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

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

1星价 ¥58.8 (6.0折)
2星价¥58.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055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4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010205519 ; 978-7-01-020551-9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哲学的主干领域和视角,对信息文明进行了多维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该研究智力背景,分析了“信息文明”的语义内涵并加以了独特的界定(信息文明是文明世界的信息化和信息世界的文明化),由此区分出两种信息文明及其不可分割的实践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本体论、社会哲学、价值哲学、道德哲学和实践哲学的维度展开对信息文明的具体探索,其中包括对信息文明形成的客观逻辑和历史进程加以了统一性的分析,将其视为一个新的社会有机体,从其中所发生的“基因变异”(信息技术革命)到各相关要素(社会存在诸方面)随之发生的协同生长加以了全面刻画,展现了当代信息文明所实现的价值观转型(信息大于物质、共享重于占有、差异优于齐一),从倡导信息行为的文明化即信息伦理的角度引申出建设第二种信息文明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探索各种网络失范或“信息伦理危机”的根源和信息德育的有效路径,提出推进文明信息行为的形成和普及以及促进两种信息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的构想与倡导;*后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对信息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进行了反思,挖掘了“跨越发展”“两化融合”“由大到强”中所蕴含的实践哲学之道。 全书约30万字,共七章。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哲学的主干领域和视角,对信息文明进行了多维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该研究智力背景,分析了“信息文明”的语义内涵并加以了独特的界定(信息文明是文明世界的信息化和信息世界的文明化),由此区分出两种信息文明及其不可分割的实践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本体论、社会哲学、价值哲学、道德哲学和实践哲学的维度展开对信息文明的具体探索,其中包括对信息文明形成的客观逻辑和历史进程加以了统一性的分析,将其视为一个新的社会有机体,从其中所发生的“基因变异”(信息技术革命)到各相关要素(社会存在诸方面)随之发生的协同生长加以了全面刻画,展现了当代信息文明所实现的价值观转型(信息大于物质、共享重于占有、差异优于齐一),从倡导信息行为的文明化即信息伦理的角度引申出建设第二种信息文明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探索各种网络失范或“信息伦理危机”的根源和信息德育的有效路径,提出推进文明信息行为的形成和普及以及促进两种信息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的构想与倡导;*后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对信息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进行了反思,挖掘了“跨越发展”“两化融合”“由大到强”中所蕴含的实践哲学之道。 全书约30万字,共七章。

目录

导言 作为哲学对象的信息文明 一、本书研究的主体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逻辑构架 三、研究特色与宗旨 **章 信息文明研究及其哲学向度的兴起 **节 研究之源:从社会形态到信息文明 一、从社会形态到文明形态 二、从文明形态到信息文明 第二节 从信息文明的一般研究到哲学研究 一、信息文明社会学研究的兴起 二、关于信息文明的界定、特征和意义研究 三、信息文明史研究 四、向哲学研究推进 第三节 哲学视域中的信息文明研究 一、以信息文明为直接对象的哲学研究 二、信息伦理:对第二种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 第四节 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新视域与新探索 一、现状与期待 二、方法与视域 三、目标与意义 第二章 信息文明的语义研究 **节 基于修辞结构的不同指向 一、关于**种修辞结构 二、关于第二种修辞结构 第二节 基于“文明”的不同含义 一、“文明”的**层含义及**种信息文明 二、关于“文明”的第二层含义及第二种信息文明 第三节 基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信息文明的客观状态和主观状态 二、信息文明的物化形态和德化形态及其他 第四节 新的信息文明观 第三章 信息文明的本体论研究 **节 信息文明的本体论建构 一、信息文明形成的客观逻辑 二、信息文明建构的历史进程 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信息文明的本体论标准 第二节 信息文明的本体论特征 一、信息文明的技术特征:计算机与互联网 二、信息文明的生产力特征:信息生产力 三、信息文明的经济特征:信息经济 四、信息文明的政治特征:网络民主 五、信息文明的制度特征:从金字塔到网络化 六、信息文明的生活特征:数字化生存 七、信息文明的总体特征:信息化与互联化 第三节 信息文明的若干本体论问题 一、从信息文明看本体论(之一):信息主义 二、从信息文明看本体论(之二):“互联”与新的联系观 三、从哲学本体论看信息文明 第四章 信息文明的社会哲学研究 **节 社会存在新论:信息文明作为新的社会有机体 一、从社会有机体到社会的文明形态 二、“基因”深处的新变异与有机体要素间的协同生长 三、信息共存:信息文明作为社会有机体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发展新论 一、信息文明与发展新模式 二、信息时代的生态化发展 三、信息文明与共享式发展 第三节 社会形态新论 一、信息文明造就的社会子形态: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社会主义 二、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信息文明 三、从信息悖论到信息时代的公平正义 第五章 信息文明的价值哲学研究 **节 信息文明:从社会意识到价值论对象 一、作为社会意识的信息文明 二、纳入价值论视野的信息文明 三、对信息文明进行价值分析的不同层次 四、信息文明价值负载的复杂性——前置与后置之争 第二节 信息文明与价值观转型 一、信息大于物质 二、共享重于占有 三、差异优于齐一 四、信息文明价值转型的总体样貌 第三节 信息文明时代的价值悖论 一、信息**(数字革命)中的数据悖论 二、网络参与中的平等悖论 三、虚拟社会化中的交往悖论 四、智能工具的泛在与能力悖论 五、数字化生存的自由悖论 第六章 信息文明的道德哲学研究 **节 从信息世界的文明化到信息伦理 一、信息世界的文明化与信息文明的道德形态 二、作为信息行为方式的信息文明 三、信息伦理:信息社会的道德哲学 第二节 信息行为失范及其哲学根源——以网络失范为例 一、网络失范的主要表现 二、网络失范的性质与特征 三、网络失范的哲学根源 第三节 走向文明的信息行为 一、底线要求与“负面清单” 二、观念导引:网络文明行为的七大意识 三、环环相扣:文明信息行为的全程展现 四、*高境界:信息行为中的仁爱伦理 第四节 若干深层问题的探索 一、从元伦理探析信息文明的善与恶 二、从道义论和效果论审视信息行为的道德评价 三、信息行为中的道德角色冲突 四、传统伦理与信息伦理之间 第七章 信息文明的实践哲学研究 **节 信息文明与实践哲学 一、信息文明:与实践哲学的多重接缘 二、信息文明与人类实践新形态 三、信息文明建设与实践哲学新课题 第二节 信息文明建设的中国化实践 一、中国信息文明建设的现状 二、中国信息文明建设的战略 三、中国信息文明建设的分步实施和道路特色 第三节 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的实践哲学分析 一、跨越发展的实践哲学 二、融合发展的实践哲学 三、由大到强的实践哲学 四、两种信息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哲学 五、中华文明与信息文明对接的实践哲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肖峰,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完成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重点项目“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一般项目“信息技术哲学研究”和“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文向度——中国的现状与建言”等)和多项省部级项目;获得过多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18部(独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的代表性著作作有:《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人民出版社,2002年,获2004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哲学视域中的技术》(人民出版社,2007年),《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获2013年 “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获2015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有:“论作为一种理论范式的信息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获2009年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作为哲学范畴的延展实践”(《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虚拟实在的本体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论技术的社会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目前还担任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兼任多家知名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