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1星价 ¥35.9 (6.0折)
2星价¥35.9 定价¥5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14917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8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010214917 ; 978-7-01-021491-7

本书特色

本成果研究内容的第三大板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历程和主要表现。这是本成果研究的核心部分和主体构成。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与其他社会行动的紧密联动性,本成果采用了横向关联的叙述表达结构,分别从乡村救济与经济建设、乡村救济与社会改造、乡村救济与文化重构三大方面进行讨论:*,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与乡村经济建设相结合。这个程度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特征就是摆脱了传统乡村救济模式的单一性与被动性,不仅仅关注救济资源的筹集与发放,更重要的是重视救济资源的生产与总量扩大上。提出了生产性救济的思路理念与政策行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内容简介

本成果研究内容的第三大板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历程和主要表现。这是本成果研究的核心部分和主体构成。为了突出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与其他社会行动的紧密联动性,本成果采用了横向关联的叙述表达结构,分别从乡村救济与经济建设、乡村救济与社会改造、乡村救济与文化重构三大方面进行讨论:,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与乡村经济建设相结合。这个程度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特征就是摆脱了传统乡村救济模式的单一性与被动性,不仅仅关注救济资源的筹集与发放,更重要的是重视救济资源的生产与总量扩大上。提出了生产性救济的思路理念与政策行动。这是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目录

前言 **章 中国乡村救济的历史变迁 **节 中国传统乡村救济对象的产生原因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乡村救济的理念与思路 第三节 中国传统乡村救济的制度政策与实践行动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救济的基本形势与主要矛盾 **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救济对象的产生及其原因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救济对象的结构与特征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救济的矛盾与困难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 **节 马克思主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救济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救济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 根据地时期的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救济的实践基础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与经济建设的结合 **节 乡村救济与经济恢复总体行动的结合 第二节 乡村救济与经济发展长远规划的结合 第三节 乡村救济与城乡经济体制分类建构的结合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与社会改造的统一 **节 乡村救济与土地改革的统一 第二节 乡村救济与社会保障体系重建的统一 第三节 乡村救济与基层政权建设的统一 第四节 乡村救济与乡村阶级关系调整的统一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与文化重构的协同 **节 乡村救济与改造乡村个体精神状态的协同 第二节 乡村救济与改造乡村社会文化结构的协同 第三节 乡村救济与改造乡村社会符号象征的协同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的成效与意义 **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的经济成效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的社会意义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救济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谢迪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广东省思政课教学名师,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概论”课分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乡村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主持人, 出版专著5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平台转载。2015年、2017年连续两次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兼任广东高校思政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