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廷枢研究(第1辑)

唐廷枢研究(第1辑)

1星价 ¥60.8 (6.2折)
2星价¥60.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645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20164580 ; 978-7-5201-6458-0

本书特色

本辑收入唐廷枢等相关研究专题论文、学术述评等11篇。其中梳理了广东香山唐家村唐氏家族的形成及与澳门的早期关系,系统回顾和评述了近几十年来唐廷枢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研究著作,对唐廷枢的工商业思想、社会人际交往及其英语观等做了充分论述,翻译了香港施其乐牧师所撰反映唐廷桂、唐廷枢、唐廷庚三兄弟早年轶事的文章以及唐廷桂等华人写给美国加州州长的公开信,考述了作为轮船招商局员董的唐廷庚的相关史事。此外,还深入探讨了容闳赴美留学与东学西传、容闳参与洋务事业前的人际关系等话题。上述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唐廷枢以及与唐廷枢相关的近代中国人物,在选题视角、研究深度、资料挖掘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对唐廷枢及相关人物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唐廷樞研究》集刊并非只研究唐廷樞,而是以唐廷樞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工商业精英为对象,专注中囯近代化进程研究,因此稿源应有充足的保障。唐廷枢是我国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民族保险、铁路机车、水泥工业之父,是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唐廷枢的事迹、贡献和影响,使其具有了中国近代化的符号意义。这是本集刊使用唐廷枢命名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本集刊使用《唐廷枢研究》作为刊名,一是体现本集刊的特定研究对象;二是通过唐廷枢研究香山、澳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系;三是将与唐廷枢相关的近代人物和近代化进程联系起来,作为群体性行为加以系统研究。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资料整理和学术研究团队,凝聚了一批与唐廷枢研究和中国近代人物研究相关的国內外专家学者,每年举办”唐廷樞与近代中国靠前学术研讨会”,为《唐廷枢研究》集刊提供充足的稿源,更为集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集刊将以唐廷枢为代表的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影响和突出贡献的人物群体,香山(包括珠海、中山、澳门、上海等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历史地理,澳门与香山历史文化,澳门、香山与中国近代化等为主要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历史,服务现实,深入挖掘唐廷枢等近代历史人物的宝贵精神遗产,为国家建构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

发刊词
专题论文
唐廷枢家族与澳门关系考述
——以唐氏家族族谱及《中国丛报》资料为中心
唐廷枢工商业思想初论
唐廷枢的社会群体交往述论
唐廷枢的英语观
轮船招商局员董唐廷庚史事考述
中国近代工商业先驱
——唐氏兄弟之青年时代
容闳赴美留学与东学西传
容闳与口岸知识分子:扶帮容闳实业救国的人际关系

史料撷英
唐廷桂等华人致加州州长毕格勒的公开信

学术述评
唐廷枢研究回顾与展望

唐廷枢研究著作索引
征稿启事
撰稿格式
展开全部

节选

  《唐廷枢研究(**辑)》:  19世纪40~ 50年代,为了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英国分别于1840年和1856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坚守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政府,此时对世界一无所知,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在战争的逼迫下,为了应对“变局”、了解西方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清政府官僚集团中出现了近代**批为数不多的认识到外语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进步官僚,如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等,他们**次把排除语言障碍与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乃至国家兴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②其中,林则徐*为突出。他设立译馆,组织一批专门的英语人才翻译英文图书、报纸、律例等,方便其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情况。但他们的行为也仅限于翻译,再无其他实质性的措施了。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下,清政府官僚集团被迫应对西方列强,被迫通过英语等语言工具了解世界,但人数极为有限。整体来看,这一阶段清政府官僚集团对包括外语和西学等在内的西方世界的态度仍然是拒绝和排斥的,并严防死守。虽然个别官僚出现了松动,做出了一些有进步性的尝试,但也被淹没在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声音下。然而,此时的唐廷枢已经入读马礼逊学校,开始学习英语和接受西学教育了,并于随后在香港政府和上海江海关担任翻译,对英语、西学和世界等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他通过切身经历获得的这种认识,更加理性、更加可靠、更加深刻,超越了同时代的大多数人,更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官僚,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这与清政府官僚集团的夜郎自大形成了鲜明对比。  19世纪60—80年代,英法等国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款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自今以后,凡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此次定约,汉、英文字详细较对无讹,亦照此例。”①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又重新认定了中英《天津条约》中的各项条款,包括上述第五十款规定的内容。英语将逐渐成为中英两国沟通交流的官方语言。此时,不论清政府官僚集团愿意与否,他们都不得不接受英语。为了培养英语等外语人才,清政府于1862年成立了同文馆,目的是培养“认识外国文字,通解外国言语”的外语外交人才。这是英语等外语首次得到清朝政府的官方认同,也是官办英语教育的开始。尽管此时中西交流逐渐频繁,但清政府官僚中的保守派以“防止西方宗教渗透、警惕西学冲击”为由,仍然对英语等外语和西学采取蔑视、排斥的态度,并千方百计加以阻挠。与顽固派截然相反的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派。他们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对英语等外语和西学推崇有加,积极倡导。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他们的这些举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英语学习热潮,并促进了英语逐渐由下层社会向上层社会蔓延。清政府官僚集团对包括外语和西学在内的西方世界认识的分化,客观上促进了外语和西学在我国的传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