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患沟通艺术(第四轮五年制教材)

医患沟通艺术(第四轮五年制教材)

1星价 ¥27.7 (7.9折)
2星价¥27.7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9206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65920639 ; 978-7-5659-2063-9

内容简介

本教材将传统的临床方法与有效的沟通技巧明确结合; 扩展了第3章(“收集信息”),兼顾考虑了内容和过程技巧,完整病史与重点病史以及沟通过程技巧对临床推理的影响; 将组织访谈结构的内容分离出来并单独成章(第4章),而不是作为信息收集的补充,并将其概念化为一连续脉络,如同关系建设一样贯穿于整个访谈过程; 在关于关系建设的第5章,加入了我们对增强医疗卫生机构之内和与社区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与合作的需求的思考; 在第6章(解释与计划)中,深度探讨了日益重要的共同参与决策制定、对风险的排序和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8章更加详细地探讨了如何解决医学访谈中特殊的沟通问题,及其与Calgary?Cambridge指南的核心过程技巧的关系。

目录

第1章 临床沟通与医生职业素养
一、医生职业素养的历史沿革
二、医生职业素养的定义
三、职业素养是一种多维度能力
四、医生职业素养的原则
五、沟通艺术与职业素养

第2章 医生职业倦怠与积极心理
一、职业倦怠是怎么回事?
二、医生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职业倦怠呢?
三、医生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职业倦怠感?
四、工作会给医生带来好的体验吗?
五、什么情况下医生会产生沉浸体验?
六、医生如何提升职业满意度?
七、总结

第3章 医生与患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一、仪容仪表是建立互信医患关系的基础
二、医务人员应当有恰当的仪态与举止
三、如何提升自身的气质与修养
四、总结

第4章 医患沟通的目的
一、医患沟通的概念
二、医患沟通的目的
三、总结

第5章 知情同意与医患共同决策
一、知情同意与医患共同决策概述
二、医师的说明义务
三、患者的同意
四、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知情同意的规定
五、意识不清患者紧急救治代理人制度的流变与展望
七、中外知情同意书比较分析给我们的启发

第6章 医生的说与听
一、会说话是学问更是艺术
二、学会倾听,让沟通更顺畅
三、医生不该说的话
四、总结

第7章 临床交流技巧
一、语言交流
二、非语言交流
三、交流的关键在于倾听
四、交流的核心在于解释
五、交流的基石在于核实与澄清
六、交流的精髓在于肯定和共情
七、纵观临床交流全过程
八、总结

第8章 移情、共情与非语言交流
一、移情的含义
二、共情的含义
三、共情对医护人员的意义
四、有效的共情的含义
五、医护人员共情不足的表现
六、共情是不是越多越好?
七、非语言沟通
八、总结

第9章 如何使用电话、微信、多媒体与患者沟通
一、借助媒介沟通的特点
二、以“电话”作为沟通媒介的医患沟通
三、以“微信”作为沟通媒介的医患沟通
四、以“微博”“直播”作为媒介的医患沟通
五、总结

第10章 如何采集病史
一、病史采集概述
二、病史采集的模式
三、引导式开放倾听
四、流程式重点追问
五、模块式全面采集
六、复述式内在总结
七、总结

第11章 与患者相关的记录
一、病历的书写
二、病历的内容
三、完善的沟通告知记录
四、拒绝心肺脑复苏术患者的医疗记录
五、记录的时限
六、总结

第12章 如何与团队中的医务人员沟通
一、医务人员间沟通概述
二、标准化有效沟通模式
三、团队协作中的沟通
四、交接环节中的沟通
五、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六、总结

第13章 如何与患者的家属交谈
一、与家属交谈概述
二、家属交谈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三、家属与患者的权利冲突
四、家属对治疗的影响
五、与家属交谈的原则
六、与家属交谈的步骤
七、重大手术家属谈话的公证与见证
八、总结

第14章 如何与残疾人交谈
一、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及相关法律保障
二、残疾分类与主要致残疾病
三、残疾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四、重视与残疾人交谈礼仪
五、对残疾人患者心理抚慰与人文关怀
六、如何与不同类型的残疾者进行交谈
七、总结

第15章 如何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沟通
一、文化与信仰的含义
二、不同文化模式造就不同的价值信仰
三、疾病的文化意义对人的影响
四、宗教与医学的渊源
五、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沟通
六、总结

第16章 如何与患者谈论性相关话题
一、性、性行为及性健康的概念
二、有效谈论性相关话题需要医生具备的条件
三、性相关话题谈论原则
四、医生与患者谈论性相关话题的前提条件
五、与患者谈论性相关话题时常用的技巧
六、谈论性及相关话题的实践指南和提问技巧
七、如何与同性恋者交谈
八、总结
……

