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0892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7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301308929 ; 978-7-301-30892-9
本书特色
证据收集和事实发现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证据收集作为证明过程的基础,是民事诉讼能否获得公正判决的保障。
《审前证据收集与案件事实发现》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当今世界代表大陆法系的德国和代表普通法系的美国的证据收集制度的全面研究,以及对站在美国和德国中间点的日本证据收集制度的深入研究等,为我国的证据收集制度寻找有益的借鉴。同时,在研究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为我国找到一个适合我国特色的证据收集制度,以保障案件事实的发现,促进司法正义的实现。
《审前证据收集与案件事实发现》对我国证据制度的研究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审前证据收集与案件事实发现》为中国的证据收集制度寻找有益的借鉴,试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特色的证据收集制度,以保障案件事实的发现,促进司法正义的实现。
目录
**章 诉讼结构(模式)与证据收集概述
一、 证据收集的含义
二、 当事人主义诉讼与证据收集
三、 协同主义诉讼与证据收集
四、 职权主义诉讼与证据收集
第二章 美国证据收集制度
一、 美国司法体系根源于对抗制
二、 律师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角色
三、 美国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设置:通过合作缓解对抗制
的固有缺陷
四、 证据开示方法
五、 证据开示范围及免证特权
六、 对证据开示制度的改革
第三章 德国证据收集制度
一、 从自由主义的民事诉讼到社会的民事诉讼
——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二、 通过当事人之间和法院之间的合作推进案件事实的发现
——民事诉讼的目的对证据收集制度的影响
三、 证据收集中当事人、律师及法院的不同分工
四、 德国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配置
五、 德国证据收集手段
六、 证据收集的范围
第四章 美国与德国证据收集制度之比较
一、 不同的诉讼结构
——以自由主义为基点的不同的路径选择
二、 两国证据收集制度的特点及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
原因
三、 以当事人自治和合作为基础,发现案件的实质
真实
四、 两国能否互换证据收集模式
第五章 日本证据收集制度(介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之间)
一、 日本民事诉讼法的特点源于日本文化的特性
二、 日本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三、 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配置
四、 日本证据收集手段
第六章 中国台湾地区证据收集制度
一、 公正程序请求权及武器平等原则的引入
二、 由辩论主义转向发现案件真实的协同主义
三、 诉讼促进义务及证据开示
四、 具体的程序配置
五、 扩充当事人收集证据之手段
第七章 中国证据收集制度之完善
一、 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二、 中国证据收集的程序配置
三、 中国证据收集规范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中国证据收集制度之重构
一、 确保发现事实之诉讼目的的实现
二、 明确当事人和法官的角色分配
三、 完善相关程序配置
四、 完善证据收集的具体方法
一、 证据收集的含义
二、 当事人主义诉讼与证据收集
三、 协同主义诉讼与证据收集
四、 职权主义诉讼与证据收集
第二章 美国证据收集制度
一、 美国司法体系根源于对抗制
二、 律师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角色
三、 美国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设置:通过合作缓解对抗制
的固有缺陷
四、 证据开示方法
五、 证据开示范围及免证特权
六、 对证据开示制度的改革
第三章 德国证据收集制度
一、 从自由主义的民事诉讼到社会的民事诉讼
——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
二、 通过当事人之间和法院之间的合作推进案件事实的发现
——民事诉讼的目的对证据收集制度的影响
三、 证据收集中当事人、律师及法院的不同分工
四、 德国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配置
五、 德国证据收集手段
六、 证据收集的范围
第四章 美国与德国证据收集制度之比较
一、 不同的诉讼结构
——以自由主义为基点的不同的路径选择
二、 两国证据收集制度的特点及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
原因
三、 以当事人自治和合作为基础,发现案件的实质
真实
四、 两国能否互换证据收集模式
第五章 日本证据收集制度(介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之间)
一、 日本民事诉讼法的特点源于日本文化的特性
二、 日本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三、 证据收集制度的程序配置
四、 日本证据收集手段
第六章 中国台湾地区证据收集制度
一、 公正程序请求权及武器平等原则的引入
二、 由辩论主义转向发现案件真实的协同主义
三、 诉讼促进义务及证据开示
四、 具体的程序配置
五、 扩充当事人收集证据之手段
第七章 中国证据收集制度之完善
一、 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二、 中国证据收集的程序配置
三、 中国证据收集规范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中国证据收集制度之重构
一、 确保发现事实之诉讼目的的实现
二、 明确当事人和法官的角色分配
三、 完善相关程序配置
四、 完善证据收集的具体方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言荣,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事诉讼法教研室讲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诉讼法学硕士、博士;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盟法和比较法硕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政治学博士。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1.8¥3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1.4¥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5.8¥18.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6.1¥5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4.7¥3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1.4¥4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2¥4.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7.0¥3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9.8¥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8¥37.0 -
犯罪学
¥23.3¥3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用版
¥12.3¥30.0 -
圆圈正义
¥25.3¥46.0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22.6¥58.0 -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释义
¥16.0¥50.0 -
民法概要
¥14.9¥48.0 -
民法典
¥20.2¥42.0 -
法医追凶:侦破罪案的214个冷知识
¥37.4¥68.0 -
法治的细节
¥29.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