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09792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9页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08097923 ; 978-7-5080-9792-3

本书特色

儒家文化中有五种核心的价值,并称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其中,“智”向来与“知”是通用的,而“智”更具有了一种“个人的理智”的意义。一般来说,“智”比起“知”来说是较为晚出的;而自孔子提出“五常”,儒家的“知”与“智”则是相通的,并在历史上具有丰富的涵义。“仁”与“智”(知)集中体现在主体内在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中,而这种主观性的维度恰使两者成为中国文化里的两种*主要的德性。在孔子那里,“知”与“仁”地位几近等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仁”、“智”如同山水相依,有着动静咸宜的美感。在二者之外再加入“勇”,就构成了《中庸》所称的“三达德”,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始终,“智”如流水一般提挈着主体的心志,通达于其它德性之间。

内容简介

《汉字中国》丛书是“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阶段性成果。 《汉字中国》丛书每册以一个汉字为主题,注重挖掘汉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及精神内涵,借讲解汉字来讲述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该丛书注意吸收总结中外学术界在该领域中的学术成果,并发掘该汉字所体现中国历史上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象和现象。

目录

**章 绪论 一、“智”“知”的同源 二、“智”“知”的历史流变 三、“智”“知”的理论建构 第二章 “智”在先秦的起源 一、早期经典中的“知”“智” 二、先秦儒家论“智”的简易 三、先秦道家论“智”的虚无 四、先秦墨家论智 五、先秦名家论智 六、先秦法家论智 第三章 “智”在秦汉的两个发展趋势 一、《吕氏春秋》中的“无知”之“智” 二、《淮南子》中的反“智”之“知” 三、董仲舒的“先知”之“智” 四、王充的“知”观念 第四章 魏晋时期的“智”范畴 一、王弼的“知无” 二、竹林玄学的自然之“知” 三、郭象的“独化”之知 四、余论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智”范畴 一、王通的知行论 二、智颉的“中”“止”之知 三、《成唯识论》的心识之知 四、韩愈的知性而知道 五、成玄英的“境知两忘” 第六章 宋代的“智”与“知” 一、邵雍的“观物”之知 二、周敦颐的诚、几之知 三、张载的“尽性”之知 四、二程兄弟的格致之知 五、朱熹的知行相须 六、陈淳论知行两全 七、陆九渊的知在“本心” 第七章 明代的“智”“知” 一、薛碹的“知性” 二、陈献章的虚静自得 三、王阳明的良知论 四、王龙溪的正心说 五、黄绾的知止 六、聂双江的“良知本寂” 七、王艮的良知现成论 八、罗近溪的“赤子”良知 九、李贽的以童心求真知 十、刘宗周的诚意之知 十一、王夫之的以行兼知 第八章 清代以降的“智”与“知” 一、颜元的习行知至 二、戴震的以“知”论“智” 三、庄存与的“约文以申义” 四、魏源论知在行后 五、谭嗣同以“仁至”为“知” 六、章太炎以心为本的认知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哲学系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研究方向:儒家伦理思想。曾在 CS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Springer出版源英文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已出版专著、论文集数部。主持的“儒家女性伦理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资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