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54094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册(571;611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15409450 ; 978-7-5154-0945-0
本书特色
令世人瞩目的新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和速度 新中国建设者的风采 基本建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中国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技术水平、规模比较宏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奋斗历程。50年代的鞍钢建设、长春**汽车制造厂、新安江水电站建设;60年代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成昆铁路建设;70年代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平朔露天煤矿、陡河电厂、大化肥工程、大化纤工程建设,以及大型港口工程建设,在本书中都有详细介绍。本书展现了如下壮阔画卷:广大建设者用辛勤劳动,使成千上万新建的工矿企业遍布祖国大地,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结束了旧中国经济不能独立的历史。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居民住宅和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基本建设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支建设大军转战南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装点祖国的锦绣河山,和全国人民一起建设起了社会主义大厦。
目录
《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册)目录
总序
序言(韩光)
**编
基本建设36年综述
**章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农业生产(1949—1952年)
**节改组和调整经济为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节水利工程和铁道的修复和建设
第三节集中力量恢复与建设东北地区的重工业
第四节建立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
第五节原有生产基础的恢复和加强
第二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3—1957年)
**节建设的总体安排
一、重点建设方针的确定
二、合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
三、项目建设以集中为主
第二节优先建设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
一、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是重工业建设的重点
二、国防工业的建设处于比较突出的地位
三、能源工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
第三节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建设
一、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地质资源勘探和建筑业的建设
二、轻工业重点加强了纺织、制糖、造纸工业的建设
三、继续抓紧水利建设
四、文教、卫生、科研设施的建设
五、城市建设
第四节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
一、供应成套设备是经济技术援助的主要形式
二、科学技术合作和贷款
第五节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
一、广泛地进行宣传和动员
二、建立集中统一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聚集相应的
财力、物力、人力
三、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
第六节主要经验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大跃进”中的建设及其失误(1958—1960年)
**节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建设方针的改变
一、管理权限的下放
二、“以钢为纲”建设方针的提出
三、采取群众运动——“全民大办”的方法加快建设速度
第二节以钢铁为中心的重工业建设
一、“一马当先”的钢铁工业建设
二、为各部门实现“大跃进”提供设备和燃料、动力的机械工业和
能源工业的建设
三、为急剧膨胀的建设规模提供建筑材料的建材工业的建设
第三节交通运输的相应建设
一、铁道建设依然是交通运输建设中的重点
二、公路、水运和民用航空的建设
三、邮电通信建设
第四节水利建设
一、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
二、大型灌溉工程
三、治淮工程与河网化建设
第五节“全民大办”和“五小成群”
第六节轻工业和城市建设等非生产部门成为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一、轻工业建设的“让路和跃进”
二、忽视城市建设等必要的非生产性建设
第七节得与失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第四章基本建设的**次调整(1961—1964年)
**节调整基本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综合平衡,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二、调整投资方向,促使国民经济各部门间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
逐步缓解
三、加强基本建设的集中统一管理
第二节控制投资规模
一、量力而行,压缩过大的规模
二、压缩在建规模,停建大量项目
三、减少损失,做好停建项目的善后工作
第三节调整投资方向
一、弥补薄弱环节,加快农业、支农工业和轻工业的建设
二、调整重工业内部结构,加强基础工业建设
第四节基本建设调整的成效
一、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比较协调
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所加强
三、内地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有所改善
第五章加强战略后方的建设(1965—1975年)
**节重大决策的转变
一、迅速集中力量加强战略后方的建设
二、抢时间、争速度加快战略后方和各地区自成体系的建设
三、恢复中断多年的成套设备和新技术的引进
第二节战略后方各项建设全面铺开
一、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铁路的建设
二、国防工业的建设
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建设
第三节各省区自成体系的建设
一、地方军工项目的建设
二、江南九省的煤矿建设
三、地方小型工业项目的建设
第四节主要经验教训
第六章东部及沿海地区石油基地和港口的建设
**节石油基地和石油加工工业的开发和建设
一、油田的开发建设
