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书坛巨匠吴玉如
读者评分
5分

书坛巨匠吴玉如

1星价 ¥36.5 (6.3折)
2星价¥36.5 定价¥58.0
商品评论(1条)
***(三星用户)

了解吴玉如先生的生平,对习练书法帮助很大。

2021-03-07 06:34:0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630532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4,172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56305322 ; 978-7-5563-0532-2

本书特色

  《书坛巨匠吴玉如/海河西岸记忆丛书》以“迂叟吴玉如”为题,实则是一部吴玉如传记,以吴玉如生平为线索,将其人生划分为“少年求学,博文明理”“青年涉世,厚积薄发”“中年归隐,游艺从文”“晚年忧患,矢志励耘”等四大部分,较为系统而立体地讲述了其家庭、职业、治学、交游等方面的故事,具有资料性、故事性、图文并茂的特点,故而在可读性较强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迂叟吴玉如”为题, 实则是一部吴玉如传记, 以吴玉如生平为线索, 将其人生划分为“少年求学, 博文明理”“青年涉世, 厚积薄发”“中年归隐, 游艺从文”“晚年忧患, 矢志励耘”等四大部分, 较为系统而立体地讲述了其家庭、职业、治学、交游等方面的故事。

目录

前言
少年求学,博文明理
(1898年出生一1915年18岁)
碌碌如玉——从吴玉如的家世说起
识得读书真理在——在南开学校求学的经历

青年涉世,厚积薄发
(1916年19岁一1939年42岁)
乘风逆水驰帆急——赴吉林谋生
唯有泾川吴玉如——在哈尔滨的生活
相参自得筋骨奇——青年书法归宗“二王
泪泉唯有枕函知——忆琴百绝句
男儿意气凌青史——从莫斯科到北京
身历炎凉意已平——重回天津,执教南开
六朝无间南北——融会《元略》,贯通碑帖
私心只恨无人会——辞蜀回津.不缚功名

中年归隐,游艺从文
(1940年43岁一1966年69岁)
枉寻直尺古难平——以“吴玉如”之名行世
翰墨结缘,意义深远——生前唯一一次个人书法展
雍容中和,神秀凝重——中年书法博参篆隶
舍己耘人致许嗟——执教天津工商学院
能从神人便非迂——从津沽大学辞职
遂我砚田耕——“辞源组诸老”中的吴玉如
欣处即欣,晚来非晚——中年以后的艺文生活

晚年忧患,矢志励耘
(1967年70岁一1982年85岁逝世)
眇予何事哭兴亡——“文字”情怀及其忧患
百年到此哭谁边——痛挽翔宇
宛与造化为邻——晚年书法臻于化境
一本读不完的书——弟子眼中的师者
*难及处是清雄——吴玉如的诗词境界
炎黄子孙盼统一——吴玉如的*后遗愿
百年而后论如何——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书坛巨匠吴玉如/海河西岸记忆丛书》:  转眼到了进学堂的年纪。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开始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兴起。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正是中国教育制度化的起点。因此,吴玉如正赶上按“大纲”系统化在学校学习,没有经历教学比较随意的私塾学习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吴玉如家中出现重大变故,吴瞻箐突然去世。生老病死本来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吴玉如家.吴瞻箐的死却刺激了全家人的神经。吴瞻箐入殓的那一天,棺材刚刚盖上,他夫人的房间里突然传来撕人肺腑的惨叫.人们涌进房间,只见她在地上不停地翻滚,惨烈地嘶叫,人们不知所措,只听得嘶叫变得慢慢脆弱,转成呻吟。原来,吴玉如的祖母为了殉节,吞金自杀,随一生相敬如宾的丈夫走了。吴玉如的母亲亲眼看见这一切,突然间也疯了。经历了多重打击的吴玉如被吓蒙了。  就在吴玉如一家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吴彝年的朋友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同在南京的文二爷就是其中一个。文二爷叫文锦。字蜀生,镶红旗人,本姓富察氏,“文锦”是富察氏的后缀,后全族改汉姓“傅”。富察氏是南京大桥东(今南门附近)的一个有名的满族大家庭,有着显赫的家世。文二爷的祖父叫魁玉,字时若,卒谥果肃,《清史稿》中有记载,族人均称“老将军”。在南京、成都、荆州做过官,长期驻防荆州、沙市一带,著有《翠筠馆诗集》;父亲叫穆克登布,字少若,长期在江宁任候补道台.就定居南京了。若干年后,文二爷的女儿傅孝实成了吴玉如的妻子,也就是吴同宝(小如)、吴同宾的生母。  吴彝年夫妇在这些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精神上得到莫大慰藉,吴玉如母亲的病情也逐渐恢复正常。这时,吴彝年带上妻儿回到吉林。这也是吴玉如有生以来**次随父出远门。  吴彝年这次回吉林,心情是沉重的。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后,李鸿章大力倡导的电报业也是危机四伏。当时虽然电报局的规模发展到仅次于轮船招商局而成为新式企业,电报业务遍及南北,但李鸿章并非一个重商主义者,他举办电报局的初衷主要不是振兴商业,而是加强国防。随着电报局不断成长、发展,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已经拿不出这么多银两来满足电报业务的扩张,单纯依赖官方已经难以生存。这时的李鸿章。开始采取了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并给予必要的保护和扶植,吸引民间资金入股。他甚至大胆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当时的西方列强早就对中国进行蚕食,他为了防止外来势力借合资之机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终选择了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在他的运作下,清政府将二十年海线专利让与大北公司。  在这个大背景下,清朝官办电报局内部开始“洗牌”,包括吴彝年在内的大批老官僚开始“靠边站”,那些退下来的老官僚们,由政府给一笔钱,回家养老。吴彝年这次回吉林就是要处理这些事情。年幼的吴玉如并不知道这么多,只是带着好奇心玩一趟而已。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