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637738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7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111637738 ; 978-7-111-63773-8

本书特色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电动汽车日常运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电动汽车高效、安全与可靠运行及其全寿命周期管理,《电动汽车工程手册第九卷 运用与管理》系统阐述了电动汽车运用与管理相关的关键技术、监管体系和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动汽车的性能指标及运用领域、运用模式、节能技术、安全应用技术、监控与管理技术体系、技术状况的变化、使用寿命及评价、综合评价体系、故障诊断与检测、报废与回收利用等内容。

内容简介

?中国电动汽车跨越发展的全面总结 ?业内百位专家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民族汽车工业换道并行的智力支持?迈向汽车强国转型升级的技术引擎

目录

第1章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1.1.1 国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1.1.2 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1.2 电动汽车产业扶持政策 1.2.1 宏观统筹政策 1.2.2 财政补贴政策 1.2.3 技术创新激励政策 1.2.4 产业管理政策 1.2.5 产品准入与安全保障政策 1.2.6 动力电池相关政策 1.2.7 基础设施相关政策 第2章 电动汽车使用条件及运用领域 2.1 电动汽车使用条件 2.1.1 气候条件 2.1.2 道路条件 2.1.3 运输条件 2.2 电动汽车运用领域 2.2.1 乘用车领域 2.2.2 商用车领域 2.3 电动汽车在车联网的运用 2.3.1 车联网简介 2.3.2 车联网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2.3.3 车联网应用实例 第3章 电动汽车运用模式 3.1 整车出售模式 3.2 整车租赁模式 3.2.1 融资租赁模式 3.2.2 共享租赁模式 3.3 电池租赁模式 3.3.1 电池租赁模式的商业性分析 3.3.2 电池租赁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第4章 电动汽车性能指标 4.1 行驶工况 4.1.1 行驶工况的作用 4.1.2 行驶工况的分类 4.1.3 常见行驶工况简介 4.1.4 行驶工况特征分析 4.1.5 行驶工况的构建 4.1.6 工况构建方法分类 4.1.7 典型工况构建流程 4.2 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4.2.1 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4.2.2 功率平衡 4.2.3 动力特性影响因素 4.2.4 动力性评价指标 4.3 行驶特性及评价指标 4.3.1 稳定性 4.3.2 平顺性 4.3.3 通过性 4.4 安全性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4.4.1 电池因素 4.4.2 高压系统因素 4.4.3 电磁干扰因素 4.5 经济性及评价指标 4.5.1 电动汽车经济性分析 4.5.2 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 4.5.3 温度及行驶工况对经济性的影响 第5章 电动汽车节能技术 5.1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5.1.1系统结构 5.1.2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5.1.3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因素 5.1.4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5.2车用电器节能技术 5.2.1动力系统高压化技术 5.2.2车用空调节能技术 5.2.3车灯节能技术 5.3结构设计优化与匹配 5.3.1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 5.3.2轮胎节能匹配设计 5.3.3轻量化结构设计 5.3.4分布式驱动技术 5.3.5电机变速器匹配设计 第6章 电动汽车运行监控与管理技术 6.1 概述 6.2 电动汽车安全监管体系 6.2.1 国家监管平台 6.2.2 地方监管平台 6.2.3 企业监管平台 6.3 电池系统安全预报警 6.3.1 故障预报警的基本要求 6.3.2 典型故障信号处理策略 6.4 电动汽车里程核算及节能减排 6.4.1 里程核算 6.4.2 节能减排 6.5 电动汽车数据传输符合性测试与检验 6.5.1 车辆符合性测试 6.5.2 平台符合性测试 第7章 电动汽车应用安全技术 7.1 电动汽车安全技术 7.1.1 概述 7.1.2 电动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 7.1.3 电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7.1.4 电动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7.1.5 电动汽车安全性测试 7.2 电动汽车安全性能检测 7.2.1 检验项目 7.2.2 检验条件 7.2.3 检验方法 7.3 运营车辆安全管理规范 7.3.1 充电设施描述 7.3.2 车辆维护规范 7.3.3 电动汽车高压电气安全 7.3.4 电动汽车高压电气消防技术 7.3.5 电动汽车运行安全保证工作预案 7.4 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防范与处理 7.4.1 安全事故风险描述 7.4.2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7.4.3 安全事故预警及信息报告 7.4.4 安全事故应急响应 7.4.5 安全事故后期处理 7.4.6 保障措施 7.4.7 应急预案管理 第8章 电动汽车使用寿命及评价 8.1 电动汽车使用寿命概述 8.1.1 技术使用寿命 8.1.2 经济使用寿命 8.1.3 合理使用寿命 8.2 电动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指标 8.2.1 使用年限 8.2.2 行驶里程 8.2.3 折算年限 8.2.4 大修次数 8.3 电动汽车构造成本分析 8.4 电动汽车全寿命使用成本分析 8.4.1 全寿命使用成本的构成 8.4.2 全寿命周期使用成本模型 8.5 电动汽车评估与鉴定 8.5.1 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在残值评估上的差异 8.5.2 电动汽车评估与一般鉴定流程 第9章 电动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9.1 技术状况变化影响因素 9.1.1 内在结构因素 9.1.2 外部使用因素 9.2 技术状况变化对运用性能和行车安全的影响 9.2.1 对转向系统的影响 9.2.2 对制动系统的影响 9.2.3 对行驶系统的影响 9.2.4 对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影响 9.3 动力电池衰退对电动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9.3.1 动力电池衰退机理 9.3.2 动力电池衰退对电动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9.4 电机老化对电动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9.4.1 电机老化的因素 9.4.2 电机老化对电动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9.5 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9.5.1 汽车零部件损坏率特性曲线 9.5.2 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9.6 电动汽车的维护与保养 9.6.1 整车维护与保养 9.6.2 关键零部件的维护与保养 9.6.3 动力电池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9.6.4 维护保养安全 第10章 电动汽车综合评价体系 10.1 评价体系概述 10.1.1 评价体系的背景 10.1.2 评价体系的作用 10.1.3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0.2 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 10.2.1 概述 10.2.2 指数计算方法 10.2.3 指数评分方法 10.3 “传统 大数据”的综合评价体系 10.3.1 概述 10.3.2 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规程 第11章 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11.1 动力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1.1 动力电池系统 11.1.2 电机驱动系统 11.2 底盘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2.1 转向系统 11.2.2 制动系统 11.2.3 行驶系统 11.3 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3.1 灯光设备 11.3.2 组合仪表 11.4 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1.5 典型车辆类型故障及处理方法 11.5.1 纯电动乘用车 11.5.2 纯电动客车 11.5.3 纯电动环卫车 第12章 电动汽车报废与回收利用 12.1 概述 12.2 动力电池溯源管理体系 12.2.1 溯源管理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2.2 溯源管理国家平台 12.2.3 溯源管理企业平台 12.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12.3.1 背景与意义 12.3.2 梯次利用关键技术 12.3.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基本方法 12.3.4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产品性能及经济性分析 12.3.5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方向 12.4 电动汽车废料与材料回收 12.4.1 回收利用模式 12.4.2 回收利用流程 12.4.3 动力电池回收 参考文献 附录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将在5城市试点启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震坡,工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汽车领域专家,现任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先后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和机械行业“‘十二五’先进科技工作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