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孔子大历史: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1星价 ¥34.2 (5.8折)
2星价¥34.2 定价¥5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575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208157552 ; 978-7-208-15755-2

本书特色

  《孔子大历史》是《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所写的孔子传记。生动书写孔子的一生: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在底层单亲家庭中成长,一步步做到“大司寇行摄相事”,同时也见证了春秋末期各国内政外交的风云变幻与奇闻轶事。孔子遭遇政治失意后周游列国,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但他的学说经后人的传承与解释,流传后世,他也被弟子“制造”成了至圣先师。我们通常的印象中,孔子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孔子大历史》正是要去掉孔子的这层“圣人”光环,还原他作为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忧惧,也有困惑、纠结与执着。作者李硕探究了孔子面对各种人生事件的心理状态与动机,从而描画出一个丰富、完整的孔子形象。通过解读经史文献,《孔子大历史》再现了孔子在寡头世袭政治游戏规则中沉浮的一生,以及他生活的春秋时代的种种生活场景、日用礼俗,对孔子的生活世界进行了人类学乃至影视视觉层面的还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是通俗易懂又有独特见解的孔子传记。

孔子是中国历目前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历目前任何人也无法比肩的。

本书中作者以诙谐生动的笔法,深入浅出地再现了孔子的生平原貌,还原了圣人的曲折人生,在这里,孔子是一个既非被伦理道德很好不错化的保证圣人式的孔子,也非对人的善意充满信赖的孔子,而是一个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孔子。通过孔子的一生,作者还展现了春秋后期列国的整体情况,并将孔子放到人类共同的文化背景里,探索不同地域、时代的人类社会间存在的共性。

目录

  序(韩巍)
  引 子
  **章 野合而生到认祖归宗(1—15 岁)
  第二章 学着当贵族(15—35 岁)
  第三章 齐国流亡(35—40 岁)
  第四章 阳虎的时代(40—50 岁)
  第五章 思想和学术
  第六章 从政:为寡头们工作(50—53 岁)
  第七章 从权力巅峰出局(54—56 岁)
  第八章 卫国绯闻多(56—57 岁)
  第九章 南国的挫折(57 岁)
  第十章 悲情黄河(57—59 岁)
  第十一章 淮上漂泊(59—63 岁)
  第十二章 年轻人的战争(63—68 岁)
  第十三章 晚年著述(68—73 岁)
  第十四章 *后几场丧事
  第十五章 子贡造神成与败
  外篇一 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外篇二 春秋晚期及孔子生平大事编年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穿越回春秋时代:教你如何做贵族?
【按语:古代贵族堪称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他们都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贵族如何打仗,又有哪些“文化课”?】
  春秋贵族的必修课
  说过了贵族的“封建”政治体系,再来说说当贵族的基本功。
  首先得会打仗。贵族们为上级效力,主要是打仗。那时是驾着马拉战车,打车战。战车都是四匹马拉着,车厢很小,一米见方,赶车的驭手站中间,拿弓箭的站左边,拿戈的站右边,跑着打。
  春秋时候一场大仗,双方投入的战车有几百辆、上千辆。这么多车列队跑起来,浩浩荡荡非常壮观。春秋以后就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车战了。
  农民没有驾战车的资格,他们跟主人出征,都是当苦力干活,伺候主人的人和马。打仗轮不到他们出风头,那是贵族们的专利。
  战车得在平坦的地面才能跑起来,两国打仗,要选开阔的地势会战。这种地方成队的马车狂奔,随军的徒步老百姓就剩下撞挨踩的份儿了。
  后世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不选坑坑洼洼的地方,挖壕堆土,让老百姓打阵地战?因为那时贵族瞧不起,要这么打仗就没人跟你玩。不光敌人、外国笑话你,自己国家的贵族也不愿带你混。
  贵族打车战,*推崇的是勇气。那时玩阴谋诡计,打赢了也不光彩。孔子之前一百多年,有过一次“曹刿论战”,曹刿不是什么大贵族(但也不是农奴),爱玩点小花招。他给鲁国国君当参谋,和齐国的齐桓公打仗。齐国人很有(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风度,战车列完阵,先敲鼓,自己不进攻,请鲁军先动手。这是很高尚的风格。但曹刿不让鲁军动,等齐国人敲了三次鼓,将士们都麻痹大意了,才下令出击,把齐国打败了。这在那时算是特例。原来大家只知道夸曹刿聪明,但没想过,这是齐国人风格高,没趁你冷不防直接冲锋。
  春秋时候国家间打仗,是国君(或者大贵族们)闹意气、耍威风的成分居多,不是非你死我活不可。齐国是大国,比鲁国厉害得多,可曹刿打赢的第二年,齐桓公就娶了位鲁国公主当夫人,两个国家又和好了。
  另一位尽人皆知的宋襄公,和楚国人打仗,风格更高尚,结果吃了败仗,自己也受伤而死,成了后世的笑柄。其实宋襄公那套观念,在当时大家都理解。楚国人这一仗打赢了,也就班师回国,不肯继续进军把宋国给灭了。为什么?因为楚国人也尊重宋襄公的表现,这是双方起码的底线。所以我们不能拿后世打仗的观念去衡量春秋时代,因为后世没有贵族们的那套讲究。
  那时贵族在战场上,偶尔还会发生“单挑”,有点像欧洲骑士的决斗,两辆马车对面停好,你射我一箭,我射你一箭,两边轮流来,直到一方被射死为止。还有风格更高、更自信的,先让挨对手射三箭,都没射中,自己这才还一箭,把对手射死了。
  打仗时,见了对方国君的战车,要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候。哪怕要俘虏敌人的国君,也要行着礼说客套话。这样才算是“君子”,在贵族圈子内才被瞧得起。
  所以,春秋时打仗,都是贵族自己玩的游戏,规模小,跟老百姓没关系,战争也不太伤害老百姓。不像战国,举国动员全民皆兵,旷日持久你死我活。翻翻《春秋》,那时候的国家差不多年年打仗,但对老百姓过日子影响不大。

  其次,除了会打仗,贵族还要有文化,起码要能识字,能看明白自己的家谱。这是贵族和农民的区别。到孔子的前一代人,就是孔纥在世的时候,中原的贵族们更重视文化:那时各诸侯国搞外交,贵族们宴会应酬,都讲究“赋诗”。就是想说什么事情不能直说,先要背诵一首或几句诗,把意思暗示出来。这和猜谜、酒令有点像,孔纥那一代的大小贵族们玩得非常起劲。谁要是听不懂别人什么意思,或者自己的想法找不出诗来表达,就让人笑话,有不登大雅之堂的羞辱。
  这其实是新时尚。五百年前,周武王带着周族人灭了商朝,征服中原,封自己的远近亲戚到中原当诸侯。那时他们是军事征服者大老粗,没什么文化。但立了朝廷之后,总有档案、文书一类工作,自己不会,就让投降的那些商朝贵族们干,那些人相对有文化。
  前些年陕西出土了一坑青铜器,不是随葬品,是逃难前埋藏的浮财,后来忘了挖。不大的土坑,密密匝匝塞满了青铜器。器物的主人,就是这么一户投靠了周朝的商人贵族,“微史氏”,他们世世代代为西周朝廷管理文史档案。(见彩图1、彩图2)

作者简介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