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音出品末代皇帝溥仪读过的古文评点名作,社科院文学所刘宁研究员导读推荐!左传撷华/林纾著;石瑊.王思桐点校

低音出品末代皇帝溥仪读过的古文评点名作,社科院文学所刘宁研究员导读推荐!左传撷华/林纾著;石瑊.王思桐点校

1星价 ¥27.4 (5.5折)
2星价¥27.4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354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59635402 ; 978-7-5596-3540-2

本书特色

低音出品|末代皇帝溥仪读过的古文评点名作,社科院文学所刘宁研究员导读推荐! 阐左氏奇思,如数家珍,授赏鉴之钤键发文宗妙笔,金针度人,示写作之通衢 ★本书完成后,曾由“帝师”陈宝琛进呈清逊帝溥仪,作为古文入门读本。 天下文章,能变化陆离不可方物者,只有三家:一左、一马、一韩而已。 ——林纾 当清之季,士大夫言文章者,必以纾为师法。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世所震惊于纾的,乃在他的翻译小说;其实,纾之基本的志业,还是在古文——翻译不过是他古文的运用。 ——邵祖恭《林纾》《左传撷华》正是体现林纾独特古文眼光的重要著作。书中所选的八十三篇,每篇之诠评,皆有独特的着眼点,千变万化,实难有成法定规之归纳,而贯穿其间的,则是体会文章之性情,细察行文之意境。 ——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不仅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在文学上也被奉为经典。本书撷取《左传》菁华八十余篇,逐一分析其层次结构、用字炼句、宾主调度、照应收局等作文之法,并对篇中权谋诈计、诡辩辞令颇有诛心之论。与一般文学评论者不同,林纾本身即为古文名家,引领一时文坛,又曾翻译外国文学百余部,深谙东西方文学之所长,故其鉴赏古文,往往能独辟蹊径、别有会心,多为文家经验之谈。林纾的评点,不但可助读者一窥左氏文心之奥秘,提升古文鉴赏能力,而领会其中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现代文写作,也将大有收获。

目录

01 / 导读(刘宁)

