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70年

新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70年

1星价 ¥44.8 (7.6折)
2星价¥44.8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569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05页
  • 出版时间:2019-10-01
  • 条形码:9787520355698 ; 978-7-5203-5569-8

本书特色

本书以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为线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金融部门的发展历程,对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未来走向进行了讨论。全书主体内容分为六章,覆盖了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等领域。每章分别就建国后各阶段相关领域的指导思想、代表性学术观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本书可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与金融实务部门的相关人士参考,其目的不仅在于记载我国金融领域的演变过程,同时也为当时政策得失和未来发展走向的讨论提供历史源流和时代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为线索,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金融部门的发展历程, 对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未来走向进行了讨论。全书主体内容分为六章, 覆盖了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等领域。每章分别就建国后各阶段相关领域的指导思想、代表性学术观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目录

**章 货币政策演变与发展 **节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70年之姬变 第二节 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与发展 一集中统一的信贷管理 二向间接调控机制的过渡 三国际收支双顺差中的货币政策 四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终结、准备金率的正常化与 央行贷款回归 五货币政策理念的形成 第三节 发展中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中央银行贷款 二再贴现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 四公开市场操作 第四节 利率汇率市场化与货币可兑换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 二汇率机制市场化与人民币的可兑换改革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节 对汇率概念及其功能认识 一对汇率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国内对于汇率功能的认识 第二节 对汇率理论与制度选择的探讨 一对于汇率决定理论的理解 二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思考 三汇率与其他政策间的关系 四均衡汇率理论与实证 五汇率走势与外汇市场干预 第三节 汇率政策变化的历史沿革及其评价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人民币汇率相关 政策制度变化 二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下人民币汇率跨世纪变革 三人民币“入篮”前后汇率改革新方位 第三章 新中国的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 **节 对于国际收支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 中国国际收支政策演进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转型与发展 三国际收支相关政策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 论述 第三节 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全面认识与展望 一全面认识中国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失衡与再平衡 三中国国际收支的展望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外汇储备分析 一国际资本流动分析 二外汇储备分析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 **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动因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渠道 第三节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基本路径的人民币离岸 市场 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概念与功能 二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动因 三我国政策当局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中的角色 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相关争议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 一人民币跨境支付与离岸支付的现状 二“人民币跨境与离岸支付系统存在的问题 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未来建设方向 第五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 第五章 新中国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发展创新 **节 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管理制度与思想 一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管理制度发展与实践 二金融管理制度理论和思想动因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启蒙与探索期(1978一1997)金融 管理理论与实践 一宏观层次上利率和信贷管制制度及理论演化 发展 二行业层次上监管思想与技术发展 三微观层次上金融风险管理与度量技术发展 实践 第四节 金融体制改革突破期(1998-2008)金融 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与发展 一金融生态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实践 二金融监管理论与体系发展演进 三全面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 第五节 危机后(2008年至今)我国金融监管和风险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 框架 二流动性风险监管与管理 三金融科技视角下金融监管创新与发展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新中国金融科技思想史初探:文献述评 **节 金融科技的兴起与金融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科技与金融科技 研究的萌芽期 第三节 21世纪*初10年:中国金融科技与金融科技 研究的平稳发展期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及相关研究的 爆发期 第五节 2016年之后:中国金融科技研究开启新时代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五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5年获“中国软科学奖”,同年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专业领域为金融、宏观经济、财政。 其他作者包括彭兴韵、胡志浩、林楠、程炼、黄国平、方龙、杨涛、董昀等,均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资深研究人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