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460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20346078 ; 978-7-5203-4607-8
本书特色
本书写作发轫于对中国教育创新源泉的历史性思考,“为什么宋代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教育的*?”作者期望通过探究平平淡淡的宋初三朝科举和学校教育发展来解答心中的疑惑。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初步研究后,作者尝试性提出:宋代文化和教育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完成一体化耦合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中国由中古社会步入近世社会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跨度达数百年的超大型历史转型期的思想文化红利。这就需要放在更长历史周期的社会转型中探究答案,为此,作者在梳理宋初三朝科举和学校发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梳理了唐宋科举和学校发展的历史情况及其内在的制度变迁机理,并在唐宋教育转型的理论框架下给予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写作发轫于对中国教育创新源泉的历史性思考,“为什么宋代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很好?”作者期望通过探究平平淡淡的宋初三朝科举和学校教育发展来解答心中的疑惑。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初步研究后,作者尝试性提出:宋代文化和教育的很好,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完成一体化耦合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中国由中古社会步入近世社会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跨度达数百年的超大型历史转型期的思想文化红利。这就需要放在更长历史周期的社会转型中探究答案,为此,作者在梳理宋初三朝科举和学校发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梳理了唐宋科举和学校发展的历史情况及其内在的制度变迁机理,并在唐宋教育转型的理论框架下给予阐述。
目录
作者简介
卓进,1979年生,湖南慈利人,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先后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长期从事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中国教育史等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中国教育创新。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高教探索》《大学教育科学》《教育学术月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
文言浅说
¥11.0¥24.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偏见
¥21.8¥56.0 -
乡土中国
¥18.5¥2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蚂蚁社会
¥29.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