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通用教材教育学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教师资格证书考试通用教材教育学

1星价 ¥20.6 (4.9折)
2星价¥20.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5217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303252176 ; 978-7-303-25217-6

本书特色

本书综合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没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综合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这使得该教材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包括了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发展心理、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具体领域、教学与课堂管理、学生与教师心理。本书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中的实践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分析教学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知识开展各种活动设计;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章的每一节都设置了丰富的练习实践,进行知识的检测和真题练习。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为没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综合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这使得该教材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包括了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发展心理、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具体领域、教学与课堂管理、学生与教师心理。 本书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中的实践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分析教学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知识开展各种活动设计;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每一章的每一节都设置了丰富的练习实践,进行知识的检测和真题练习。

目录

**章 教育学概述 **节 什么是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科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形成阶段 三、教育学的成熟阶段 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教育学和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为什么学习教育学 二、怎样学习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节 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 三、近现代工业社会的教育 四、现代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 **节 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 一、上层建筑说 二、生产力说 三、多属性说 四、精神生产说 五、本质规定性说 第二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内涵 二、教育的质的特性及表现 第三节 教育活动的特殊矛盾 一、教育的定义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的社会属性 二、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三、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五章 教育目的 **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与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教育目的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定 一、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二、教育目的选择与确定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与培养目标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五、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第六章 教育制度 **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制及其改革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 二、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专业素养 四、我国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二、学生的地位 三、学生的发展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意义 三、师生关系的类型 四、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八章 课程 **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理论流派 第二节 课程的组织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类型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未来发展 第九章 教学 **节 教学与教学论 一、教学概念 二、教学的作用与基本任务 三、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四、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阶段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常用教学方法简介 三、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 第五节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 二、教学模式的分类和选用 三、当代中国学校的一般教学模式 四、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第六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发展演变 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三、教学的其他形式 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七节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概述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第十章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 **节 学校德育概述 一、德育概念 二、学校德育过程 三、我国中小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学校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二、学校德育原则 三、德育方法 四、学校德育途径 五、德育模式 第三节 学校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四、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第十一章 教育管理 **节 教育行政 一、教育行政的历史 二、教育行政体制 三、教育规划 四、教育督导 第二节 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二、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三、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 四、班级管理 五、课堂管理 六、课堂气氛 第十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节 教育法概述 一、教育法的概念 二、教育法的类型 三、教育法律关系 第二节 教育法律责任与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二、教育法律救济 第三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第四节 学生的权利保护 一、学生的权利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 第十三章 学校教育研究 **节 教师即研究者 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要求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意义 第二节 当前关注什么样的教育研究 一、行动研究 二、校本研究 三、叙事研究 第三节 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如何进行调查 二、如何进行观察 三、如何进行个案研究 四、如何收集研究资料 五、如何表达研究成果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理宣,硕士研究生,教授。现任教于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4项。出版《教育价值论》、《知识教育论》等学术专著,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学报》、《中国教育科学》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