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财富.权力与正义: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财富.权力与正义: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1星价 ¥55.2 (6.0折)
2星价¥55.2 定价¥9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12586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86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010212586 ; 978-7-01-021258-6

本书特色

本书在对马克思现代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思想史考察及其人性基础的哲学论述中,遵循了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结合中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深处的思想理念,采取文本解读、史论结合、二重性分析、整体性研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终突出了“现代社会的市民社会根基”和“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这两个基础主题,并从“哲学批判”与“社会建构”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现代社会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现实意义。为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既防止自由主义泥淖又破除国家主义神话提供了理论基石。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马克思现代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思想史考察及其人性基础的哲学论述中,遵循了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结合中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深处的思想理念,采取文本解读、史论结合、二重性分析、整体性研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终突出了“现代社会的市民社会根基”和“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这两个基础主题,并从“哲学批判”与“社会建构”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现代社会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现实意义。为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既防止自由主义泥淖又破除国家主义神话提供了理论基石。

目录

序言 导论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社会转型与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具体形象与抽象概括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消失假象与现代转型 三、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现代社会转型的理论本质与重要意义 **篇 现代社会的市民社会根基及其思想史考察 **章 现代市民社会的两种历史传统 一、“城邦国家”中的公民生活与私人生活 二、“城市社会”中的市民等级与市民社会 三、对近代市民社会两种历史传统的分析与比较 第二章 近代市民社会的准备阶段及其裂变式发展 一、16—17世纪近代市民社会的准备阶段 二、英国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之维:个人私利如何导致社会公益? 三、法国市民社会理论的政治之维:个人自由能否导致社会平等? 第三章 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反思、综合与批判 一、对个人原则的反思和对社会原则的重新发现 二、从康德的原则性阐述到黑格尔的**次伟大综合 三、马克思对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综合批判及其思想史效应 第二篇 现代市民社会的人性基础 第四章 感性具体的“现实的人” 一、“现实的人”只有在“人”成为国家制度的原则时才有可能 二、现代市民社会与“现实的人”在本质上的“二重化” 三、“现实的人”与“真正的人”相统一的“人的解放” 第五章 思维抽象的“现实的人” 一、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理论变型 二、“现实的人”与人学观和历史观的双重变革 三、“真正的共同体”与“有个性的个人”的历史建构 第六章 思维具体的“社会的个人” 一、“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的历史蕴涵 二、市民社会的辩证法与“社会的个人”的历史主题 三、超越现代市民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 第三篇 市民社会的现代社会转型:从哲学批判到社会建构 第七章 现代市民社会的三重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 一、法哲学批判与社会政治哲学主题的确立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政治哲学的经济学求证 三、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第八章 市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理论转型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抽象的“市民社会”概念 二、“市民社会”的“消失”与“资产阶级社会”的“凸现” 三、“资产阶级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双重理论视角 第九章 现代社会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现代社会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前提和历史前提 二、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启蒙 三、现代社会的双重视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任务 第四篇 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十章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维历史图景 一、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资本的伟大文明面 二、从社会批判角度来看资本的历史狭隘性 三、从社会革命角度来看资本的历史过渡性 第十一章 现代社会财富生产的发展悖论与理性重建 一、财富生产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主题 二、现代社会财富生产的历史困境与发展悖论 三、现代社会财富生产的理性重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神话及其本质还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动力激励机制的历史性开启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分化抑制机制的价值性规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整合治理机制的总体性建构 结语 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荣军,1971年3月生,男,汉族,陕西澄城人,西南大学哲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华侨大学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与社会政治哲学;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参研各级各类项目10多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文章6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或“人大书报资料”进行转摘或复印;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两次,其他奖励多项。 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福建省哲学学会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