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读者评分
5分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1星价 ¥38.2 (4.9折)
2星价¥38.2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9594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4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32595945 ; 978-7-5325-9594-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传主杜甫——当之无愧的中国*伟大的诗人
“唐代户籍警”陈尚君教授云:“和许多诗人比较,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处于**第二的位置没有问题。”——《“他的诗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心灵史”》(《东方早报》2012年4月27日“读书频道”专访) 又云:“对他(杜甫)的研究绝不会过时,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丰富有变化的,他的诗歌里面有自己也有国家,和以前所有诗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诗是他所有人生经历的一个心灵史,他的诗歌是他在人生困境状态下,竭尽了所有诗歌变化的能事,你能体会到杜甫的诗歌*主要的是写他自己。” 又云:“从总体看,李白和杜甫,上世纪30年代就有一个总结,就是说李白和杜甫是承前启后的,李白是承前,是六朝古体乐府诗歌以来的*高峰,而杜甫更具有开启后来的意义。杜甫打开了新的诗歌世界。” 又云:“如果把杜甫和李白相比较,他更为生活化,在他父亲做官家庭收入稳定的时候,杜甫就是一个有学问的纨绔子弟,但是他父亲一死,他的生活一下子就很严峻,自己寻求生活。他也做过很多委屈自己的事情,比如巴结权贵,但他是很冷静地看待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杜甫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国家的人物。” 作者洪业——才兼文史天人际,教寓温柔敦厚中(余英时贺洪业八十寿辰诗句)
胡适特别致敬的燕京大学参与筹建者、燕京大学教务长,《燕京学报》创办者。“(我)特别要向洪业博士致敬:他建立燕京大学的中文图书馆,出版《哈佛燕京学报》,而且创办一项有用的哈佛燕京引得丛书,功劳特别大。”——胡适
余英时视之为可与顾颉刚齐名的史学家。“洪、顾两位先生恰好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主流,即史料的整理工作。在这一方面,他们的业绩都是非常辉煌的。以世俗的名声而言,顾先生自然远大于洪先生;‘古史辨’三个字早已成为中国知识文化界的口头禅了。但以实际成就而论,则洪先生决不逊于顾先生。”——余英时 著名海外传记作家陈毓贤女士据其生前录音,撰成《洪业传》,述其传奇一生。
作者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于杜甫传记的书写中寄寓个人感情,几乎有失学者的客观,但无妨此传成为经典之作。 英文原书——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研究的*重要作品
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出版,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研究*重要作品。继中译本出版后,哈佛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再印新版,经典重放光华。
洪业是史学大家,著作等身,但他那本英文著作《中国*伟大的诗人杜甫》仍是他在汉学界**影响的一本杰作。” ——白先勇
2020年BBC同名专题纪录片《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重点参考传记作品。
洪业先生平生唯*专书著述。
全书引杜诗达374首,融合史事,力求考实诗人生平踪迹。 译者曾祥波——自海外引进《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的功臣、担纲中译的不二人选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一麦迪逊分校东亚系作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有《杜诗考释》《宋诗史释》等。 译者深入研究杜诗,熟悉杜集版本源流,致力于杜诗宋元注本的钩稽整理,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在美访学期间发掘洪业此书,致力于引进中国,研译相得,是担纲中译的不二人选。
2020年BBC同名专题纪录片《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四位受访专家之一,与哈佛大学宇文所安等一道向世人介绍杜甫其人其诗及洪业此传。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节目重点推介。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特别推荐。
中译本初版已近十年,今再次推出全新修订版。
版式全新改造,改进所引374首杜诗编号方式,方便读者参照阅读。
新增据英文原版制成的“杜甫行迹图示”,概观中国*伟大的诗人一生活动范围。
选录洪业英译杜甫巅峰之作《秋兴八首》,中英对照,可资赏鉴。

内容简介

此书为民国间燕京大学学者洪业在哈佛讲学期间所作杜甫传记,为洪业生平惟一的专书作品,堪称经典。此次推出全新修订版本。

目录

自 叙
引 论 “天吴在紫凤,颠倒在短褐”
**章 “记一不识十”
公元712-735年
长安——吴越
杜甫诗[1]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
公元736-745年
长安——兖州——偃师——洛阳——陈留——兖州
杜甫诗[2]-[13]