09 / 点校说明


001 / 序

005 / 楚武王侵随 桓公六年

007 / 连称管至父之乱 庄公八年

010 / 郑厉公自栎侵郑 庄公十四年

012 / 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 闵公二年

016 / 宫之奇谏虞公 僖公五年

018 / 管仲斥郑子华 僖公七年

020 / 阴饴甥会秦伯 僖公十五年

023 / 楚人伐宋以救郑 僖公二十二年

025 / 吕郤畏逼 僖公二十四年

028 / 介之推不言禄 僖公二十四年

030 / 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032 / 城濮之战 僖公二十八年

039 / 烛之武见秦君 僖公三十年

041 / 秦三帅袭郑 僖公三十二年

043 / 秦师袭郑 僖公三十三年

046 / 原轸败秦师于殽 僖公三十三年

048 /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 文公七年

052 / 河曲之役 文公十二年

054 / 士会归晋 文公十三年

056 / 楚人灭庸 文公十六年

059 / 郑子家抗晋 文公十七年

061 / 晋灵公不君 宣公二年

066 / 楚子问鼎 宣公三年

067 / 郑穆公刈兰 宣公三年

069 / 斗樾椒之乱 宣公四年

072 / 解扬将命 宣公十五年

075 / 鞌之战 成公二年

081 / 申公巫臣取夏姬 成公二年

084 / 楚子归知罃于晋 成公三年

085 / 齐侯朝晋 成公三年

086 / 晋侯观于军府 成公九年

088 / 晋侯梦大厉 成公十年

090 / 声伯之母 成公十一年

092 / 吕相绝秦 成公十三年

097 / 荡泽弱公室 成公十五年

099 / 鄢陵之役 成公十六年

106 / 厉公诛三郤 成公十七年

109 / 魏绛戮扬干之仆 襄公三年

111 / 魏绛和戎 襄公四年

113 / 郑人从楚 襄公八年

116 / 晋受郑盟 襄公九年

119 / 逼阳之役 襄公十年

122 / 迁延之役 襄公十四年

125 / 卫侯出奔 襄公十四年

129 / 晋逐栾盈 襄公二十一年

133 / 栾盈之乱 襄公二十三年

136 / 穆叔答范宣子 襄公二十四年

137 / 张骼、辅跞致师 襄公二十四年

139 / 崔杼弑君 襄公二十五年

143 / 宋公杀其世子痤 襄公二十六年

146 / 卫侯杀甯喜 襄公二十七年

148 / 庆封攻崔杼 襄公二十七年

150 / 齐人尸崔杼 襄公二十八年

152 / 子产为政 襄公三十年

154 / 子产毁垣 襄公三十一年

157 / 郑放游楚于吴 昭公元年

160 / 齐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昭公三年

163 / 穆子去叔孙氏 昭公四年

167 / 蹶由对楚 昭公五年

169 / 芋尹无宇对楚王 昭公七年

171 / 伯有为厉 昭公七年

173 / 屠蒯谏晋侯 昭公九年

174 / 楚子狩于州来 昭公十二年

176 / 叔向断狱 昭公十四年

178 / 无极害朝吴 昭公十五年

179 / 宣子求环 昭公十六年

181 / 驷乞之立 昭公十九年

183 / 费无极害伍奢 昭公二十年

184 / 齐豹之乱 昭公二十年

188 / 华?为乱 昭公二十一年

190 / 华登以吴师救华氏 昭公二十一年

193 / 吴公子光之乱 昭公二十七年

194 / 晋杀祁盈 昭公二十八年

196 / 吴灭徐 昭公三十年

198 / 晋侯将以师纳公 昭公三十一年

200 / 叔孙成子逆公丧 定公元年

202 / 公侵齐门于阳州 定公八年

203 / 阳虎之乱 定公八年

205 / 阳虎归宝玉大弓 定公九年

207 / 晋败郑师 哀公二年

210 / 黄池争长 哀公十三年

213 / 齐陈逆之乱 哀公十四年

215 / 白公胜之乱 哀公十六年


展开全部

节选

楚武王侵随?桓公六年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评点】 纾按,此篇制局极紧。前半竖一“张”字,正面决策,对面料敌,均就“张”字着想,无句无意不是“张”字作用。下半竖一“惧”字,与“张”字反对,见得张则必败,惧则获全。 夫侵人之国,反先求成,虽无斗伯比之言,已写出楚王张随之意。少师之来,亦正挟一张随之意而俱来。故斗伯比羸师之请,即已明白看出少师之嚣张。因痛陈楚张三军之弊,此**次清出“张”字意也。惟楚盛张其军,则小国惧灭而附随,随转不张。随不张,则楚虽盛张其军,转为小国附随之益。故欲随之弃小国,必先张随,此第二次清出“张”字意也。此时楚之君臣,运筹极审,势在必胜。在随宜败灭于此时,其所以不败与灭者,以随之能惧也。顾文字极写张随,而楚师既示以羸,少师复增其侈,文势欲拗到“惧”字意,则万万费力。乃忽插入熊率且比一言,提醒“季梁”二字,则楚国君臣聚谋,一时皆成瓦解。以戒惧之言,必即出自季梁之口也。大抵南人信鬼,惧鬼责重于惧人祸。左氏文章,即借鬼神写出随侯恐惧之意,闲闲将“张”字撇去,其中却加无数庄论,似不关涉于严兵在境,筹备应敌之言。不知针对鬼神言,即步步藏宜戒惧之意。“惧”字写得愈透,则“张”字撇得愈远。妙在写“惧”字正面,并不点清字面,及到“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句,画龙点睛,始将全局作一收束,涌现出一“惧”字,以抵上半无数“张”字。 