二、新油区的开辟
三、炼油工业和长距离输油管道的建设
第二节引进成套设备和新技术加快新兴石油化学工业和
基础工业的建设
第三节加强沿海港口建设
第七章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基本建设的再次调整
(1976—1980年)
**节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
一、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
二、新兴电子工业的建设
三、采用新技术的一批骨干项目的建成投产
第二节农机工业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主要机械产品制造能力的提高
一、农机工业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
二、一批机械工业骨干项目的建成投产
第三节调整方针的再次提出
一、在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组织国民经济新的“大跃进”
二、基本建设规模急剧膨胀
三、调整方针的提出
第四节压缩建设规模基本建设要退够
一、压缩建设规模中的控制和反控制
二、基建性的更新改造规模急剧扩大
三、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建设规模迅速增长
四、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把基本建设规模坚决压缩下来
第五节调整投资方向加强轻纺工业和城镇住宅建设
一、压缩重工业投资,加强轻工业建设
二、压缩生产性建设投资,加强非生产性建设,特别是城镇住宅建设
三、农业投资中压缩水利建设投资,加强农牧渔业的建设
第六节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第八章各项建设趋向协调发展,基本建设在调整和改革中前进
(1981—1985年)
**节基本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
一、基本建设开始从扩大建设规模向重视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转变
二、能源、交通成为建设的重点
三、实行对外开放,开始利用外资进行建设
四、调整建设布局,充分利用和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优势和潜力
五、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扩大探索和试行范围
第二节能源、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强
一、电力、煤炭、石油工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
二、交通运输和邮电设施建设的加强
第三节原材料工业的建设
一、化学工业建设经过调整,开始全面协调发展
二、冶金工业在加强原有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
几个大型骨干项目
三、水泥、玻璃和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
第四节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规模空前
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轻纺工业的建设
二、多年欠账的城市公用事业和住宅建设得到了加强
三、科研、文教设施的建设
四、旅游饭店的建设
第五节唐山市的重建
第六节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加强建设项目的全面管理
二、建立基本建设各个环节上的经济责任制
第七节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九章36年基本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二编
地区的基本建设
第十章华北地区的建设
**节首都北京的建设
一、城市规划工作的建立与发展
二、为全国政治中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建设全国的文化中心
四、现代工业项目的建设
五、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六、改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
七、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旅游业
第二节天津市的建设
一、基本建设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建立现代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
三、根治海河与引滦入津
四、加强运输、通讯能力
五、文教卫生建设日益发展
六、城市设施不断增强
第三节河北省的建设
一、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建设
二、以能源、纺织、原材料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建设
三、大规模的交通、邮电建设
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建设
五、城市建设
第四节山西省的建设
一、工业技术基础的奠定
二、基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为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努力
四、交通运输业的相应发展
五、农林水利建设
六、教育设施、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
第十一章东北地区的建设
**节辽宁省的建设
一、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二、集中力量,调整工农业不相适应的比例关系
三、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
第二节吉林省的建设
一、汽车、化工基地的建设
二、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三、冶金、交通运输和轻纺工业的建设
四、森工、建材和农田水利建设
五、城市和文化、教育等设施的建设
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建设
第三节黑龙江省的建设
一、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的形成
二、交通运输和电力、建材工业的建设
三、全力支援大庆油区的开发,促进黑龙江省基本建设的发展
四、国营农场和水利建设的发展
五、加强以制糖、造纸、纺织为中心的轻纺工业的建设
第十二章华东地区的建设
**节上海市的建设
一、全力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相应发展上海工业和城市建设
二、加快发展基础工业,积极建设卫星城镇
三、抓紧轻纺工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加快能源、
交通建设
四、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速工业技术改造;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山东省的建设
一、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大力开展水利和支农工业建设
