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主体的三个维度:韦斯特法尔与扎格泽波斯基认识论思想

认识主体的三个维度:韦斯特法尔与扎格泽波斯基认识论思想

1星价 ¥40.2 (7.3折)
2星价¥40.2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0293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63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010202938 ; 978-7-01-020293-8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对当今著名学者默罗阿德?韦斯特法尔(Merold Westphal)宗教认识论的考察,并吸收当今美国分析哲学著名学者琳达?扎格泽波斯基(Linda Zagzebski)德性知识论的较新研究成果,试图揭示出认知主体绝不是如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抽离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孤立的、抽象的、先验的、普遍的、存在性意义上的个体”,认知主体是深深地根植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历史状况、文化背景、传统观念以及伦理宗教等因素之中的,其认知也必将受到其所置身于其中的上述情景化、历史化与多元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认知得以产生的出场语境。本书的*部分通过对于韦斯特法尔有限性解释学的阐述探讨了认知主体的有限性维度,即认知主体的有限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通过对于扎格泽波斯基德性知识论的阐述讨论了认知主体的伦理性维度,即认知主体的伦理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本书的第三部分通过对于韦斯特法尔有罪性解释学或动机怀疑解释学的考察,探讨了认知主体的维度,即认知主体的宗教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当今著名学者默罗阿德·韦斯特法尔(Merold Westphal)宗教认识论的考察,并吸收当今美国分析哲学著名学者琳达?扎格泽波斯基(Linda Zagzebski)德性知识论的较新研究成果,试图揭示出认知主体绝不是如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抽离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孤立的、抽象的、先验的、普遍的、存在性意义上的个体”,认知主体是深深地根植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历史状况、文化背景、传统观念以及伦理宗教等因素之中的,其认知也必将受到其所置身于其中的上述情景化、历史化与多元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认知得以产生的出场语境。本书的**部分通过对于韦斯特法尔有限性解释学的阐述探讨了认知主体的有限性维度,即认知主体的有限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通过对于扎格泽波斯基德性知识论的阐述讨论了认知主体的伦理性维度,即认知主体的伦理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本书的第三部分通过对于韦斯特法尔有罪性解释学或动机怀疑解释学的考察,探讨了认知主体的维度,即认知主体的宗教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

目录

导论 **部分 认知主体的有限性维度 **章 近代认识论中的主体观 **节 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大陆唯理论的主体观 第二节 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的主体观 第三节 康德批判哲学的主体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韦斯特法尔有限性解释学的主体观 **节 康德哲学中的主体有限性思想之分析 第二节 韦斯特法尔的有限性解释学 第三节 有限性解释学大师:海德格尔、伽达默尔 与德里达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认知主体的伦理性维度 第三章 当代主流知识论: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 **节 传统认识论与当代知识论 第二节 盖蒂尔问题 第三节 主体优先原则: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非主流知识论:德性知识论 **节 德性知识论概况 第二节 索萨的可靠主义的德性知识论 第三节 扎格泽波斯基的负责主义的德性知识论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认知主体的宗教性维度 第五章 罪与认知 **节 罪的本性及其后果 第二节 作为认识论范畴的罪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韦斯特法尔的动机怀疑解释学 **节 何谓动机怀疑 第二节 动机怀疑大师:弗洛伊德、马克思与尼采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德凯,男,2005、2008年先后获西南大学管理学学士、外国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武汉大学外国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汉大学克雷茨曼道德与信念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现象学、解释学、德性知识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已出版译著(**译者)一部,发表论文、译文数篇。主要成果如下: 译文 《逆意向性:论被观视与被言说》,默罗阿德?韦斯特法尔著,吴德凯译,《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 译著 《韦斯特法尔:新康德主义哲学》,默罗阿德?韦斯特法尔著,吴德凯、何卫平、张建华、郝长墀等译,郝长墀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译者) 论文 [1]《流变理论——赫拉克利特研究的枢机》,《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认识主体理论的逻辑进路:从笛卡尔到伽达默尔》,《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