇妙的境界。杨老师还带领我们测量山高、计算田亩、设计房屋,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我在这些活动中干得*起劲。杨老师出了许多趣味数学题让我们竞赛,每次我都取得好名次。 课本里的习题远远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不断讨习题做,引起杨老师的格外关注。有一回杨霁朝老师将一本日本杂志上的数学题拿给我做。有几道题确实很难,我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严冬的深夜,空荡荡的教室像冰窖一样,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发犟脾气,不得出答案,决不回宿舍。眼前的数学题,像一块生硬的馒头,咬不动,啃不下。苦思冥想,一团乱麻的思路突然被解开,我兴奋得两颊通红,脑神经不停地跳着。就这样,不知不觉我被引人了数学王国的大门。 三年级时,学校调来一位新校长,名叫洪彦远,他原是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的毕业生,已经40多岁了。到任后不久,他随处都听到我的名字,所以特地调我的作文和数学练习查看。洪校长在日本师范接受过先进的教育思想,很有眼光,特别看重有才能的学生,我就是这样被看中的。当杨霁朝老师调任物理课后,洪校长就到我们班教几何课。有一次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这条定理,我用了24种大同小异的解法,演算了这道题。洪校长大为得意,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突出成果,送到省教育展览会上展出。 ……

作者简介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D1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0年至1924年在日本东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学习。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浙江大学训导长。1941年后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院士兼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数学会学报》总主编。1949年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数学年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分会会长、名誉会长。1979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委员。1986年获国家科学进步奖。1988年3月至199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3年被日本政府授予“勋二等瑞宝章”勋章。 苏步青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70余载,学风严谨,硕果累累。自1931年到1952年间,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他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他开展的计算几何在航空、造船、汽车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86年三机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十分注重教书育人,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数学人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