二、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组织大规模重点建设
三、发挥沿海优势,加速沿海经济建设
四、加强轻纺、城市和文化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人民
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三节江苏省的建设
一、水利建设
二、纺织、轻工业建设
三、机械、电子工业建设
四、能源工业建设
五、原材料工业建设
六、交通运输建设
七、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
第四节浙江省的建设
一、轻纺工业得到优先发展
二、重工业从无到有形成一定规模
三、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事业
四、集中力量建设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
五、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和城市建设
第五节福建省的建设
一、交通先行,公路、铁路建设一马当先
二、开发山区,新兴的工业和工业城市相继崛起
三、发挥优势,重点行业的建设得到加强
四、基本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第六节安徽省的建设
一、以治淮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和农业建设
二、四个工业基地的建设
三、工业交通建设全面发展
四、服务性事业建设成就显著,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第七节江西省的建设
一、以根治水、旱灾害为中心的农业建设
二、以有色金属工业、能源工业为重点的重工业建设
三、以陶瓷、纺织为重点的轻工业建设
四、交通建设
五、旅游区的建设
六、教育、卫生设施建设
七、革命老根据地的建设
《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下册)目录
第十四章西南地区
**节四川省的建设
一、水陆空交通网络的基本形成和邮电事业的建设
二、各具特点的重工业各部门的建设
三、轻纺工业的相应建设
四、以扩建都江堰工程为主的水利建设
五、文教卫生事业建设
第二节贵州省的建设
一、以交通运输建设为先导
二、开发矿产资源,发展冶金工业
三、实行水火并举,建设电力工业
四、以化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建设
五、机械工业的建设
六、城乡建设
第三节云南省的建设
一、“有色金属王国”的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建设
二、改变交通闭塞状况
三、开发橡胶生产基地
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五、根据资源特点建设烟、糖、茶等轻工业
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第十五章西北地区
**节陕西省的建设
一、以“156”项在陕项目为中心的建设
二、以机、电、煤、路、粮为重点的建设
三、开辟建设新途径,加强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建设
第二节甘肃省的建设
一、千里陇原变通途
二、中国**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
三、有色金属工业的崛起
四、“水主火辅”的电力工业建设
五、加强国防、电子、民用机械工业基地的建设
六、振兴中的建材工业
七、水利、林业、草原的建设
第三节青海省的建设
一、开发中的处女地
二、七项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
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第十六章少数民族地区
**节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
一、改变靠天养畜、靠天种地的状况
二、开发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
三、建设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
四、加快能源工业的建设
五、交通运输的配套建设
六、机械和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
七、畜产品加工工业和制糖工业的兴起
八、新兴城市的出现
第二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设
一、边疆建设日新月异
二、新兴城市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贡献
第三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设
一、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
二、以农机、化肥为主的支农工业建设
三、加强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建设
四、加快有色金属、水泥等原材料工业建设,为各部门作好
原材料供应
五、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建设
六、发挥亚热带优势,加强以制糖为重点的轻工业建设
七、科教、文卫、体育设施和城市建设
第四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设
一、以水利、林业为重点的农业建设
二、以毛纺、制糖为主的轻纺工业建设
三、以能源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建设
四、交通邮电建设
五、城市建设和文教卫生设施建设
第五节西藏自治区的建设
一、西藏发展经济的优势和三十四年基本建设的主要成就
二、“世界屋脊”上的43项重点建设工程
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第十七章经济特区的建设
**节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
一、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任务,制订和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规划
二、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投资环境
三、有步骤地进行工业基本建设
四、发挥深圳优势,建设多行业配套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五、特事特办,探索基本建设管理新体制
第二节珠海经济特区的建设
一、制订现代化的特区建设规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别具一格的旅游设施建设
四、把工业建设作为特区建设的重点
第三节汕头经济特区的建设
一、依托老市区,搞好交通、供电、供水和电讯设施建设
二、量力而行,分期开发建设龙湖工业区
三、发挥本地优势,兴办珠池农业区
第四节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
一、特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新区开发建设
三、引进新技术,改造老企业
第三编
勘察设计和施工
第十八章勘察设计事业的发展
**节良好的起点
第二节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节勘察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十九章勘察设计技术水平的提高
