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哲学思考:思想史上的伟大论辩:an introduction to the great debates
读者评分
4分

哲学思考:思想史上的伟大论辩:an introduction to the great debates

1星价 ¥32.8 (7.0折)
2星价¥32.8 定价¥46.8
商品评论(1条)
Bat***(三星用户)

想要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那么,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正如西方哲人所说过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样,也许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先贤们的启发下进行思考,让平淡而普通的日子显得更有意义起来。

2021-03-22 11:44:2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65092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5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16650929 ; 978-7-5166-5092-9

本书特色

围绕哲学议题,选取哲学家经典著作选段,以论辩的方式呈现哲学思想的张力。
连同古今思想与日常生活,启发当代读者,寻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
本书可作为走进哲学家思想,阅读原典的导读著作;也可作为了解哲学史的入门通俗读本。

内容简介

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同样痴迷并致力于解答自己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后者迷醉于独立于自身的外部世界,而前者则惊异于自身。我们是生来合群,还是独立?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结果,还是其它因素?人类追求卓越的标准应该是什么?知识来源于经验主义的感官知觉,还是理性主义的思考?逝者如斯,我们应更关注短暂时间中的永恒,还是永恒存在的光阴飞逝?这些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哲学争论中心的问题至今仍引人深思。
本书以简单易读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哲学界五个*基本问题的论辩,各章节分别围绕其中一个议题展开,勾勒出各议题核心论点的主线。在作者的带领下,阅读先哲们的著作选段,参与哲学命题的辩论,体会先哲的真知灼见穿越几千年历史对现世的启发。
在这里,你能看到卢梭与亚里士多德短兵相接、穆勒和康德的针锋相对、尼采和孔子的高手过招。读者能通过本书对所谓“哲学史”知识有一点了解,但其*主要的目的却并非系统的哲学教育,而是让读者明白,先哲们与在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一样,仍然活跃在今天这个智能手机的时代。将从中所学的哲学思考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许便能找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新角度。

