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产权交叉案件专门化审判改革研究

包邮知识产权交叉案件专门化审判改革研究

¥38.8 (4.4折) ?
1星价 ¥38.8
2星价¥38.8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1062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010210629 ; 978-7-01-021062-9

本书特色

知识产权脱胎于公权却又隶属于私权,由此导致了大量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甚至刑事交叉案件,而审判中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双重适用为法官审理此类案件增添了不小困难。自1993年起至今,我国部分地方法院先后自发开启了知识产权司法组织革新的局域性探索,形成了六类专门化审判模式。然而,这些模式不仅未能在全国审判系统内推行或视作范例,反而形成了专门化审判和分别审判并存的混杂格局,为法律实践造成了极大混乱,损害了司法尊严和公信力。因此,如何切实增强知识产权交叉案件司法审判的公信力,成为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急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基于此,本书稿以我国知识产权交叉案件专门化审判改革的司法公信力构建为总体指导方针,以司法公信力作为评价和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改革优劣的参照,构筑以司法公信力理论统摄下的司法理念、审判模式、专业辅助人、证据规则等四项子项目的伞状研究结构。书稿共分三大部分:从权力制衡角度看司法权运行机制,从审判模式角度看我国当前法院知识产权交叉案件司法改革实践,从制度建构看我国未来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理想蓝图以及部分辅助制度的相互衔接。

内容简介

知识产权脱胎于公权却又隶属于私权,由此导致了大量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甚至刑事交叉案件,而审判中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双重适用为法官审理此类案件增添了不小困难。自1993年起至今,我国部分地方法院先后自发开启了知识产权司法组织革新的局域性探索,形成了六类专门化审判模式。然而,这些模式不仅未能在全国审判系统内推行或视作范例,反而形成了专门化审判和分别审判并存的混杂格局,为法律实践造成了极大混乱,损害了司法尊严和公信力。因此,如何切实增强知识产权交叉案件司法审判的公信力,成为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急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基于此,本书稿以我国知识产权交叉案件专门化审判改革的司法公信力构建为总体指导方针,以司法公信力作为评价和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改革优劣的参照,构筑以司法公信力理论统摄下的司法理念、审判模式、专业辅助人、证据规则等四项子项目的伞状研究结构。书稿共分三大部分:从权力制衡角度看司法权运行机制,从审判模式角度看我国当前法院知识产权交叉案件司法改革实践,从制度建构看我国未来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理想蓝图以及部分辅助制度的相互衔接。

目录

引言 **编 权力制衡 **章 行政权与知识产权 **节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和发展历程 第二节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节 行政权执法公信力的要素 小结 第二章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公信力塑造 **节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 第二节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现状考察 第三节 域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借鉴 小结 第三章 知识产权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之衔接 **节 知识产权案件行政诉讼现状考察 第二节 知识产权案件行政复议考察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政复议案件实证分析 第四节 知识产权行政复议预警机制的构建 第五节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调机制之构建 小结 第二编 审判模式 第四章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模式改革的缘起 **节 知识产权案件的复杂性 第二节 知识产权纠纷现状分析 第三节 知识产权交叉案件审判之困惑 小结 第五章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模式改革 **节 新中国法院组织结构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改革的探索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改革的反思 第四节 域外知识产权交叉案件审判模式借鉴 小结 第六章 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效能考察 **节 知识产权法律续造及其限制 第二节 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的实证考察 小结 第三编 制度建构 第七章 司法辅助人制度冲突及其共容 **节 专家证人制度及其完善 第二节 司法鉴定制度及其完善 第三节 技术调查官与技术咨询专家的制度共容 小结 第八章 未来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制度的建构 **节 知识产权法院诉讼制度的重构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理想蓝图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安雪梅,女,法学博士,法学教授。现任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广东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在广东省知识产权界享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力。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第六批培养对象、2014年广东省教科文卫首届“粤木棉”杯风采人物奖获得者、2015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7年广州大学生版权辩论赛优秀指导老师。 安教授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法学理论和实务研究,学术著作颇丰。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知识产权科研课题十余项。出版著作多部,包括:《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专利侵权行为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知识产权管理》(主编,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21世纪高校知识产权专业规划教材)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指导性案例的法律续造及其限制——以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为视角》(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期)、《比较法视野下的专利侵权客体及其约束》(载《法治论坛》2013年第3期)、《民事侵权的逻辑体系及其法律适用》(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9期)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