第17章 如何与患者谈论坏消息
第18章 如何与儿童患者交谈
第19章 如何与精神疾病患者沟通
第20章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患沟通
第21章 如何面对医疗过错与解决投诉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节选

  《医患沟通艺术(第四轮五年制教材)》:  三、如何提升自身的气质与修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学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好的礼仪习惯,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和与人交往的方式。礼仪是教养,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起码的行为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礼仪不仅仅是简单的坐立行走,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发自内心的气质与修养。  (一)气质的概念与养成  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也指人的风度、模样。气质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由内到外的人格魅力。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四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协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生病。希波克拉底曾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多血质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交际,在工作、学习中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黏液质反应比较缓慢,坚持而稳健地辛勤工作,动作缓慢而沉着,能克制冲动;胆汁质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热情,不能自制;抑郁质则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主观上把很弱的刺激当作强作用来感受,常为微不足道的原因动情,行动迟缓,有些孤僻。  其实与生俱来的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每个人应当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气质。  2.气质的养成气质*主要的特点是由内而外,气质的培养是*为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平时不断的自我提升。有这样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因此,气质培养是由内而外的提升。  笔者认为,培养良好气质,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平凡的事物中学会真善美,学会忍耐与宽容,以及拥有健康的身体。  气质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长相,还包括一个人的谈吐和举手投足。如果说读书改变不了一个人的相貌,它一定会改变他的谈吐,改变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爱读书的人,对这个世界,对世界上的人会有更深的理解,会逐渐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俗话说: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两个样。虽然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去改变,然而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而获得的,比如幸福。消极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去比,久而久之,变得自卑起来,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残缺的,没有幸福感,就像初一的月亮;或者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沾沾自喜,故步自封。然而积极的人能够直面自己的短处,知道如何取长补短,在工作、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每个细节中发现幸福和美好,并用自己的幸福感影响周围的人。因此,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自身行动努力去追求幸福。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与社会活动中,都存在着美好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本身就是发现感动。感动能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当我们看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就不会有“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而是会想,又过了愉快的一天。当我们看见大漠孤烟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感叹人生的荒凉,而是会想,这是多么壮观的一幕啊!当我们看见春花谢幕的时候,就不会感叹春光如此短暂,而是会想快要收获啦!积极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决定生命颜色的态度,这态度来源于对美的洞悉。  (二)修养是礼仪的升华  1.什么是修养个人修养就是人在心灵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到的境界。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指导着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个具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时也会懂得尊重他人。  修养是文明礼貌,是知识文化,是清风明月,是精神之美。修养是一个高贵的词语,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一个人的修养不仅表现在外表的美丽,更是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一个有修养的人在待人接物过程中会表现出大度友爱,为他人着想的风度;当面对不速之客时也会淡然处之,表现出沉默与宽容。修养包括品格的修养与文化艺术的修养。品格的修养,是一个人的*根本修养,它能从内在提高一个人的品味。如果一个人的品格高尚、正直、正义、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进取、勤奋、豁达等等,那么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品味自然充满正能量。在注重品格修养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我们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修养,谈吐就有内涵,语句就会文明优雅;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就会懂得色彩搭配,提高审美情趣。在医疗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位有修养、有品味、有气质的医务人员发自内心对患者进行照护就会形成良好的医患氛围。医患沟通自然也会顺畅。  2.医务人员的修养医学源于对生命的爱,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当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体会患者的疾苦与病痛,多学习多思考,在复杂的医患关系中获得患者的信任与理解。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要做到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  (1)有分寸是指与患者沟通张弛有度:中国人干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字,还有“过犹不及”的说法。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把握和拿捏好的这个“度”,就是分寸。既不能对患者过于冷漠,漠不关心,也不能逾越医患关系过于亲密,让对方无所适从。在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案时要注意患者的心情与接受程度,用适合的语言和宽慰的态度让患者接受,而不能只顾一味表达,不顾对方感受,导致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或者不满。  (2)有礼节是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医疗工作当前已不再是简单的看病治病,而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包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一般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有两种需求,一个是物质需求,另一个是精神需求。医务人员良好的礼节能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或称心理需求,使其不但疾病得到有效治疗,而且还要心情舒畅、满意。  (3)教养体现一个人的文化品德修养: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科学,而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医务人员不仅要提升技术水平,还应不断提升医德修养。应当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平等对待每一位病患,在与患者沟通中谨言慎行,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等各项权益,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

作者简介

  王岳,1975年生于北京市。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安宁疗护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委员会秘书长。  承担卫生法学、医患关系法律问题研究、医学人文导论等课程教学10余年,获北京大学“仲外医学奖教金”。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医事法》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在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    官锐园,1974年生于山东省。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性学会性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承担医学心理学课程本科教学10年。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教学论文11篇。先后主持参与科技部、北京市科委、校级基金课题6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