**节原材料工业的设计
第二节能源工业的设计
第三节交通运输邮电的勘察设计
第四节建筑设计
第五节加工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勘察设计
第二十章勘察设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节实行勘察设计收费制和技术经济责任制
第二节开展设计招标,鼓励竞争
第三节推进横向联合和组建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承包公司
第四节适当发展集体所有制设计单位
第二十一章施工队伍的形成和发展
**节旧中国的营造业和建筑工人
第二节私营营造业的改造和国营建筑业的兴起
第三节国营施工队伍的膨胀和调整
第四节铁道兵和基本建设工程兵
第五节集体建筑施工队伍的发展
第六节国营施工队伍的建设性整顿
第二十二章施工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
**节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
第二节招标承包制的兴起和对外承包
第三节改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企业的活力
第四节开展“创优”活动和加强质量监督
第五节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第二十三章施工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
**节施工技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施工技术装备和机械化水平
第三节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第四节施工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四编
基本建设管理
第二十四章基本建设计划管理
**节基本建设计划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基本建设计划管理的初创和形成
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的不平坦历程
三、改革、开放阶段
第二节基本建设总规模的平衡和管理
一、三次规模膨胀和两次失控
二、控制基建规模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基本建设计划体制和分级管理
一、基本建设计划的分级管理
二、基本建设计划编制程序
第四节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程序和审批权限
一、基本建设项目的决策程序
二、基本建设项目决策的计划管理
第二十五章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节建设单位的多种管理形式
第二节工程承包方式的建立和发展
一、建筑工程承包制的建立
二、承发包制的衰落和复苏
三、承包范围的扩大——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的试行
四、有竞争的承包制——招标承包制
第三节政府机关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
一、重点项目的确定和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
二、竣工验收
第二十六章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节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基本建设预算管理
第三节基本建设拨款管理
第四节基本建设信用资金管理
第五节施工企业、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单位的资金财务管理
第六节管理投资的国家专业银行
第二十七章基本建设的物资管理
**节基建物资管理体制的沿革
第二节基建物资计划供应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物资供应管理
第四节施工现场物资管理
第二十八章设备成套供应的管理
**节设备成套供应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设备成套供应办法的逐步形成
第三节设备成套工作的改革
第二十九章工程建设标准与定额管理
**节工程建设标准的管理
第二节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及定额管理
第三十章基本建设的立法工作
**节基本建设立法工作的创建
第二节基本建设立法工作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节改革创新时期的基本建设立法工作
结束语
附录一基本建设主要统计资料
附录二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和主要设计者
附录三国家优质工程和获奖单位
附录四国家基本建设管理机构和任务的历史演变
作者简介
本书编者为《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该编辑委员会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的专门组织编撰《当代中国》丛书的机构,主要任务是实施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大规模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工程。主要成果是多卷本《当代中国丛书》,共150卷,208册,约1亿字。1999年,《当代中国》丛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63.4¥97.5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52.8¥81.0 -
为什么是中国(九品)
¥29.0¥58.0 -
走向海洋(八品)
¥16.2¥59.8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9.5¥35.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3¥5.5 -
兄弟连-纪念版
¥13.3¥38.0 -
走向海洋
¥16.1¥59.8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4.8¥28.0 -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15.1¥39.8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4.6¥18.0 -
浴血荣光
¥16.2¥45.0 -
(平装)二战战史
¥11.7¥45.0 -
新书--汉译名著--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定价28元)
¥17.1¥28.0 -
步兵攻击:隆美尔手绘插图珍藏本
¥13.5¥45.0 -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九品)
¥15.2¥39.0 -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
¥37.7¥59.8 -
为什么是中国
¥29.0¥58.0 -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12.3¥30.0 -
共产国际与广州国民政府关系史
¥16.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