第三章 “骑驴三四载”
公元745-749年
长安
杜甫诗[14]-[25]

第四章 “陵厉不飞翻”
公元749-752年
长安
杜甫诗[26]-[43]

第五章 “故山归兴尽”
公元752-755年
长安
杜甫诗[44]-[59]

第六章 “东胡反未已”
公元756-757年
奉先——长安——凤翔——三川羌村
杜甫诗[60]-[89]

第七章 “万国兵前草木风”
公元757-758年
长安——华州——洛阳——华州
杜甫诗[90]-[115]

第八章 “一岁四行役”
公元759年
秦州——成州同谷——剑州——汉州
杜甫诗[116]-[160]

第九章 “此生那老蜀”
公元760-762年
成都
杜甫诗[161]-[222]

第十章 “何地置老夫?”
公元762-766年
梓州——绵州——汉州——梓州——阆州——梓州——成都——戎州——忠州——夔州
杜甫诗[223]-[267]

第十一章 “夔子之国杜陵翁”
公元766-768年
夔州
杜甫诗[268]-[337]

第十二章 “孤舟增郁郁”
公元768-770年
夔州——江陵——岳州——潭州——衡州——耒阳——潭州
杜甫诗[338]-[374]

结 语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索 引

附录
一 注疏卷自叙
二 我怎样写杜甫(洪业)
三 再说杜甫(洪业)
四 洪业英译杜甫诗选(《秋兴八首》中英对照)

