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临场应对实用技巧

教师临场应对实用技巧

¥36.9 (7.4折) ?
1星价 ¥36.9
2星价¥36.9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033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28页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76003345 ; 978-7-5760-0334-5

本书特色

智慧教师案头**,70个临场应对技巧,轻松破解棘手难题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董一菲带领工作室团队倾力打造。 涵盖课堂教学管理、情感心理疏导、学习问题辅导、行为问题指导、人际交往引导五大方面,助力一线教师轻松应对临场棘手难题。 70个应对实用技巧,好学易懂,每一个管理技巧从情景再现、临场应对、技巧点拨、拓展迁移、教育感悟五个方面进行呈现与详解,注重实操性和可复制性。 紧贴教育教学实际,针对一线教师经常遇到的典型棘手问题给出破解之道,让难题成为教育契机,师生共同成长。 强调智慧应对、积极引导,消除强管硬控,教给一线教师临场应对的创意策略。 突出工具性与实用性,一线教师案头**。 推荐篇目: P049 当学生普遍考前焦虑,怎么办? P147 当班级出现了“灰色”小团体,怎么办? P208 当学生举手发言被嘲笑,怎么办?

内容简介

《教师临场应对实用技巧》从课堂教学管理、情感心理疏导、学习问题辅导、行为问题指导、人际交往引导等五个方面,梳理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遭遇的70个需临场应对的棘手问题,通过情景再现、临场应对、技巧点拨、拓展迁移、教育感悟等模块再现难题破解过程,基于典型案例提炼、分享智慧应对的实用技巧,助力一线教师做一个机智应对、从容破解、游刃有余的智慧教师。

目录

**章 课堂教学管理

当课堂上学生看言情小说,怎么办? 3
当学生一被提问就结巴,怎么办? 6
当学生状态出现“凝滞”,怎么办? 9
当公开课学生表现“意外”,怎么办? 12
当学生对经典课文不感兴趣,怎么办? 16
当学生回答问题遭遇尴尬,怎么办? 19
当学生上课“开小差”,怎么办? 23
当课堂遭遇“冷眼”,怎么办? 26
当学生在课堂上情绪波动,怎么办? 29
当学生上课总睡觉,怎么办? 32
当学生课堂纪律乱,怎么办? 35
当学生在课堂上情绪失控,怎么办? 38
当学生在课堂上胡诌,怎么办? 41
当学生不爱学习文言文,怎么办? 44

第二章 情感心理疏导

当学生普遍考前焦虑,怎么办? 49
当学生分班后不能融入新班级,怎么办? 52
当学生无视师道尊严,怎么办? 55
当理科生不重视语文学习,怎么办? 58
当学生出现心理壁垒,怎么办? 61
当学生有辍学思想,怎么办? 64
当学生狂追科幻,怎么办? 67
当学生说“他死得冤枉”,怎么办? 70
当学生的竞争意识出现偏差,怎么办? 73
当学生的价值观扭曲,怎么办? 77
当学生不愿意进教室,怎么办? 80
当学生畏惧朗读文本,怎么办? 83
当学生没有敬畏之心,怎么办? 86
当学生语言偏激,怎么办? 89

第三章 学习问题辅导

当学生思考停滞不前,怎么办? 95
当学生说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98
当学生识字困难,怎么办? 102
当学生无暇积累写作素材,怎么办? 105
当学生质疑经典结论,怎么办? 108
当学生背诵出错,怎么办? 111
当学生课后“转头忘”,怎么办? 114
当学生不按时交作业,怎么办? 117
当学生消极对待习题讲评,怎么办? 120
当学生学习用功而成绩不佳,怎么办? 123
当学生说读名著无用,怎么办? 126
当学生不喜欢背诵古诗词,怎么办? 129
当学生曲解文本,怎么办? 132
当学生进入不了阅读情境,怎么办? 136

第四章 行为问题指导

当发现学生作弊,怎么办? 141
当学生说“另一个我不让我写作业”,怎么办? 144
当班级出现了“灰色”小团体,怎么办? 147
当学生总是恶作剧,怎么办? 150
当学生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153
当学生手机被没收情绪不好,怎么办? 156
当学生嘲笑别人的弱点,怎么办? 159
当接手新班级遭遇哄赶声,怎么办? 162
当学生不记课堂笔记,怎么办? 165
当学生迷上“狂写”,怎么办? 168
当学生书写状况不佳,怎么办? 171
当学生说“刺死继父”,怎么办? 174
当学生“拒绝”写作文,怎么办? 177
当学生沉迷爱好,怎么办? 180

第五章 人际交往引导

当家长因孩子问题向你求助,怎么办? 187
当学生不会与人交往,怎么办? 190
当学生喜欢你,怎么办? 193
当学生说“苏轼很虚伪”,怎么办? 196
当学生说“你瞧不起我”,怎么办? 199
当学生与你产生距离感,怎么办? 202
当学生迷失在早恋的阴影中,怎么办? 205
当学生举手发言被嘲笑,怎么办? 208
当学生因为座位问题而落泪,怎么办? 211
当学生挑战你的权威,怎么办? 214
当学生举止怪异无法融入集体,怎么办? 217
当学生自我否定,怎么办? 220
当学生请求帮他改情书,怎么办? 223
当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怎么办? 226
展开全部

