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法时代

算法时代

1星价 ¥18.1 (4.3折)
2星价¥17.6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319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8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49631933 ; 978-7-5496-3193-3

本书特色

◆洞悉网上购物、交友、求职背后的运算逻辑,摆脱算法对你的控制。 ◆网上购物时,我们总是经不住“猜你喜欢”的推荐,不知不觉购买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网上求职时,给我们推荐的职位信息可能和性别有关。 ◆《算法时代》回答了什么导致算法无法预测,并以有偏见和潜在有害的方式运行。 ◆如果算法是不合理且不可预测的,我们如何决定何时使用它们。 ◆作为在生活或工作中使用算法的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如何控制算法如何影响我们。 ◆霍桑纳格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市场学教授,十次获得沃顿商学院MBA杰出教学奖。 ◆霍桑纳格是全球40岁以下的40名杰出商业教授之一,并为谷歌、花旗集团、美国运通公司提供咨询和高管培训服务。 ◆翻开本书,掌握算法逻辑,把握算法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内容简介

洞悉网上购物、交友、求职背后的运算逻辑,摆脱算法对你的控制 我们总是经不住“猜你喜欢”的推荐,不知不觉购买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我们会认真填写征友条件,但实际上约会软件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都是由算法根据我们实际的点击数据生成,而不是以我们填写的喜好为准。 给我们推荐的职位信息可能和性别有关。评估发现,谷歌的求职算法给女性账号推荐的高薪高管职位数量比给男性账号推荐的少。 以上种种情况,是否代表着算法带有偏见,并且已经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本书从算法的运算逻辑出发,针对生活中熟悉场景,全角度分析算法对人类行为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回答我们该如何从理性出发,做出满意的决策。 翻开本书,掌握算法逻辑,把握算法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目录


前言

**部分 失常的代码

想听歌的时候,随手点开APP推荐的每日歌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我们在推荐里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还会惊喜地赞叹一句,真懂我。算法似乎让我们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也让人反问,这些东西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01 算法世界中的自由意志

02 意外后果之定律

第二部分 算法的思维模式

过去算法就像是一份食谱,里面的配比和成分都可以达到大师级别,但它只能做一道菜。现代算法却像一位大厨,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它就能够推陈出新。算法越来越像人类思维,由固有的程序基因和数据环境共同培养。

03 计算机的煎蛋食谱:算法是如何编写的

04 算法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简史

05 机器学习和预测性-适应性悖论

06 算法心理学

第三部分 驯服代码

婚恋、投资、求职、疾病检测,算法已经全角度掌控我们生存的方方面面,我们已经深陷算法的旋涡,却还未意识到,虽然算法带来的灾难可能不如原子弹那样严峻,但两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却有诸多相似。我们应该意识到,算法的头脑就是我们自己。

07 我们信仰算法

08 哪个才是主宰——算法还是用户?

09 黑盒之内

10 算法权利法案

结论:算法的游戏

致谢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算法时代:01 算法世界中的自由意志 如果你真的细细思量过自己的选择,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法理解的真相。你曾经做出的所有选择都不是出自你的意愿,你一直都只是个囚徒而已。如果我告诉你,我是来还你自由的呢? ——《西部世界》第1季第4集中的黑衣人 我们作为个人决定自己的行为,除了自己的感觉,还要考量外部意见。让我们来看看Match.com这个案例,它成立于1995年,现在已经成为全美国*流行的约会网站。 加里·克雷曼(Gary Kremen)创办Match.com时,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报纸征婚启事的启发。要是你年纪够大,也许会记得报纸上刊登的豆腐干大小的征婚启事,这种广告通常会先做个自我介绍,然后再谈谈自己想找的那个人:“男性、单身、35岁、热爱阅读,希望找寻20~30岁之间的单身女性,需身体健康、为人风趣。”找到另一半的工作就交给了读者。Match.com的早期算法就想复制这一模式,但考虑到忙碌的单身女性和单身男性可能会互相错过,网站也会作为媒人介入,为两人牵线搭桥。 只要能匹配个人条件和需求这两方面的信息,将其自动化,并扩大到互联网所允许的规模,你的事业就成功了。确实,Match.com和众多竞争对手吸引了数百万的付费用户,同时也引来了部分人的鄙视,当然这些人对于老式的报纸个人广告也持有怀疑态度。尽管公众对于交友广告的安全性、匿名性,以及或多或少促进了“勾搭文化”,都表示了强烈抗议,但没有人否认,这些网站确实给了用户所需要的东西。 除了网站没有按“要求”提供服务,至少不是按你写下的要求。2011年,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记者戴维·盖利斯(David Gelles)采访了Match.com,得知这家公司发现*好 的策略是忽略或者至少部分忽略用户所描述的需求。尽管网站的算法会要求用户定义自己的理想对象,但Match.com并不会给用户推荐符合这些特征的人。相反,网站给用户发送的每日推荐不是基于用户所提供的需求,而是基于完全不同的东西:用户访问过的他人简介。 “以前,我们基于你设定的条件进行匹配。你符合她的要求,她符合你的要求,你俩就是天生一对。”阿马纳特·汤博瑞(Amarnath Thombre)说,“但是随着我们对数据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人们的行为和他们在个人信息中所陈述的需求非常不一致。”当时他是负责战略和分析的高级副总裁,如今是Match.com的CEO,同时也是另一个约会应用的董事会成员。 当Match.com的算法开始基于用户点击的内容而不是输入的内容推荐时,整套流程似乎运转起来了:默默看自由主义者简介的政治保守派*终被推动打起了招呼;原以为非本宗教不嫁的天主教女孩开始和犹太男孩约会相恋;坚持要找金发女郎的男人在算法介绍给他们褐发女孩时跃跃欲试。有意思的是,Match.com的分析团队发现,保守派对于联系自由主义者持更开放的态度,反之却不然;天主教女孩尤其不可能私信印度教徒或无神论者;而男人特别关注潜在对象的头发颜色。 “比起口头上的偏好,我们更关注人们的行为,因为我们发现人们经常心口不一。”汤博瑞如此向盖利斯解释。 Match.com一直都在致力*大化用户找到合适对象的概率。但忽略用户表述的偏好的决定,违反了用户和算法之间的隐性契约,引起了众多问题。如果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话语相悖,尤其是在恋爱这样私密的事情上,难道不是该由我们自己来判断由行为还是话语决定事态走向 吗?究竟是算法为我们的欲望服务,还是算法操纵了我们的欲望?答案也许具有争议,但这种做法的成效却是无可争议的。盖利斯报道说,Match.com上追求者发送的**条消息中超过一半来自算法的推荐。其他在线公司也走在这一条路上。今日,许多算法都不再询问用户的需 求,而是默默守在幕后推断用户的偏好。 看看你的周围,问一问是哪些因素驱使了你选择这些商品、这些媒体和这些人。除非你是一名卢德分子,否则算法已在悄悄地改变你的生活。传统的说法是,算法会为我们做出更快更好的决定,给我们的家 庭和业余爱好留出更多时间。但现实没那么简单。在这个新世界中,我们的很多决定都是被注定的,这些算法在我们的决定上施加了貌似微不足道的影响,但层层累积后,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冲击。因为我们*终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在毕生时间里做出的形形色色的决定的总和。

作者简介

卡尔提克??霍桑纳格(Kartik Hosanagar)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市场学教授,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管理科学和信息系统博士学位。 十次获得沃顿商学院MBA杰出教学奖,是全球40岁以下的40名杰出商业教授之一。他曾在《连线》《福布斯》和《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多篇文章,并为谷歌、花旗集团、美国运通公司提供咨询和高管培训服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