洪业及其《杜甫:中国*伟大的诗人》(代译后记)
初版补记
再版说明
第三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诗人的生活通常由三个“W”组成 在杜甫的所有作品中,这一首(《即事》)是专门写给舞女的。我将其选入是为了表现杜甫生活的另一个方面。据说诗人的生活通常由三个“W”组成:酒(Wine),女人(Women)和文字(Words)。其他诗人可能如此,但杜甫不是。杜甫的三个“W”是:忧虑(Worry),酒(Wine)和文字(Words)。尽管他对美有着深切的欣赏,也包括美丽的女子,但从来没有证据表明他和女性的关系超过了社会所规定的界限。尽管杜甫多次在诗中感情深挚地提到他的妻子,但他从未为她写过一首情诗。他为人一贯实诚可敬,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公共生活中都是如此。 (P226-227,第十章“何地置老夫”) 洪业笔下的“安史之乱” / 《长安十二辰》之后李泌做了些什么?(摘自第六章“东胡反未已”) 安禄山叛乱始于 755 年 12 月 16 日。安禄山的托辞是要清君侧,矛头指向长安的首相杨国忠。叛军,据说有 200 000 人之众,从范阳出发,一路南下;河北州郡望风披靡,不战而降。 明皇此时正在京城东边的华清宫,直到 12 月 22 日才得到叛乱的准确消息。两天之后,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受命出发,由长安前往东都洛阳,计划阻止叛军的推进。几天之内,跛足的封常清征召了60 000人,建起洛阳防御体系,捣毁了东边 27 英里之遥的河阳桥,以切断安禄山军队从河内越过黄河的北进通道。 12 月 28 日,皇帝返回长安,处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并下令安庆宗的妻子,皇室的一位公主(荣义郡主)自裁。安禄山的兄弟,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被召回京城,给了一个虚衔。而空出来的指挥位置被交给朔方右兵马使郭子仪,此人后来成了唐王朝*重要的捍卫者。卫尉卿张介然被任命为河南节度使,掌管以陈留为首的十三州郡。从此,遂开内地设立节度使军镇的先例,随着时间推移,整个唐帝国都被节度使军镇所覆盖。12 月 29 日,老将高仙芝被任命指挥一支刚由皇帝私人府库出资招募而成的军队。756 年1 月 7 日,高仙芝带领这支匆匆组成?纪律涣散的 50 000 人部队东进。部队驻扎在位于潼关以东 67 英里的陕郡,而潼关正好扼制住通往京城的道路。 其间,安禄山从范阳一路向西南方向进犯(差不多类似沿着现在的京汉铁路线),于756年1月8日,抵达灵昌,在此渡过黄河。1月12日,安禄山占领陈留,为了替被处死的儿子报仇,他处死了节度使张介然,屠杀了一万名投降的官员和士兵。继而由陈留向西进犯,1月18日占领洛阳并将之洗劫一空。封常清带领他的残馀部队退至陕郡,并劝说驻扎在此地的高仙芝放弃陕郡,退守潼关。 ……在潼关,两位主将,高丽人高仙芝和跛脚将军封常清,齐心协力巩固捍卫京城大门的防御。但是监军边令诚,一个宦官,向皇帝进谗言说这两人贪污军粮?对叛军无能为力。皇帝于是授权给这个宦官,在 1 月 24 日将二人处斩,而尚在病榻的哥舒翰被派遣镇守潼关。反叛的安禄山这时本应乘着唐帝国防守的士气溃散,把全部兵力集中起来攻下潼关。但他一进入东都洛阳之后,就匆忙自立为皇帝,于 2月 5 日,农历的新年这一天,登上皇位,国号大燕,并任命群臣。 此外,在安禄山刚一离开东北,他的后方就出了麻烦。一度投降安禄山的常山太守颜杲卿,会同其堂弟平原太守颜真卿,反正抗击叛军,至 1 月 28 日,杀死和俘获安禄山叛将,恢复了河北二十三郡中的十七郡。常山郡地位尤其重要,因为它掌控了土门,这是穿越太行山脉的一条狭窄通道,而西部的朝廷军队可以由此增援。安禄山不能让自己的后方受到威胁,他派遣自己*得力的将领史思明东进,破灭后方反抗。他命令副将崔乾祐驻军陕郡,向西进攻潼关和长安。 叛将史思明于 2 月 12 日攻陷常山,太守颜杲卿被执往洛阳寸磔而死。但在史思明攻陷东北部的反正州郡之前,唐王朝*重要的捍卫者——郭子仪,已经向朝廷推荐了他的副将之一李光弼,此人随即 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带领 10 000 名兵士从朔方启程,征讨河北。3 月 20 日,李光弼再次收复常山。史思明立即回头反扑,于是从 3 月12 日开始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周的消耗战;郭子仪率部穿越土门关,加入了李光弼的常山战役。两人麾下的步?骑兵号称 100 000 人之众,其中不但有汉族士兵,也有回纥战士。在多次小规模战斗之后,他们决定在 7 月 1 日在常山东部地区对史思明发起一次歼灭战。据说这次歼灭战中有 40 000 名叛军被消灭,1 000 多人被俘。 进而许多河北州郡杀死叛军指派的官员,反正归唐。