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云南科举研究
从科举学、民族学、文学等视角分析了明清云南实施科举制度的意义与贡献,并发现科举制度对两朝各地区的儒学观念、家国意识等都有一定影响。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1020224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9
- 出版时间:2019-02-01
- 条形码:9787010202242 ; 978-7-01-020224-2
内容简介
书稿从科举学、民族学、文学、家族文化等视角分析了明清云南实施科举制度的意义与贡献,涉及两朝科举与教育、科举与文学、科举与家族、科举与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科举,通过研究发现,科举制度实施后,两朝各地区的儒学观念、家国意识、民族认同、家族文化、国家认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点在云南科举文人的文学作品中表现明显。明清两朝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云南科举与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密切,书稿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明清云南科举社会。在少数民族科举方面,涉及到传统知识分子的“儒释道”之“三教合一”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融合的“四教合一”问题,深入挖掘了各民族之间互不相同的国家认同观和民族认同观,对少数民族文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强调了多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书稿从大量的科举文献资料出发,研究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在云南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多个民族从接受儒学到接受科举进而接受中原文化和“大一统”思想的进程,阐述了地方文学、家族文化、理学思想在边疆地区的发生发展和重要影响,对于当下的边疆治理和民族政策,亦有启发意义。
目录
**章 明清两朝云南科举制度实施及科举成就
**节 明清中央政府对云南的开发及科举背景
第二节 明清云南学风文风对于科举风气的影响
第三节 明清云南不同地区"汉夷互化"之影响
第四节 明清云南科举制度实施概况及科举成就
第二章 明清云南科举家族研究
**节 明清云南科举家族基本概况与地域分布
第二节 明清云南科举家族时空与民族分布规律
第三节 明清云南科举家族分布不均衡原因解析
第四节 明清云南科举家族形成的文化认同心理
第五节 明清云南科举家族文化的意义及其贡献
第三章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科举研究
**节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科举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进士与举人分布
第三节 明清云南主要的民族及其科举成就
第四节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科举实施的意义
第四章 明清云南科举与文学研究
**节 明清云南科举实施与文学概况
第二节 明清云南科举家族文学研究
第三节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科举文人与个案
第四节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科举家族与文学
第五章 明清云南科举与文化研究
**节 明清云南科举文人的族属分布与地域
第二节 明清云南科举文人轶事及其文化心态
第三节 明清云南科举文人的文化精神及个案
第四节 明清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科举文化
第五节 明清云南科举文人作品中的社会文化交融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刘明坤,1974年生,山东新泰人。2004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厦门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后。1994年进入青岛大学文学院工作,2008年调云南师范大学工作,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科举与小说、地方志。主持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八项;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一篇;出版《李涵秋小说论稿》专著一部;专著获2012年云南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59.1¥81.0 -
民众政府
¥8.5¥25.0 -
中国政治二千年
¥10.0¥20.0 -
走向海洋
¥16.2¥59.8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2.1¥35.0 -
毛泽东治国先治学(上下)
¥16.7¥49.0 -
走向海洋(八品)
¥16.1¥59.8 -
决战华东-华东解放战争实录
¥14.4¥45.0 -
中国科举文化
¥22.7¥68.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3.5¥58.0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 大字本
¥12.4¥46.0 -
(精)反对选举(八品-九品)
¥29.2¥49.0 -
陌生人的需要
¥13.5¥45.0 -
博雅英华东晋门阀政治
¥59.3¥78.0 -
为什么是中国
¥24.9¥58.0 -
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
¥26.1¥33.0 -
(平装)二战战史
¥13.5¥45.0 -
为什么是中国(九品)
¥24.9¥58.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3.7¥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17.6¥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