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4777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030647771 ; 978-7-03-064777-1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从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学术著作。作者对横跨108年的苏联(俄国)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做了全景式的展示,研究了自然科学哲学领域的思潮演进和重大事件,重新评价了一系列重大的学术公案,总结了处理自然科学、哲学和政治关系方面的教训,反思了学者走入误区的历史原因。作者着重分析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主流和非主流学派的斗争,探讨了具有改革倾向的科学哲学家的原创性观点,凸现了“异端派”在科学哲学思想上的突破。《BR》  本书注重苏联自然科学哲学与西方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导向在自然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优势,进而对自然科学哲学的特殊学科地位做了全新的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学术著作。作者对横跨108年的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做了全景式展示,研究了自然科学哲学领域的思潮演进和重大事件,重新评价了一系列重大的学术公案,总结了处理自然科学、哲学和政治关系方面的教训,反思了学者走入误区的历史原因。作者着重分析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主流和非主流学派的斗争,探讨了具有改革倾向的科学哲学家的原创性观点,凸显了"异端派"在科学哲学思想上的突破。本书注重苏联与西方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导向在自然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优势,进而对自然科学哲学的特殊学科地位做了全面反思。

目录

再版序 **版自序 导论 **章 开辟时期(1883~1924 年) **节 自然科学哲学在苏维埃俄国产生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的自然科学哲学思想 第三节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伟大贡献 第二章 摸索时期(1924~1953 年) **节 斯大林模式和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大转变”时期的两次大批判 第三节 李森科事件和自然辩证法的蒙羞 第四节 反世界主义和伪科学的泛滥 第三章 调整时期(1953~1985 年) **节 两次不成功的改革尝试和新旧思想的更迭 第二节 调整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科学哲学在苏联的兴起 第四章 转型时期(1985~1991 年) **节 改革的歧路和理论的迷思 第二节 人道主义和自然科学哲学的人文化转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命运 结论 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版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慕天,1939年11月19日生于吉林省海龙县,辽宁开原人。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8~1989年在苏联哈尔科夫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荣誉会员、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工作近60年,出版《新整体论》《跋涉的理性》《边缘上的求索》《孤鹜落霞》等专著及《认识的价值》《现代科学和哲学》《后现代宗教》等译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苏联自然科学哲学丛书”“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文库”和“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译丛”三套丛书,是中国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奠基者、重大推进者和领路人。孙慕天教授以思想敏锐、勇于创新享誉中国哲学界,所提出的潜蕴性整体、主导和基础的范畴、世界4、新物活论等观点,以及所倡导的比较科学哲学研究,引起广泛关注。2019年4月5日辞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