例如平原的颜真卿,北海的贺兰敬明,东平的吴王李祗,睢阳的许远,颍川的来瑱(绰号“来嚼铁”),南阳的鲁炅,扼制了叛军进一步向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进犯。此时仍在洛阳的安禄山据说十分焦虑。他斥责那些不满足于等待唐帝国治下的升迁机会?从而撺掇他造反的谋士们。“汝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这段话可能是史家杜撰的安禄山之语。但是,它很好地描述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因此,严谨可信的《资治通鉴》(1084 年)将其载入,我们在谈到杜甫诗歌所涉及的该时期政治?军事事件时,一般都以此书为依据。 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战略意图是,哥舒翰部队仅仅据守潼关天险,不必与叛军出战,而他们自己的部队则直捣范阳。当安禄山麾下的叛军将士意识到他们的故土和家人处于朝廷军队的控制之下,他们将溃散开来,而整个叛乱将结束。 不幸的是,在哥舒翰和杨国忠之间出现了嫉妒和猜疑,杨国忠在皇帝面前抱怨说哥舒翰过于怯懦,面对陕郡不到 4 000 人的叛军疲惫之师而不敢出击。皇帝并不了解这种疲惫的表象是叛军将领伪装 的,他一再派出宦官催促哥舒翰出战。7 月 4 日,哥舒翰将部队开出潼关,向东进发。7 月 9 日,与崔乾祐率领的叛军在灵宝(距陕郡西南 25 英里)交战。叛军借助东风之利,焚烧麦秸,用烟雾包围了朝廷军队,而朝廷军队慌不择路,一下子被击溃了。180 000 人的部队只剩下 8 000 人回到潼关。第二天,崔乾祐攻陷潼关,哥舒翰被俘,被解往洛阳。 在潼关和长安之间,每 10 英里就有一座烽火台,共有十座,它们白天黑夜都被点燃,以报平安。在 7 月 1 日夜里,平安火不再燃烧,皇帝害怕了。7 月 14 日,皇帝从禁苑西门(延秋门)离开京城,身边跟随着宫中太监和侍女,还有杨贵妃和她的三姐妹,一大群王子公主,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和御史大夫魏方进,以及掌管御林军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由魏方进兼置顿使,负责旅程的物资供应。这次离京安排得悄无声息,居住在宫廷之外的皇亲国戚在毫不知情中就被抛弃了。当官员们照常来到宫前准备朝见时,他们首先发现一切都秩序井然。而后宫门大开,宫女们四散逃走,传出了皇帝离京的消息。整个城市一片混乱。乱民开始抢劫,直到京兆尹崔光远和那位掌管皇宫钥匙的讨厌的监军边令诚下令处决了几名抢劫者,事态才有所平息。京兆尹崔光远派儿子到洛阳向安禄山示好,而边令诚也交出了钥匙。 到了中午,皇帝和他的随从们已经行进到京城西边 12 英里处。他们十分饥饿。杨国忠买了一些胡饼给皇帝充饥。周围乡下的普通百姓带来一些掺杂了麦豆的粗饭,皇帝的孙子们争相用手捞饭吃。饭很快没了,但他们却没有吃饱。旁观者无不哭泣,皇帝也在其中。《资治通鉴》告诉我们,有一个老者上前说:“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皇帝道歉说:“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 第二天,7 月 15 日早上,车驾一行来到距京城西边约 38 英里的马嵬驿站。士兵又累又怒。正好此时二十来名吐蕃使者围着杨国忠讨要食物。一些军士,看到这群人,就喊道杨国忠伙同吐蕃谋反。军士们放箭射中杨国忠的坐骑,在他逃进驿站之前,把他抓住杀死,屠割尸体,用枪把头颅挑起。军士们还杀死了杨国忠之子杨暄和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想要阻止,也被杀死。听到骚动,韦见素冲出驿站欲看个究竟,军士们打得他头破血流。幸运的是,士兵中有人喊道:“勿伤韦相公。”他们这才放了他。 皇帝拄着拐杖走出驿站,命令军士们收队。他们阴沉沉地站着不动,一言不发。御林军将领陈玄礼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朕当自处之。”皇帝回答说。回到驿站,皇帝倚杖倾首而立良久。韦见素的儿子韦谔*后打断他说:“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她是无辜的。”皇帝说。“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宦官高力士说,“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皇帝于是命高力士带贵妃到驿站的佛堂缢杀。她的尸体被放在庭中,陈玄礼和一部分官员被召进去验看。他们高呼“皇帝陛下万岁!”表示满意。馀下的杨国忠家人,包括杨国忠的妻子——从前蜀地的一个娼妓,幼子杨晞,虢国夫人和她的儿子(裴徽)——向西逃到陈仓,在那里被县令薛景仙逮捕并处死。 7 月 16 日早上,车驾离开马嵬驿,前往蜀郡,皇帝一行遇到一群父老,他们想知道为什么皇帝陛下要遁走,把百姓留给叛军。皇帝继续前进,而将太子留下抚慰百姓。人群开始聚集到几千人,他们希望太子留下做他们的君主。