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剧艺术汇考/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国剧艺术汇考/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1星价 ¥45.0 (6.0折)
2星价¥45.0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9778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50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43977877 ; 978-7-5439-7787-7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现代戏剧理论家、京剧编导家齐如山的传世之作,书中详尽介绍了京剧艺术的形成、体制、行当、角色、名伶等,是关于京剧艺术的入门读物,曾产生较大影响。此版根据齐如山文集等整理,除技术性问题之外,保持原貌。另,在不存在版权问题的前提下,文前适当加少量有助于理解文字的插图。此书与下一种侧重于历史和伶人的书,恰成互补。

内容简介

  《国剧艺术汇考/传统文化修养丛书》是现代戏剧理论家、京剧编导家齐如山的传世之作,书中详尽介绍了京剧艺术的形成、体制、行当、角色、名伶等,是关于京剧艺术的入门读物,曾产生较大影响。此版根据齐如山文集等整理,除技术性问题之外,保持原貌。另,在不存在版权问题的前提下,文前适当加少量有助于理解文字的插图。  《国剧艺术汇考/传统文化修养丛书》与下一种侧重于历史和伶人的书,恰成互补。

目录

自序 凡例 **章 前言 第二章 来源及变迁 一 国剧的来源 二 国剧的变迁 三 国剧与俳倡优伶的关系 四 国剧吸收之别的东西 五 国剧的完备 六 小调变戏剧的两期六步 第三章 上下场 一 “场”的由来 二 上场 三 下场 四 上下场与剧情的配合 第四章 动作 一 上下场 二 以曲线表现舞式 三 美化的动作 四 以他种动作替代之动作 五 废去不用各事 六 背供 七 几种古代舞 八 武戏 九 成片段的舞式 第五章 歌唱 一 国剧歌唱之难 二 歌唱与话白 三 皮簧及其歌唱 四 叫板 五 “无声不歌 第六章 行头 一 行头来历 二 行头单子 三 整份戏箱 四 衣服 五 武衣 六 其他衣饰 七 盔头 第七章 脸谱 一 脸谱的来源 二 脸谱亦由简入繁 三 脸谱之意义是贬多褒少 四 勾脸是形容人之性情 五 脸谱可以说是代表民意 六 脸谱的性质 七 脸谱之颜色 八 奸脸 九 脸谱的勾法 十 脸谱的眉 十一 脸谱的眼窝 十二 脸谱的脑门 十三 脸谱的嘴 十四 脸谱的鼻窝 十五 应勾脸者 十六 脸谱附谈 第八章 胡须 一 留须与挂髯 二 胡须之来源 三 胡须的形式 四 须舞 第九章 切末 一 切末不同于道具 二 切末种种 (一)剧中常用之物 (二)剧中偶用之物 (三)利用班中平常使用之物器 (四)用真物上台 (五)兵器 三 彩头 (一)演员自己所添者 (二)戏班公共所添者 第十章 脚色名词 一 古籍之记载 二 脚色名词的由来 三 再谈谈“脚色”二字 四 明清以后的脚色门类 五 生行 六 旦行 七 净行 八 末行 九 丑行 十 七行 十一 特别名词 十二 七科 十三 附言 第十一章 音乐 一 国剧的场面 二 鼓与板 三 文场 四 武场 五 其他 第十二章 戏台 一 国剧舞台的特点 二 用演员身段表现者 三 用桌椅表现者 四 用物器表现者 五 附谈一 六 附谈二 跋 整理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国剧艺术汇考/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什么样的叫作完备呢?就是有声皆歌,无动不舞;一切衣服等等,都照戏中规定;一切真的物器,不许使用;一切举动,都有音乐随奏。*初步是添上锣鼓,这种锣鼓,名日“高腔锣鼓”,全国中无论大戏或地方戏,只若可以叫作戏的,都离不开这种锣鼓,且全国各种戏剧的锣鼓,都是一致的,没有两样。锣鼓牌子很多,大约总有几百种;一个牌名,而各班敲打也不一定相同,然都必须合道理。简单着说,用的这种锣鼓牌子越多的,那一种戏便较完备,这是毫无疑义。兹在下面分着谈几种:  弋腔提到“吸收小曲变成大戏”这句话,或者有人疑惑。其实用不着疑惑,所有戏剧都是由小曲变来,这也是毫无疑义的。就说元朝的杂剧、南宋或明朝的传奇,他所唱的牌子,哪一个不是小调呢?如《菩萨蛮》、《忆江南》等等,都是唐朝就有的小调。就说*出名的《北西厢》,他的蓝本乃董解元的诸宫调,也是小调。这些情形,本用不着举例,可以说都是如此。弋腔原名弋阳腔,大概是国剧*早的一种,有三种证据。一是他只有北曲,没有南曲;本界人云,是北曲都可以唱弋腔,南曲则不能。中国的曲子,当然以北曲为*早,大致是初有此调时,还没有南曲,以后有了南曲,他就没再吸收。以上这些话,乃是我理想之词,固然没有切实的考据,然亦似有道理,因为清朝乾隆年间,曾经利用这种腔调,作为凯歌,遂有人误以为创于清朝。二是此调在国中风行的*早,可以说是*普遍的一种,全国各省皆有之;不过多数都不名日“弋腔”,而日“高腔”或“高调”,如湖南高调、绍兴高调等等,都风行过一时;黄河以北各地,也都叫高腔。弋腔有两种唱法,一种有笛子随唱;一种干唱,没有任何乐器随唱。我国剧学会收藏的这种本子很多,一种是有工尺谱的,一种是没有的,而亦有腔调的标志,无论有无乐器伴奏,唱完一段之后,后台必须有人帮腔,这是南北相同的,谚语有一句日:“帮腔的上不去台”,即始于此。不过帮腔之法,各处多不一样就是了。三是锣鼓。全国无论哪一种戏,必须有锣鼓,且都名日“高腔锣鼓”,若只按锣鼓说,他可以算是全国戏剧之母;看此情形,他当然是比所有的戏剧都早。  南北曲南北曲所唱的曲牌,*初都是小调,此看元明等朝的散曲、小令,便可明嘹。南北曲俗名统称昆腔。“昆腔”二字,在社会中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者是实在的情形,即是昆山腔,是明朝魏良辅、梁伯龙他们创的腔调。广义者,是一般外行人的错误,他们管用笛子随唱之腔,都呼之为昆腔。若平常说话,似乎也可以从众说昆腔,因为他已经很普遍,且大多数人的脑思,只知道他是用笛随唱的腔,并不知道所谓昆山腔者,所以随众说,也没什么大损伤。然而在文字中用之,则大不妥。按魏、梁诸人,是嘉靖、万历年间的人,才把海盐、弋阳、四平等腔,集合在一起,另创了昆山派,凡他们以前的唱法,都不能用昆腔二字统率之。尤其是所有的北曲,昆山派几几乎都不能唱,固然没什么不能唱,但味道总差,曲家所谓“蒜酪气味”,他是没有的了。如此则明朝中叶以前的唱法,昆腔二字都包括不住,所以此处只好写“南北曲”这个名词。  ……

作者简介

齐如山(1875 - 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主要演员,当遇到梅兰芳看他天才与勤奋,遂决心帮助梅并为其编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