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概论(2册)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8109689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08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810968966 ; 978-7-81096-896-6
内容简介
在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学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度,对音乐教育学这门学科的研究,不仅程度不一而且众说纷纭。各家各派根据各自的认识和见解,各显神通地对它从基本定义、概念、原理直到具体内涵的界定和阐述,都大相径庭,更谈不上、也绝不需要统一;这尤其是由于各个国度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一文化传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概括,并与拥有不同的音乐传统、音乐习惯和音乐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对音乐教育学这一门学科的研究,应当既尊重、参考和吸取外来的、优选的,尤其是对人类普遍有效以及特别是对自己有益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必须保持并追求自己应有的不同特色和性,这样才能针对本地区、本民族的特殊状况、条件和需要,避免无的放矢或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的不良后果。
目录
上编 理念的构建
**章 音乐教育学的概念与内涵
**节 “音乐教育学”缕析
一、音乐
二、教育
三、音乐教育
1.个人与群体
2.均衡地开拓
3.音乐教育作为塑造的工程
第二节 音乐教育学建立的范例
一、裴斯塔洛奇的贡献
1.爱的教育
2.整体的教育
3.元素性的教育
二、法弗尔的贡献
三、涅格里的贡献
第二章 音乐教育学与人学、哲学
**节 音乐教育学与人学
一、人与自我
二、人文教育与音乐
三、人性与人文
四、音乐教育的人文化及其历程
第二节 音乐教育学与哲学
一、哲学的哲理
二、音乐哲学与音乐教育哲学
第三章 音乐教育学与发展心理学
**节 历史发展沿革
一、19世纪末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三、第二次世纪大战后至60年代
四、70-80年代
五、80年代后
第二节 阶段划分与年龄特征
一、胎儿阶段(0-1岁)
二、乳儿阶段(1岁)和幼儿阶段(2-3岁)
三、学前的基础阶段(元素性阶段,相当于幼儿园阶段,3-5岁)
四、小学阶段(6-11岁)
五、初级中学阶段(12-14岁)
六、高级中学阶段(15 -17岁)
七、成年人阶段(18-65岁)
八、中老年阶段(65岁以上)和老年阶段(85岁以上)
第三节 音乐发展心理学对音乐教育学的意义
第四章 教育理念与自然教育理念
**节 教育理念
一、理念
1.理念是运用理性探求对真理的认识
2.理念是对理想的信念与信仰
二、教育理念
第二节 自然教育理念
一、自然与人为
二、自然与艺术
三、自然与教育
四、自然与音乐
……
下编 终生的音乐教育
节选
中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往往正在于它的一个概念经常由两个单字构成,从而避免了一个单字的局限;这两个字彼此连接在一起,彼此补充、相互说明,不仅使其含义更加丰富,而且才能更为全面、深刻,如“教育”不仅是“教”,更是“育”,即:不仅要教导,更要培育;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即:教育的“育”不仅需要“生”——“孕育”,还要“养”——“培育”;学则不是被动地接受,而要自己主动地举一反三,继续发展与创造。 所以,应当怎样理解和界定“教育”,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包括研究者)首先要深思的问题。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教育——这首先是人学。”①正等于回答“音乐是什么”时可以说“音乐就是人学”一样。脱离了教育的对象人,教育就失去了它根本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孔子已提出并初步做到了“有教无类”,这就是说:只要是人就应当受教育。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梅纽斯也曾深刻地指出,“凡是生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只有受过一种适合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所以,应当“公正地把学校叫做‘造就人的工场…②“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③。中国以往广泛流行的蒙学课本《三字经》一开始就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含义相当深刻,说明人初生时区别不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教育),才产生各种区别:“我相信可以这样认为:在十个人中间总有九个是通过教育造成他如今模样的,或好或坏,对社会有益或有害。教育造成人们中间的巨大差异”④“教育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自然界使任何野兽间所产生的差别。”⑤人类和兽类大不相同之处,首先就在于唯有人类才懂得通过教育改进自己。人类的进步全靠教育,否则只能停留于等待自然的演进;即使是从猿到人的演进,已是人懂得不断自我教育才得以实现的。继之,当人类意识到并做到实施比较系统的教育时,才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此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进步和希望也全部依靠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单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教育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广泛、*重要的事,也是获利*丰的投资、*明智、*有力的建设和防卫:从长远的发展观念来看,与其扩大军队和武器,不如进行全民的教育提高。作为一个后现代的文明国家,要以文明和明智的面貌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在于其精神面貌、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而不是其武力。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国家的强盛首先取决于其教育;正是教育决定着它的发展和发展的方向。战后的联邦德国懂得在其宪法中规定:今后要以文化立国,这显然是一大进步:不仅是要与纳粹德国决裂,并且是对它自己作为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国的一种醒悟和反省;不仅是要痛改前非的表现,而且更显示自己要继承、发扬德国文化与人文主义的传统,并力求以新的面貌出现于世界的决心;尽管这是否能切实做到仍令人拭目以待,但至少能有这样的目标和决心就值得人们称道。随着东、西德的合并以及德国经济状况的衰退,如今德国政府不得不做出减削某些文化教育的开销,从而引起了社会上许多知名人士的抗议。有人就以此质问这些决策的制定者:德国今后是否还要认真执行宪法中关于“以文化立国”的规定。诚然,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毕竟是巨大的。在许多德国文章中,可以经常读到这样的语句:如今“将文化放在经济和政治后面的第三位”,是不恰当的;这值得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与个人深思。 历史和现实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铁的、也是残酷的规律:“人类历史已经一步一步演变成教育和灾难的赛跑。”①从某种意念上说.教育就是使原始状态的自然人成为有文化的社会人,即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人。可是,现代、尤其是后现代的人类教育却往往产生着一种极其严重的弊病:不懂得有必要或不能切实做到,使教育出来的社会人同时是回归自然的人,而不仅违背,甚至反自然的人,从而如今在现实中许多受过良好,甚至高等教育的人,却成为了人类灾难的制造者或推波助澜者,这不能不说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后现代的教育在高度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包含着很多缺陷或副作用,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危机:使教育本身即包含有灾难的危险性,这样就使得教育不是在和灾难赛跑,而是在和灾难携手并甚至相互促进。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印度先哲泰戈尔②已曾指出:“教育应当在学生及其社会、自然环境之间造成一种和谐的联系。”可是在实际的现实中却往往是:教育的结果却为人世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如:日益现代化的科技教育在为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却也不断加深了人类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大自然与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性。人类懂得用智慧与科技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好事,但在这同时却也在从事着不断更大规模地残杀人类自身并严重地毁坏着大自然。 ……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8.1¥30.0 -
书法非常道-五千年书法名流轶事
¥17.4¥58.0 -
梵·高手稿-精装
¥35.3¥138.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0.2¥30.0 -
千刃千眼
¥19.0¥56.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8.9¥29.8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8.1¥30.0 -
友妖经
¥18.4¥68.0 -
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2.2¥8.8 -
观众心理美学
¥8.1¥29.8 -
一白书画印
¥22.0¥88.0 -
花与女组画
¥2.9¥4.8 -
吠月:萩原朔太郎诗集
¥24.7¥55.0 -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
¥16.6¥52.0 -
焦小健-当代艺术家
¥22.9¥89.0 -
摄影一本通
¥14.9¥49.8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八品)
¥15.4¥49.8 -
当代艺术家:章晓明
¥22.5¥90.0 -
世界摄影艺术之旅
¥19.0¥75.8 -
百年画坛钩沉
¥28.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