太子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和太监李辅国敦促太子顺从人民的意愿。他们的争论焦点在于真正的儿女孝顺并不是伴随皇父流亡,而是力图兴复唐室。他们认为可以召回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集结西北边境的部队,恢复两京的机会仍然很大。当明皇闻听此事,他分出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给儿子,又把东宫内人送过来。同时,还准备将皇位传给太子,但太子坚辞不受。在作了这些安排之后,皇帝向西边一口气赶路 65 英里,来到扶风,又往西南行进 38 英里,于 7 月 21 日来到散关。从这里起,通过主要驿道到蜀郡的距离是 654 英里,皇帝于 8月 28 日*终抵达。 而太子一行从马嵬向北进发,通夜奔驰约 100 英里,抵达新平,一路上士卒?器械失亡过半。7 月 18 日,沿着泾水南岸行进,抵达新平西北 60 英里的安定,在这里遇到两位逃跑的太守(新平太守薛羽?安定太守徐彀),并将他们处斩。7 月 20 日,抵达西北 107 英里处的平凉。在此停驻数日,补充了几百人部队,得监牧马数万匹。在太子逗留期间,驻扎灵武的朔方留后杜鸿渐派人奉笺于太子,劝他来到灵武。恰好御史中丞裴冕也到了平凉,他也劝告太子以灵武为根据地,兴复唐室。8 月 9 日,太子抵达平凉以北 167 英里处?长安西北 417英里处的灵武。在这里,太子被群臣劝进,遂于 8 月 12 日登帝位,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这样,太子李亨,明皇的第三个儿子,在 44 岁又296 天的时候,成为唐代的第七个皇帝,死后谥为肃宗。 自然,新的政权带来了新的分封任命。但对我们来说,只有在杜甫作品中有意义的名字才在这里提及。杜鸿渐和裴冕被任命为宰相。陈仓令薛景仙因其奋力抵抗叛军,被任命为扶风太守,兼防御使,扶风在 8 月 27 日被改名为凤翔。薛景仙的主要贡献在于维持散关,保持了蜀郡和灵武之间的联系通畅,从而进一步使得扬子江?淮河和汉水的经济支援能输送到流亡朝廷。 在新皇帝的群臣之中,李泌是*特殊的一个。在孩童时期,他就是皇帝的玩伴。后来他作了隐士,主要是为了减少杨国忠的嫉妒和猜疑,杨国忠很不喜欢太子有一个这样杰出和足智多谋的朋友。如今,得到皇帝的召唤,他从隐居之地走出来,成为皇帝*亲密的顾问,从军国要务到个人小事,无不咨询。黄袍的帝王和白衣的隐士,出则联辔,寝则对榻。李泌坚决拒绝任何任命,包括首相之职,他幽默而又不容反驳地说:“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当颜色的争执——至尊的黄色和全无官阶的白色——已经成为军士们窃窃私语的话题时,皇帝有了更好的论据说服李泌。难道你的拒绝是为了使官员和军士们认为你有别的野心吗?李泌*终只好被迫穿上了紫袍——这是从第三品以上官员才允许穿的服色。于是他被任命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辅佐皇帝长子广平王李俶。李泌接受了这个官职虚衔,而皇帝保证一旦战争结束,他就可以回归到个人无拘无束的生活中。正如我们后来所见,他确实实现了承诺。李泌可能不是我们诗人杜甫的亲密朋友之一,但他是那个时代中我们诗人*钦佩的极少数人。这不难理解,如果我们回忆起《夜宴左氏庄》[1]一诗,李泌的勋业和范蠡非常相似,范蠡在帮助君王复国之后,驾着一叶扁舟飘然远逝。 如果李泌可以被视为能够组织人力物力?将唐王朝从敌人手中拯救出来?并加以重建的**等重要人物,那么第二和第三的荣誉则可以归到两位将军的名下。郭子仪和李光弼,如果我们还记得,现在正在东边作战。听到潼关陷落的消息之后,他们从土门关把部队撤出河北。8 月 30 日,他们也率领 50 000 人抵达灵武,大大增加了朝廷的兵力。善于协作?无往不利的郭子仪被任命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前途无量?足智多谋的李光弼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北都(太原)留守,以五千兵赴太原,阻止叛军从北路的进攻。 对明皇来说,*近在灵武发生的一切他并不了解。当明皇还在前往蜀郡的路上时,宪部侍郎房琯在普安赶上车驾一行。由于对自己*宠爱的驸马张垍没有追随车驾一事感到极度失望,明皇对房琯的到来十分高兴,立刻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在房琯的建议下,明皇在8 月 15 日下诏,以太子享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又任命另外几个儿子担任各地方节度使。据说,当安禄山读到这道诏令,叹气说自己永远不可能征服整个帝国了。自然,有血缘联系的王子比其他官员更适合抗击叛军,引导唐王朝得到更好的结局。 当灵武的信使在 9 月 10 日抵达蜀郡,带来太子即位的消息,明皇据说感到十分高兴。他立刻宣布自己退位为太上皇,两天之后,他派遣以韦见素?