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研究

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研究

1星价 ¥47.2 (8.0折)
2星价¥47.2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3212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84页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566321299 ; 978-7-5663-2129-9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 分七章, 内容包括: 走到十字路口的欧洲和平秩序 ; 德国的欧洲和平秩序观: 理论依托 ; 德国政界的“欧洲和平秩序”观等。

目录

**章 引论
**节 关于选题
一、选题动机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二、本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走到十字路口的欧洲和平秩序
**节 乌克兰危机与欧洲和平秩序的重建
第二节 冷战后:对欧洲和平秩序建构的尝试
第三节 俄罗斯对欧洲和平秩序形成的挑战
小结

第三章 德国的欧洲和平秩序观:理论依托
**节 乌克兰危机之前的欧洲和平秩序研究
一、福格特的欧洲和平秩序三支柱
二、米夏埃尔·伯恩特的欧洲安全架构理论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的欧洲和平秩序研究
一、卡斯滕·D.福格特的欧洲和平秩序理论新发展
二、克劳迪娅·马约尔和雅娜·普格利林对欧洲安全秩序的反思
三、罗伯特·齐翁的“问责西方
四、哈尔拉德·米勒的欧洲和平秩序观:“国际社会”的构建
第三节 德国学界对欧洲和平秩序的认知
小结

第四章 德国政界的“欧洲和平秩序”观
**节 “欧洲和平秩序”提法的出现:德国统一前后
第二节 “理想”的“欧洲和平秩序”逐渐实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
第三节 “欧洲和平秩序”提法的沉寂:21世纪初至乌克兰危机
第四节 “欧洲和平秩序”的重建:乌克兰危机至今

第五章 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冷战后德俄安全关系的演变
**节 1990-1994年德俄“特殊关系”的形成
一、1990-1994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第二节 1994-1999年德俄“特殊关系”的发展
一、1994-1999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第三节 1999年末-2005年德俄关系的“蜜月期”
一、1999年末-2005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第四节 2005-2013年德俄关系的务实发展
一、2005-2013年德俄双边关系综述
二、本阶段德俄安全关系分析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德国欧洲和平秩序观视角下的德俄安全关系研究》:  (三)多边层面:“从温哥华到海参崴”的欧洲和平秩序  在冷战后初期,重新统一的德国和新独立的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都具有较为尴尬的地位:德国的经济实力和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由于两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一个全新的角色出现,因此当务之急都是实现国内政治的平稳过渡(德国的统一进程、俄罗斯的体制改革),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确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此外,虽然欧洲的意识形态分界线消失了,“欧洲统一”“欧洲力量”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阶段,但实际上欧洲自身问题多多。尤其在安全政治上,长期依赖北约,欠缺一个以欧洲为核心的安全力量,自然也就并不具备独立建构欧洲和平秩序的身份。  在这种背景下,由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美国是当仁不让的唯一超级大国,是西方价值观的代言者和国际规则的制订者,因此德俄两国都不约而同地实施了“向西方靠拢”的外交战略,更具体一点说,是“向美国靠拢”。因此,该阶段的德俄安全关系受到美国极大的影响。双方外交上都唯美国马首是瞻。在提及建设欧洲统一和平秩序的概念时,德俄都将美国包含在内。德国一再指出,所谓的“欧洲大厦”事实上是一个“从温哥华到海参崴”的庞大框架,美国和北约是被包括在这个“大厦”之中的。俄罗斯则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中强调,与美国的关系应该是俄罗斯*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这反映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戈尔巴乔夫则在回忆录中指出了缓和同美国关系的重要性:“我本人和我的国际事务同仁,都认为应当从美国人手。美国既是一个超级大国,又是公认的西方世界的领袖。没有它的首肯,任何企图求得东西方关系突破的尝试都将无果而终,甚至会被看成是‘阴谋’、‘离间’等。”  尽管德俄两国都将美国视为冷战后重建欧洲和平秩序的*重要伙伴,但双方的出发点并不相同。德国在二战后成功通过欧洲一体化的模式解决了德法宿敌的百年恩怨,从而*终实现国家统一、主权恢复,重回正常民族国家之列。因此,德国一直强调地区融合、共同安全,以将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形式,换取欧洲整体的和平和稳定,从而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在这个理念前提下,德国虽然承认,美国在冷战后欧洲和平秩序的构建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与此同时,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抑或是俄罗斯,都是一个“欧洲大厦”框架下的,共同为了欧洲和平而努力的平等建构伙伴。因此,德国强调北约、欧安组织和欧共体(欧盟)的作用,一方面希望继续贯彻二战后西方国家所树立起来的价值观体系和国际法制度,另一方面,也同时希望北约进行功能上的改革,更强调“欧洲和平秩序”的维护者这一角色定位,认为在欧洲地域的具体事务上,欧洲国家和组织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维护欧洲地区和平的方式上,德国更加强调以协商、谈判的政治方式来解决冲突,而美国则更愿意通过军事优势和武力手段,来获得“强制的和平”。  俄罗斯则将与美国搞好关系视为俄罗斯重回世界大国行列,再次成为强权国家的通行证。这符合俄罗斯现实主义强权政治的外交理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俄罗斯积极迎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意愿,在外交政策上做出多次让步。同时,它积极寻求加入西方阵营合作框架的机会。早在1989年11月,戈尔巴乔夫就提出了要举行欧安组织特别首脑会议,希望根据其“欧洲大厦”的设想,将欧安组织建成“泛欧安全组织”,用以取代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1990年11月19-21日,欧安组织特别首脑会议在巴黎举行,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北约与华约的联合声明》《限制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和《新欧洲巴黎宪章》这三个文件。从这三项协议内容来看,苏联希望北约和华约消失,以平等身份共同构建欧洲大厦的设想并未实现,而是更多体现了美国的意志:确保美国和北约在欧洲的影响力继续留存,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变为整个欧洲的行为准则。尤其是通过《限制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使苏联销毁的武器装备比北约所有国家销毁的武器总和还要多得多,而美国利用一项“串联”原则,将其大约2000件较新设备转给了盟国,一件都未销毁。  俄罗斯独立之后,更加清楚自己已经丧失原本的“一极”地位,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调整对外战略,希望成为西方国家的平等伙伴,从而以强国身份重返国际舞台。1991年12月20日,科济列夫明确指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俄罗斯在法国、德国、美国这些国家中曾占有应有的地位。现在我们必须回到这个范围中去。俄罗斯应当同其他大国平等地参与维护世界和平”。在后来的政治实践中,俄罗斯努力加入七国集团(G7)组织,以成为与西方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世界秩序构建者,在欧洲层面,则继续强调欧安组织的作用,以在欧洲不被“边缘化”。  ……

作者简介

李微,长期以来从事德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直钻研德国政治与外交相关理论知识,并主要聚焦德国外交政策、德俄关系、冷战后国际秩序建构、欧洲秩序等问题。目前,本书作者在北京科技大学德语系担任教职,担任主讲课程包括德语国家国情、德国外交与文化、德国政治与外交专题等,并主持数项教研项目,出版译著一部,发表论文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