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应用技术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44238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511442383 ; 978-7-5114-4238-3
本书特色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应用技术》以宝力格油田规模化整体微生物驱现场应用为例,介绍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应用技术,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发展现状、宝力格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微生物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微生物凝胶组合驱先导性试验及效果评价、整体聚合物调剖-微生物组合驱现场应用及维护配套技术、影响微生物驱作用因素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气田的应用技术,对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从事油气田生产、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科研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石油院校的石油工程、石油地质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选修课用书。
内容简介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应用技术》以宝力格油田规模化整体微生物驱现场应用为例,介绍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应用技术,详细阐述了靠前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发展现状、宝力格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微生物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微生物凝胶组合驱先导性试验及效果评价、整体聚合物调剖-微生物组合驱现场应用及维护配套技术、影响微生物驱作用因素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气田的应用技术,对我国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从事油气田生产、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科研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石油院校的石油工程、石油地质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选修课用书。
目录
11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2)
111微生物采油技术的重要地位(2)
112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4)
113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5)
12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原理(11)
121微生物对油层的直接作用(12)
122微生物对油层的间接作用(12)
13微生物采油技术分类(15)
14MEOR技术体系分类(17)
15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手段(19)
151分子生物技术(20)
152示踪剂技术(20)
153可视化技术(21)
154微生物采油模拟技术(21)
16我国微生物驱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24)
第2章宝力格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7)
21宝利格油田油藏特征(28)
211构造特征(28)
212储层岩石学特征(29)
213孔隙结构特征(30)
214储层物性特征(31)
22油田开发现状(34)
221油田开发历程(34)
222油田开发现状(34)
223油田开发特征分析(36)
23油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36)
24技术对策(38)
第3章微生物菌种筛选及评价(39)
31菌种筛选的原则与要求(40)
32采油微生物(42)
33高效驱油菌种筛选(44)
331取样(44)
332富集培养基的优化及制备(44)
333兼性厌氧菌的筛选(47)
334菌种纯化(47)
335摇瓶培养(48)
336采油微生物菌种的性能评价(49)
34代谢产物分析(59)
341有机酸分析(60)
342生物表面活性剂分析(61)
343生物气分析(67)
344不同菌种代谢产物定量分析结果(67)
35采油微生物菌种的生物学鉴定(71)
351菌种HB-2生理生化特征试验(73)
352化学成分分析(75)
353分子生物学鉴定(76)
36菌种的保藏、传代及复壮(79)
361菌种保藏(79)
362菌种传代及复壮(82)
37菌种配方优化(84)
371菌种配伍性实验(84)
372菌种复配驱油效果(84)
373营养液配方优化(86)
第4章微生物凝胶组合驱先导性试验及效果评价(93)
41微生物吞吐现场试验(94)
411微生物单井吞吐工艺过程(94)
412微生物吞吐选井原则(95)
413菌液筛选(95)
414微生物吞吐注入方式(96)
415微生物吞吐现场注入工艺流程(96)
416现场试验(97)
42微生物驱先导性实验(100)
421微生物驱选井原则(101)
422微生物驱注入工艺(101)
423微生物驱油现场监测(103)
424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评价规范(103)
43现场微生物驱先导实验(104)
431注入菌浓及注入量优化(104)
432现场注入工艺设计(105)
433微生物驱实施效果分析(105)
44聚合物调剖辅助微生物驱(组合驱)先导性现场试验(107)
441聚合物筛选优化实验(108)
442微生物菌种评价(110)
443凝胶与微生物配伍性实验(112)
444室内物模实验(112)
445现场试验(116)
45小结(120)
第5章整体聚合物调剖-微生物组合驱现场应用及维护配套技术(121)
51聚合物调剖-微生物组合驱方案设计(122)
511菌种配方(122)
512凝胶调驱方案设计(122)
513微生物注入量设计(125)
514地面注入工艺设计(128)
515现场监测(131)
516安全、环保、健康风险预案(138)
52现场应用效果评价(139)
521调剖堵水效果(140)
522产出液中营养液的跟踪监测(142)
523微驱过程中菌浓监测(143)
524微驱过程中原油黏度变化(145)
525代谢产物分析(148)
53聚合物调剖-微生物组合驱见效特征(151)
第6章影响微生物驱作用因素(161)
61不同营养液组分在岩心中的吸附实验(162)
62营养液组分的运移消耗规律(163)
63微生物在地层中的繁殖、运移及分布规律(165)
64营养物浓度对代谢产物的作用(170)
65菌浓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171)
66微生物场形成的标准(172)
67连续注入低浓度营养液的微生物循环驱油(173)
68其他微生物驱油影响因素(175)
第7章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气田的应用技术(177)
7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以及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178)
711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机理(179)
712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的筛选及发酵(181)
713脂肽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降黏乳化效果(185)
714脂肽表面活性剂室内物模驱油实验(187)
715生物表面活性剂现场驱油实验(188)
72生物聚合物在调剖及钻井液方面的应用(190)
721黄原胶的发酵生产(192)
722黄原胶的提取(193)
723应用性能评价(194)
724矿场实验(198)
73有机酸及生物气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202)
731微生物产气量(202)
732CO2提高采收率(204)
733有机酸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206)
参考文献(208)
作者简介
柯从玉,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参与并完成了1项863项目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项,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西安石油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项,华北油田公司重大科技项目1项,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3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教材和专著各一部。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第4版
¥34.6¥56.0 -
物理学之美-插图珍藏版
¥29.0¥69.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9.4¥28.0 -
艾萨克·牛顿、理性时代与现代科学的肇始(八品-九品)
¥25.0¥96.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13次时空穿梭之旅
¥18.7¥59.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25.8¥48.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濒危植物图鉴
¥131.3¥268.0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20.2¥4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交通机械)
¥38.0¥10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航空 航天 军事兵工)
¥54.0¥15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化工轻工纺织)
¥48.3¥115.0 -
世界技术编年史(通信电子无线电计算机)
¥40.0¥10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农业 建筑 水利)
¥46.9¥135.0 -
世界技术编年史(采矿冶金 能源动力)
¥48.3¥115.0 -
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修订版)
¥62.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