房琯为首的代表团奉传国宝玉册到灵武传位。 在灵武,新皇帝正在酝酿一项军事进攻行动。他派遣郭子仪去弹压黄河以北(即今天的绥远中心地区)总是制造麻烦的突厥部族。他派遣一名王子到回纥去寻求帮助。他甚至还希望拔汉那(Ferghana)军队从安西向东来支援。李泌建议皇帝移行在于彭原,以待西北军队,并由此迁移到凤翔,把凤翔作为兴复大业的基地。10 月 15 日,皇帝离开灵武。路上遇到从叛军那里逃出来的内侍边令诚,皇帝立刻将他处斩。10 月 23 日,抵达顺化,正好遇到从蜀郡前来奉太上皇传国宝玉册的韦见素和房琯。皇帝对韦见素并无好感,因为此人一贯党附杨国忠。但皇帝早就听说过房琯的名声,对他的学识和辩才留下很好的印象。他赋予房琯极大的信任,其他宰相在军国大事上都拱手避让于房琯。10 月 30 日,流亡朝廷来到彭原,在此伫候了几个月。 在潼关陷落之后,安禄山遣孙孝哲部队占领长安。孙孝哲果于杀戮。他给一名将军三天时间搜寻皇室的宝藏。这基本上等于允许掠夺京城及其附近地区。大部分战利品都送到洛阳安禄山那里。追随流亡朝廷的官员的家人都被处死;即使是婴儿也不能幸免。安禄山不但下令处死明皇的亲属们,还刳其心以祭安庆宗。凡属杨国忠?高力士的党羽皆以铁棓揭其脑盖杀之。为了平息安禄山的怒气,或是为了祭奠安禄山死去的儿子,前后有一百多人被杀死。 孙孝哲又将剩下的官员?太监?宫女和乐工们数百人送往洛阳。他强迫这些人为他服务,效仿明皇的盛大宴会,将从长安略劫而来者一 一陈列,音乐?舞蹈以及舞马?犀?象悉数入场表演。 洪业说杜甫何以为“诗圣”(摘自附录二“洪业《我怎样写杜甫》” ) 这篇文,写得长了,当急图收束。就借这情义两字,拐个弯,说杜甫何以称诗圣。元稹微之论诗歌技术,遂谓杜甫超绝前匠。后人往往觉得元稹说得好,而不够好。金末元好问遗山挖苦他说:“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可惜元好问也没说出可比连城璧者究竟是什么?南宋杨万里诚斋曾说少陵是诗之圣;后来文人很多都指杜甫为诗圣。但这诗圣两字,也未曾有清楚的说明。我很佩服四十年前梁启超任公先生的一篇演讲:《情圣杜甫》。在我心中这篇启发了一套思想: 所谓诗圣应指一个至人有至文以发表其至情。真有至情的才算是圣人。真能表露至情的才算是至文。可见重点是在至情。至情是什么?一往情深而不愆于义才算是至情。情义洽合无间就是至情,也是至义。情中的要素是为他”.义中的要素是“克己”。恐怕读者笑我堕入道学窠臼;不再往下扯了。姑从杜甫的生平中举一两桩来疏说。 杜甫虽说“诗是吾家事”,但他的读书立志,目的不在做诗,而实在经世济民,所谓经世济民也就是忠君爱国,也就是至情的一方面。说他上对君上吧。“致君尧舜上,再使风裕淳”,“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这是如何“为他”的至情。“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这是如何“克己”的至情。 再说他在华州那一段罢。司功参军的位置约当于今日教育厅长。唐时每年秋中须举行乡试,好选送诸生来年在京应礼部之试。杜甫的文集里有五道策问,是很有意义的文字。记得十一年前我以译写华州那一段的初稿,交与一位现在已去世的老太太,请她替我在打字机上打出清稿。她半夜打电话告诉我说:“我真没想到在中国的诗人中,居然有一个像这样的脚踏实地关切国计民生的大政治家。”但以我的推测,这五道策问就是杜甫越年去官之导线。他很诚恳地要诸生学他自己那样处处留心时务,讲求可以实行的补救之法。但从诸生的方面来看:官样文章当仍旧贯。一向的办法都是从兔园策府里搬出经史所载古圣昔贤的大教训、大理论就得了。而且你杜甫是甚么东西?你自己是落第的进士,那配考我们?如果他们果有不服的表示,杜甫于越年秋考之前当须决定:还是随波逐流,依样画葫芦吗?与其误人子弟,祸国殃民,不如丢官,砸饭碗。数年后他在夔州所写的《秋兴八首》内有两句“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从来解释者都未把第二句交代清楚。据我看,这两句是指:在凤翔当谏官,没当好,几乎丢了性命;在华州办教育,未办好,几乎闹出学潮。前面他用三个字“功名薄”,轻轻地说了。因为他于君上只有敬爱,并不埋怨。后面他用三个字“心事违”,轻轻地说了,因为他于诸生只有怜惜,并不愤怒。这是挚情的表露。 至于他对朋友的至情,前人详说者已多了。我不必在这里再提。我可以总结着来说:杜甫之于家庭亲戚,国家百姓,朋友交游,处处都是清洁纯正的情。此外,上至皇天,下至鸡虫,旁及树木花草,他也常有感荷,怜悯、叹赏之情,不能自已。“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有时他也自觉他的措施未当,因而自悔、自责,绝不自恕。因而他一任率真,不自掩盖涂饰;所以我看他,无论老病人扶,无论一醉如泥,也都妩媚。至于他的诗篇,其*佳之处,不在措辞之壮美,铺排之工整,而在于他至情之表露:温柔敦厚,旭日春风。非诗圣而何? 秋兴八首 AUTUMN THOUGHTS (EIGHT POEMS)
原作:杜甫
