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846759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165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47846759 ; 978-7-5478-4675-9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理”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中和之哲理、中和之学理、和其不和———中医学治疗原则、中和带给中医的思考。本书通过对中和之哲理、学理、中和思想在中医中的实际应用的阐述,以及对中和与中医伦理、中医医德、中和与平衡等方面的探讨,对中和思想与中医文化的传承进行全面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中和之哲理、中和之学理、和其不和 ——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和带给中医的思考。本书通过对中和之哲理、学理、中和思想在中医中的实际应用的阐述, 以及对中和与中医伦理、中医医德、中和与平衡等方面的探讨, 对中和思想与中医文化的传承进行全面的研究。

目录

**章中和之哲理001
**节导论002
一、 中和溯源002
二、 尚中和019
第二节中和为生生020
一、 乐: 黄钟大吕奏中和021
二、 道: 道法自然依中和022
三、 德: 天地至德顺中和025
四、 性: 发而中节性中和027
五、 态: 千姿百态绘中和027
六、 政: 发政施仁鉴中和029
七、 味: 五味合化品中和031
第三节中和思想与中医学035
一、 中和思想与中医“天人合一”观037
二、 中和思想与中医“和谐”思维037
三、 中和思想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038
四、 中和思想与中医情志观039 第二章中和之学理041
**节中和——中医学的思想原则042
一、 《内经》天道观的中和思想042
二、 《内经》天人观的中和思想045
三、 《内经》人事观中的“和”思想049
第二节以和为贵——中和思想的生命观051
一、 生命起源: 阴阳和合051
二、 生命存在,三才通和059
三、 生命系统,五行和中066
四、 生命运动,动中求和074
第三节能中和者必久寿077
一、 名有其三,养生亦称“摄生”“道生”077
二、 “中和”之医,养生亦从“中和”而求078
三、 后世发挥,以“和”而养,派生五支081
第四节中和的医德内涵094
一、 中和之“诚”095
二、 中和之“正”097
三、 中和之“仁”099
四、 中和之“和”102
五、 “中和”对医疗现状的启示104 第三章和其不和——中医学治疗原则109
**节仲景之“中和”思想110
一、 仲景对“阴阳自和”的认识111
二、 活用“和法”,以解六经病邪115
第二节仲景之后“和法”的演变
——以“半表半里”为主线的外感热病“和法”演变125
一、 和解少阳法125
二、 疏利开达法126
三、 分消走泄法127
四、 和解三焦法129
第三节内伤杂病的“中和法”130
一、 张景岳《景岳全书》之“和法”130
二、 汪昂《医方集解》论“和法”131
三、 戴天章《广瘟疫论》之“和法”132
四、 唐容川《血证论》之“和法”133
五、 程国彭《医学新悟》与“和法”134 第四章中和带给中医的思考137
**节反思中医“平衡观”现象138
一、 民间与学界的“平衡观”乱象138
二、 “平衡”相较于“中和”的局限性139
三、 “平衡”的中医内涵解析142
第二节“中和”是健康的原则与生命的追求146
一、 “中和”是生命起源与生理基础的概括146
二、 “中和”是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147
三、 “中和”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根本原则147
第三节中医“中和轴”模型的建构149
一、 “中和轴”模型的基础149
二、 “中和轴”模型的形成152
三、 “中和轴”模型的意义152 附录15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严世芸,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为全国名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上海市中医学术发展专家组组长。为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名誉客座教授,英国伦敦都市大学荣誉博士,任《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中医大百科全书养生卷》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为国家教育部中医医史文献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负责人。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严世芸,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专家咨询组成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为全国名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上海市中医学术发展专家组组长。为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名誉客座教授,英国伦敦都市大学荣誉博士,任《辞海》中医学科主编,《中医大百科全书养生卷》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为国家教育部中医医史文献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负责人。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陈丽云,教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医史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史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医学史和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临床擅长中医心血管内科。目前主要参与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中医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承研究”、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 —“丁氏内科临床传承研究基地(秦伯未学术思想研究基地)”。作为副主编出版著作和教材多部,担任《中医方药学史》《中外医学史纲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中国医学史》,以及《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等著作的副主编,先后在核心期刊和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 宋欣阳,副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