目录

序 / 1

**章 什么是哲学 / 1

五个问题 / 17

阅读伟大的书籍 / 20

苏格拉底导读 / 27

第二章 独处,还是合群? / 47

问题 / 47

卢梭的回答 / 50

亚里士多德的回答 / 74

论辩的解决:人是社会的、政治的,还是孤立的? / 107

第三章 我们该做什么 / 113

问题 / 113

穆勒的回答 / 115

康德的回答 / 142

论辩的解决:后果,还是责任? / 168

第四章 我们该效仿谁?(1) / 172

问题 / 172

亚里士多德的回答 / 173

尼采的回答 / 199

论辩的解决:德行还是力量? / 215

第五章 我们该效仿谁?(2) / 222

问题 / 222

孔子的回答 / 222

老子的回答 / 238

论辩的解决:做君子,还是做孩子? / 250

第六章 你知道些什么? / 253

问题 / 253

笛卡尔的回答 / 254

休谟的回答 / 281

论辩的解决: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 / 301

第七章 得时无怠 / 305

问题 / 305

圣奥古斯丁的回答 / 310

尼采(论赫拉克利特)论时间 / 346

论辩的解决:存在,还是生成? / 353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什么是哲学
是什么让哲学家们思考?
哲学是一项特殊的事业,一种特殊的对话形式。这种形式,从早在2500 年前的古希腊就开始了,今天仍然存在。这本书的目的,是邀请你也加入进来。但是,你将要加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哲学家是独一无二的吗?并不。他们和别的科学家、学者、学生一样,受到某种经历甚至某种情感的强烈驱使—好奇心、兴趣、惊喜、迷恋、困惑、讶异。这些经验反过来激励他们发问,问的问题往往以“为什么”开始。哲学家们想回答自己的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想要解释为什么事物是那个样子的。简而言之,他们和别的学者一样,受求知欲的驱使。
天文学家们为星球所惊叹,然后想要知道它们为什么这样运行。生物学家为生命错综复杂的生存机制而入迷,想要弄清楚为什么生命这样完美。数学家们为形式联系的复杂性所吸引,于是永恒地追求自己更强大的推理分析能力。历史学家们日日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因为他们太想知道过去某些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哲学家们也是如此。
哲学家们同样痴迷并努力解答自己认为急需解答的问题。但是,他们所想的东西,和那些引起天文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或者历史学家们思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自然科学家迷醉于细菌、植物、动物、石头,抑或星辰。他们感兴趣的,是独立于自身的外部世界,因此他们用显微镜或者望远镜,好看得更清楚真切。相较而言,哲学家们惊异于自身,因而也对自身加以审视。数学家们倾其一生在解答代数或几何问题上,而对于哲学家们,自己的人生就是他们的问题所在。历史学家们研究过去,而哲学家们则思考,为什么先有过去,以及过去在自己的人生当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柏拉图的对话《斐德罗篇》(Phaedrus )中有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苏格拉底是本书的灵感来源,他走在乡村里,同伴问他是否相信北风之神的故事(“北风之神”,古希腊神话中,希腊人让他掌管凛冽的北风)。同伴的问题意涵着一个科学解释,一点点气象学的小知识,比一个愚蠢的古老神话好得多。苏格拉底回答说,虽然他敬佩科学家们揭示了这些故事的真相,但他本人没有时间追求这些。为什么?他的解释如下:
我的朋友,原因在此:德尔斐神谕所告诫的“认识你自己”,时至今日我仍不能做到;我对自己还一无所知,要去研究那些跟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就太可笑了。(《斐德罗篇》)
至少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哲学家所追求的是“自我认识”(self-knowledge),而不是认识外部世界,或者外部世界之下的数学构造。但是,小心了,这并不意味着苏格拉底所寻求的是了解他作为个体的自己。他对探索自己的儿童时光或者那些将他塑造成今日之人的伤痛往事兴趣索然。相反,他的问题要深入得多:作为我自己,作为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斐多篇》(Phaedo )中的另一段话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苏格拉底在这段话中再一次拿自己和当时的自然科学家作比较。虽然他坦承自己对科学家们研究成就的敬佩,但他认为自己确实不适合从事这种研究。他说道,对于研究自然,“我并不具备相应的特质”。这一番话表明,“自然(Nature)”一词是有着双重含义的,其一是指外部世界:由风、水和星辰组成的物理世界;其二正是苏格拉底所醉心的—人类的天性。这两者有所不同。
上高中生物课时,见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看显微镜,我感到十分不解。他们对切片上一滴脏水里面游动着的那些微生物惊奇不已,而我呢?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么强烈的兴趣……以及,为什么我丝毫没有。
“ 哲学”(philosophy) 一词源自两个希腊词语:philia(爱)和sophia(智慧)。但是,倘若简单地把哲学定义为“热爱智慧”,未免过于含糊。毕竟,生物学家们同样热爱智慧—对于生命体的智慧,而历史学家们也对过往的智慧孜孜以求。那么,哲学家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儿?再说一次:他们追求的智慧,是关于人类的生命的性质与意义的智慧。

作者简介

[美]戴维·罗克里克(David Roochnik),1995年取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教于爱荷华州立大学、威廉姆斯学院、波士顿大学,现任波士顿大学古典希腊研究玛利亚史塔特科技中心教授,曾获得多个杰出教育奖项。著有《在危机时代找回亚里士多德》(Retrieving Aristotle in an Age of Crisis)《找回先哲:希腊哲学导论》(Retrieving the Ancients: An Introduction to Greek Philosophy)《美丽城市:柏拉图共和国的辩证特征》(Beautiful City: The Dialectical Character of Plato's Republic)《艺术与智慧:柏拉图对技术的理解》(Art and Wisdom: Plato’s Understanding of Techne)《理性的悲剧:走进柏拉图的理性观》(The Tragedy of Reason: Toward a Platonic Conception of Logos)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