论文势亦不过开阖,妙在中间论祭品一节,宽绰与题若不相属,实则步步不肯抛离,所谓游刃有余也。 连称管至父之乱?庄公八年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九年春,雍廪杀无知。 【评点】 纾按,齐国大乱之萌,不始于连、管。襄公取死之道,亦不出于连、管。必以连、管为襄公收局者,即昌黎所谓引绳而断,断必有处者也。 此篇叙瓜期不代,则致乱之由也;绌无知僭礼,则孕乱之由也;从妹间公,则助乱之由也;白昼见鬼,则兆乱之由也。遇弑之先,已种种可危。至其殉节者,不过两三小臣。当轴大臣,匪特无讨贼之人,而且无从死之义。不如是寂寞荒凉,亦不见襄公之无道。此亦明白易晓。 惟此篇用缩笔,用省笔,节却无数闲语,人自不觉耳。夫作乱,必有拥戴之人,无知是也。顾不详无知历史,则叙事近突,故入僖公之母弟夷仲年数语,述其所生,述其怙宠,述其见绌,缩成无知一小传,夹入行间。此乱人所必资以为主。更夹入连称女弟,设间公宫。此又乱人所必资以为辅。于是图乱之计已成,乱成又不能无因而发,故突入公子彭生见形一节。初无一字言鬼,从者但曰“公子彭生也”,作惊怪语,而鬼形已见于白昼。此时若说成公亦惊怪,则文势转平衍无味。乃见豕而怒,见啼而惧,至于坠车。写得惧处,较从者为甚。以公预怀虞心,从者则坦然,非有冤对之惧也。曰“诛屦”,曰“伏公”,此均省笔。且叙徒人费死义处,闲闲带出石之纷如、孟阳二人。不问来历,即知为徒人费之党人。当先入伏公时,已一一部署。大概命石之纷如当阶而御贼,孟阳卧床而伪公耳。省却无尽张皇,俾读者一目即了。第仓卒中部署断不完密,故户下之足已为贼觉。中间无尽曲折,本宜用无数笔墨,左氏但作简语了结。浅人以为序事笔墨宜详尽,若果能如是结构,则虽简亦详,虽略亦尽。凡彼自为详尽,均不能用缩笔与省笔者也。 郑厉公自栎侵郑?庄公十四年 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纳厉公。 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厉公入,遂杀傅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 【评点】 纾按,此篇是写厉公之淫刑,不是斥原繁之中立。写厉公之杀傅瑕,犹宋文帝之杀傅亮、徐羡之,意能杀子仪,则必能杀己。宋文帝之于傅、徐亦然。若原繁者,典司宗祏之人,犹赵宋之祠禄,无拳无勇,既不与逐君之谋,亦不为纳公之举,庸庸一臣耳,厉公杀之,已属无为。即原繁有言,亦无关紧要。左氏何由记之?记之,即所以证厉公之滥刑也。左氏不直厉公之意,初不明说,先写厉公、傅瑕与盟,盟弑逆之贼也。后写入国即杀傅瑕,刑弑逆之贼也。再写迫杀原繁,讨中立之贼也。以中立为不是,则纳己者是矣,乃先杀纳己之人;以纳己为不是,则中立、附子仪者是矣,乃又杀中立之人。既无所惩,又无所劝。果言纳己而无二心,其人到底为谁,则又不明言以示原繁,但造为臆说,曰“纳我而无二心”。吾意原繁口中所驳之言,均左氏渲染以驳厉公者也。“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即斥“纳我而无二心”之言。以身事子仪十四年之臣仆,而求其无二心于在栎之寓公,难矣。故纳己而无二心之人,不特无其人,亦并无其事。“行赂劝贰”一语,即明明骂煞厉公。不用史评体,但用原繁临缢之言以代之,已为厉公一生之定谳,文字警炼极矣。 尤奇者,中间夹入内蛇外蛇一段,又夹入申议论一段,将本局文势忽然推开,似难收拾。然中间有“六年而厉公入”一语,其下即将“厉公入”三字带起本文,复归宿到下文。收局文字,此法亦不可不知。凡整篇中文字,应夹叙他事为探本事之原由者,欲归到本文,甚不易易。无已,则以甲子年分为另起之笔,亦可与上文截断,不至胶联牵强。然终不如此“厉公入”三字之浑成。平日与学子谈《左传》,曾举“伯宗辟重”四字,其下忽接入重人之言,试问此“重人”二字何本?譬移到他处,凡担夫、舆夫之属,皆可呼之为重人乎?虽明知其出《左传》,亦不敢用。独此处“伯宗辟重”,即以载重之人为重人,闲闲带下。并不杜撰,亦自然入古。吾读此篇“厉公入”三字,方知左氏往往用顺带之法也。 ……

作者简介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1882年中举人,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学堂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因任京师大学堂讲席。从19世纪末开始,林纾借助他人口译,以文言润色转写,翻译外国小说一百余部,产生巨大影响。新文化运动中,林纾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等文,极力阐扬中国古文传统。 林纾一生著述宏富,尤致力于古文评点与写作。古文评点类著作有《左孟庄骚精华录》《左传撷华》《韩柳文研究法》《古文辞类纂选本》等,其他作品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畏庐琐记》《技击余闻》等,译著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孙飘流记》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