节选

课堂教学管理:当课堂上学生看言情小说,怎么办? 一花一世界,一心一风景。为师者,闻学生之言、观学生之形、品学生之态,可窥万千风景。待教师逐渐走入学生世界深处,便看到景物层次渐增。教师于其中赏景,也应懂得读情。若是发现学生“情变”,当如何做?我将以“诗意浸润”之美,唤醒其内心的审美意识。 情景再现 一天课前,我带学生积累关于爱情的古诗词。当背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时,忽然听到一个女生发笑。我寻声望去,却发现她头也没抬,神情似乎很专注,然而绝不是被我讲的内容吸引。我轻轻地走到她身旁,发现了那个使她浑然忘我而痴然入境的“罪魁祸首”——言情小说。 此时,教室里十分安静,我知道学生正等待我在沉默中“爆发”或者在沉默中“无视”。那名女生也早已反应过来,手足无措地站了起来。我暗自沉吟:这名女生平日便十分迷恋言情小说,常常以此为乐,“沉醉不知归路”。若我此次大发雷霆,自可发一时之威,生一时之慑,然而收效定然甚微。或许她今后还会将此事转为“地下”,极尽与教师“周旋”之能事。怎么办?我回头看了眼黑板,忽然有了主意。对,借诗词之力,用浸润之法,移女生之情,当为上策。 临场应对 我微笑着问那名女生:“你愿意为大家有感情地背一下这首词吗?”女生诧异地抬头,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我继续说:“这是首经典的爱情诗词。爱情不仅体现在现代小说中,它还栖息在那些古典的诗词中。爱情在秦观的笔下是什么样子呢?请你用真诚的声音帮助大家体会爱情的美。”那名女生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认真地背起来,教室里回荡着她深情的诵读声。然后,我继续让全班同学背诵关于爱情的古诗词,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经》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我特意观察了那位女生的表情,发现她神情肃然而有悠然神往之意。于是,我顺势小结:“同样是爱情,经过诗意的浸润,它会更加唯美而深刻。当我们爱上古典诗词,就会寻到*美的感情,也会拥有*美的自己。”看到那名女生微笑点头,我备感欣慰,至少,我在她的心里播下了诗意的种子,用古典诗词之美浸润了她的心灵,让她心中的审美意识一点点被唤醒,逐渐远离那些言情小说。 技巧点拨 此案例我采用的技巧是诗意浸润法。此法指以诗词魅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诗词之美浸润人心。“浸润”二字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寻找适宜的机会,慢慢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新的体味,在思想上获得新的领悟,从而启迪心灵、丰盈精神。 此方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使学生不断走进诗词的深处,接受情感的洗礼,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运用此法要注意,应针对学生当下的心理状况,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拓展迁移 诗意浸润法适用于课前积累,帮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还可用于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在分析、拓展环节中,也可根据实际内容采用此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日,我讲苏轼的《定风波》,讲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词中的‘归去’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所指的地方相同吗?”我不禁一愣,历来讲到这首词,学生的关注点一般都在“也无风雨也无晴”上,很少有人在“归去”上做文章。如何让学生自己领悟“归去”之境?我灵机一动,诗意浸润法可行。于是,我带领学生温习了几首与苏轼人生追求有关的诗词,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到东坡心之所向、情之所系及梦之所归分别与儒释道相关,这是一个在尘世的寒冷中,依然寻找温暖的以儒家为宗的孤独的词人,是一个在多舛的人生之路上以道家、释家安慰心灵的浪漫而超脱的词人,他“归去”,归的是他的人间之家、精神之家。学生在诗意浸润中,与东坡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课堂竟由此而开掘出一种美好的境界。 教育感悟 中国古典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语文课堂如果把古诗词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切入点,其独具的文化魅力定将带给师生巨大的惊喜,带给课堂别样的风景。诗意浸润法便是传承古典文化的极好的技法,然而,此法的运用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并在平日里阅读大量的古典文化作品,丰厚自己的学养和底蕴,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诗词中蕴含的独特的育人作用和多元的教学目标。如此,教师方能在课堂上做到熟稔于心、游刃有余,方能带给学生诗意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学生在课堂上以诗词为点,思想为线,让二者共舞,将勾勒出怎样动人的图景呢?作为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深入灵魂的诗意浸润,就是这幅画卷*美的底色!

作者简介

董一菲,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诗意语文”倡导者,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主持人,首届全国中语会十大学术领军人物,首批国家骨干教师,全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导师团导师,首届全国中语会十大教改新星,东北三省十佳语文教师。南京师大、吉林师大、哈师大、牡师院兼职硕士导师。应邀在全国50多个城市作讲座、授课,出版有《自由呼吸的课堂:董一菲的语文教学艺术》《课堂创意管理实用技巧》《跟教育名家学做教师:经典阅读照亮教师成长》《董一菲讲语文》《仰望语文的星空》《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