英译:洪业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While the crystals of dew are chiseling the forest of maples, A somber atmosphere has developed within the Wu Gorge through the Wu Mountains.
The waves of the river swell with the mirrored sky; The storm clouds over the Pass descend upon the darkening ground.
The sight of chrysanthemums again loosens the tears of past memories; To a lonely detained boat I vainly attach my hope of going home.
Everywhere people are busy preparing their winter clothing; How heavily they pound the laundry mallets in White Emperor City at sunset!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After the setting sun has left the solitary City of K'uei-chou, I turn toward the Dipper and gaz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apital.
True to the old song, my tears drop as the gibbons cry; Contrary to the legend, the midautumn Heavenly River is not navigable for a returning voyager.
Incense-burners in the painted halls of the Executive Division can hardly be seen from the sick bed; Only the weird sound of bugles can be heard from behind the white-washed parapets of the city towers.
Behold! The moon that lit the ivy-clad, rocky cliff is now shining on the reed poppi on the beach!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洪业(1893-1980),号煨莲(William )。福建侯官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先后就读于卫斯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院,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神学学士等学位。1923年回国,被聘为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任大学文理科科长,先后兼任历史系主任、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院文科主任及导师等。创办《燕京学报》,并以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主任总纂哈佛—燕京学社《引得》64种。1946年春赴美讲学, 1948至1968年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系研究员。1980年在美国去世。其学术名篇有《考利玛窦之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破斧》等。所撰《礼记引得序》于1937年获法国巴黎茹理安(一作儒莲)奖金。主要著述见《洪业论学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1年) 、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 1952年)。 译者简介:曾祥波,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博士。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系作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有《杜诗考释》《宋诗史释》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