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5571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09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33557126 ; 978-7-5335-5712-6

本书特色

《天体运行论》是哥白尼关于自己的天文学说的不朽著作。本书共分6卷,**卷概括阐述他的日心地动学说的要点,第二卷应用三角学解释天体在天球上的视运动,第三卷讨论太阳视运动和岁差,第四卷阐述月亮的运动,第五和第六卷论述行星的运动。书中不仅提出了崭新的宇宙图像,而且对日、月和行星的运动都有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定量探讨。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正确,但他推翻了在天文学上统治了几千年的地球中心说,是天文学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革新。本书对自然科学摆脱神学的羁绊以及对天文学的发展,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内容简介

  《天体运行论(经典插图版)/世界科普百年经典》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发表成为现代天文学的起点,开启了人类宇宙观的新纪元,更是天文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彻底推翻了“地心说”,首次提出了“日心说”。《天体运行论(经典插图版)/世界科普百年经典》是科学创造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不朽之作,同时也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卷
**章 宇宙是球形的
第二章 地球也是球形的
第三章 大地和水如何构成统一的球体
第四章 天体的运动是匀速的、永恒的或复合的圆周运动
第五章 圆周运动对地球是否适宜,地球的位置在何处
第六章 天比地大,无可比拟
第七章 为什么古人认为地球静居于宇宙中心
第八章 以往论证的不当和对它们的批驳
第九章 能否赋予地球几种运动,地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第十章 天球的顺序
第十一章 地球三重运动的证据
第十二章 圆周的弦长
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边和角
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

第二卷
**章 圆圈及其名称
第二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 天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由这些弧和角所确定的赤经和赤纬的计算
第四章 对黄道外任体,若黄经、黄纬已知,测定其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度数的方法
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点
第六章 正午影子的差异
第七章 如何相互推求长的白昼、各次日出的间距和天球的倾角以及白昼之间的余差
第八章 昼夜的时辰及其划分
第九章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当黄道任一分度升起时,如何确定在中天的度数
第十章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第十一章 关于表格的使用
第十二章 通过地平圈的两极向黄道所画圆的角与弧
第十三章 天体的出没
第十四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和恒星在星表中的排列

第三卷
**章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第二章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第三章 可以说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移动的假想
第四章 振动或天平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第五章 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运动的证明
第六章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第七章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大差值有多大
第八章 这些行度之间的个别差值和表示这些差值的表
第九章 二分点岁差讨论的回顾与改进
第十章 黄赤交角的大变化有多大
第十一章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行度的测定
第十二章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第十三章 太阳年的长度和非均匀性
第十四章 地心运转的均匀性和平均行度
第十五章 证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定理
第十六章 太阳的视不均匀性
第十七章 太阳的种差(周年差)及其特定差值的解释
第十八章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第十九章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第二十章 拱点飘移对太阳造成的第二种差(双重差)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第二十二章 怎样推求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第二十三章 太阳近点角的测量及其位置的确定
第二十四章 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表格显示
第二十五章 太阳视行度的计算
第二十六章 可变的自然日

第四卷
**章 古人关于太阴圆周的假说
第二章 那些假说的缺陷
第三章 关于月球运动的另一种见解
第四章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的详情
第五章 在朔望出现的月球种差的说明
第六章 关于月球黄经或近点角均匀行度之论述的验证
第七章 月球黄经和近点角的历元
第八章 月球的第二种差以及本轮与第二本轮的比值
第九章 表现为月球离开本轮高拱点的非均匀运动的剩余变化
第十章 如何从给定的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第十一章 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显示
第十二章 月球行度的计算
第十三章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第十四章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第十五章 视差仪的研制
第十六章 如何求得月球的视差
第十七章 月地距离的测定以及取地球半径为1 单位时月地距离的数值
第十八章 月球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
第十九章 如何同时推求日和月与地球的距离、它们的直径以及在月球通过处地影的直径及其轴线
第二十章 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大小及其比较
第二十一章 太阳的视直径及其视差
第二十二章 月球的可变视直径及其视差
第二十三章 地影变化可达什么程度
第二十四章 在地平经圈上日月各视差值的表格显示
第二十五章 太阳和月球视差的计算
第二十六章 如何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第二十七章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第二十八章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第二十九章 日月真合与真冲的研究
第三十章 如何区分在食时出现的与其他情况下的日月合冲
第三十一章 日月食的食分
第三十二章 预测食延时间

第五卷
**章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第二章 用古人的理论解释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
第三章 由地球运动引起的视非均匀性的一般解释
第四章 行星自身运动看起来如何成为非均匀运动
第五章 土星运动的推导
第六章 对土星新观测到的另外三次冲日现象
第七章 土星运动的分析
第八章 土星位置的测定
第九章 由地球周年运转引起的土星视差,以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第十章 木星运动的说明
第十一章 近观测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冲日现象
第十二章 木星均速运动的证实
第十三章 木星运动位置的测定
第十四章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高度的测定
第十五章 火星
第十六章 近来观测到的其他三次火星冲日
第十七章 火星运动的证实
第十八章 火星位置的确定
第十九章 以地球周年运动轨道为单位的火星轨道的大小
第二十章 金星
第二十一章 地球和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第二十二章 金星的双重运动
第二十三章 金星运动的分析
第二十四章 金星近点角的位置
第二十五章 水星
第二十六章 水星高、低拱点的位置
第二十七章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第二十八章 为什么水星在离近地点为60°附近的距角看起来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第二十九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第三十章 水星运动的近观测
第三十一章 水星位置的测定
第三十二章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第三十三章 五颗行星的行差表
第三十四章 如何计算这五颗行星的黄经位置
第三十五章 五颗行星的留与逆行
第三十六章 如何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与弧段

第六卷
**章 五颗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第二章 这些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第三章 土星、木星与火星轨道的倾斜度有多大
第四章 对这三颗行星其他任何黄纬值的一般解释
第五章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
第六章 与远地点或近地点的轨道倾角有关的、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第七章 金星和水星这两颗行星的倾角数值
第八章 金星和水星的称为“偏离”的第三种黄纬
第九章 五颗行星黄纬的计算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1473年出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成年后的哥白尼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教士,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学。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在弗龙堡辞世,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