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1星价 ¥16.3 (4.3折)
2星价¥16.0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46148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8页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54614846 ; 978-7-5546-1484-6

本书特色

★用珍贵的照片、平实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并肩战斗、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传奇人生。 ★居里夫人先后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是历史上仅此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是名副其实的成功女性先驱。 ★该传记由居里夫人亲笔撰写,坦率真诚地记述了她生平中的重大事件。 ★居里夫人是爱因斯坦非常推崇的女科学家,这部自传堪称励志传奇,再现了居里夫妇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高尚、无私、坚毅的品质。 ★《居里夫人自传》在全世界已畅销百年,居里夫妇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此次版本增加了珍贵的历史照片,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居里夫人及其丈夫的风貌。

内容简介

《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篇:首篇是居里夫人的自传,真实地记录了她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语言浅显平实。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崇高品德。

目录

**篇 我的自传
**章 我的家庭/ 002
第二章 婚姻生活/ 021
第三章 战争中/ 045
第四章 美国之行/ 064
第二篇 我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章 居里家族/ 076
第二章 青年时期的梦想/ 085
第三章 *初的研究/ 093
第四章 生活与品德/ 111
第五章 镭的发现/ 127
第六章 缺乏关怀下的奋斗/ 138
第七章 民族的悲痛/ 162


展开全部

节选

我的家庭我的美国朋友们建议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来。刚开始,我很难接受这个建议,但*后还是被说服了。然而,我这本简略的传记并不能表达出我一生中全部的感受,也没办法详细描述我曾经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曾经的许多感受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去,它们慢慢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变得那样陌生;曾经的许多经历也变得不再那么有趣,就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逐渐失去了当初的魅力。人生总是在一些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情感的支配下,沿着一条主线前行。有了这一主线,就会明白当时为何采取此种做法而非其他做法,并从中显示出当事人的性格特征等各方面情况。本传记讲述了我自己并不算一帆风顺的人生,我将其中的主要事件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主要性格特征展现其中,同时将我从工作和生活中所得到的启示带给大家。我祖籍波兰,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我的父母都出生于波兰的小地主家庭。在我的祖国,有很多像我父母那样拥有一份不大产业的中产阶级。他们彼此之间联系紧密。直到现在,波兰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还来自这一阶层。我的祖父主要的工作是管理一所省立高校,业余时间也干一些农活。我的父亲非常热爱学习,他曾就读于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在华沙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里教物理和数学,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该事业中。他娶了一位和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女子为妻。她很年轻,但已是华沙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了。那时候,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极其崇高而庄严的。我的父母兢兢业业地从事着他们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学生遍及全国。这些学生直到现在仍怀念着我的父母。即使在今天,每当我回到波兰,都会遇见那些仍旧怀念着他们的学生们。尽管我的父母在城市里任教,但他们仍然与农村的亲戚们经常往来。我常常去农村亲戚家里与他们一起度过假期。在那里,我感到无比自在而惬意,并且有机会深入了解波兰的农村,由此深深地爱上了它。我想正是由于这段经历,我终生喜爱田野乡村,喜爱大自然。1867 年11 月7 日,我出生于华沙,是家中五个孩子里*小的一个。我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我大姐在十四岁不幸病逝。我的母亲因为大女儿的不幸病逝而悲伤过度,因此患上了不治之症。她年仅四十二岁便撒手人寰,留下悲痛欲绝的父亲独自抚养着我们这些孩子。母亲去世时,我年仅九岁,而我的哥哥也只有十三岁。亲人的突然离去,让我**次承受了人生中沉重的伤痛。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我的母亲品格高尚、知识广博、心胸坦荡且又严于律己,在家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她对自己的信仰非常虔诚( 我的父母亲都是天主教徒),但并未因此而变得偏执和狭隘。她总能包容不同的宗教观点,并公正地对待它们。母亲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源于一个小女孩对母亲发自本能的爱,也源于我对于母亲的崇敬之情。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深受打击的父亲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及对孩子们的教育之中,这些重大的责任使他无暇过度悲伤。母亲过世多年后,我们仍然会感到家中缺少了灵魂和支柱。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很早就开始学习了。我六岁的时候开始上学,在班级里年龄*小、个子*矮。每当有人来听课或参观时,我总是被叫上去朗读课文。由于我性格内向,这对我来说如同受刑,我恨不得立刻逃走,找个地方躲起来。我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业,并懂得如何指导我们学习。但是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我们不得不从刚开始上的私立学校转去公立学校。华沙当时正处在俄国的统治之下a。他们的统治中*残酷的一面就是对学校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学生进行迫害。波兰人经营的私立学校被警方严密监视,并且全部使用俄语教学。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俄语,却讲不好自己的母语波兰语。幸亏这些学校的老师全都是波兰人,他们不想受此迫害,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们多掌握一些波兰语。但是这些私立学校都不被准许授予正式文凭,只有公立学校才有权授予。后来,所有的公立学校全都被俄国人控制,这些俄国人对波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进行压制。学校里所有的课程全用俄语教授。由于仇视波兰民族,那些俄国教师对待学生如同对待敌人。由于忍受不了这样的敌视,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都不愿意到这种学校里教书。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很值得忧虑。尤其严重的是,这样的环境对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影响着实令人担忧。在严密的监视之下,孩子们不小心说了一句波兰话,或是用词稍不留神,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殃及家人。在这种严酷的环境里,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不被信任,他们的内心充斥着悲愤情绪,这些都是他们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以至于让他们丧失了天真烂漫的本性,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但另一方面,这种恐怖的环境却极大地激发了青年们的爱国热忱。在这段少年时期,我虽然始终沉浸在丧母的悲痛和因外族入侵而产生的压抑灰暗的情绪之中,但却仍然保留着某些愉快的记忆。在那段宁静而缺乏自由的日子里,来自乡下的亲朋好友时常与我们相聚,给我们带来了些许欢乐和慰藉。另外,父亲对文学如痴如醉,对于波兰以及外国诗人的诗歌都十分精通。他时常自己创作诗歌,并经常将外国的优秀诗歌翻译成波兰语。他创作的一些短小的诗歌总能为我们的家庭聚会增添许多欢乐。每个星期六晚上,他总会为我们吟诵或朗读那些杰出的波兰散文和诗歌作品。这些夜晚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快乐,还唤醒了我们心底强烈的爱国情怀。我从小就对诗歌具有很强的鉴赏力,对那些伟大的诗人的长篇诗句烂熟于心,我*喜爱的诗人是密茨凯维支、克拉西茨基和斯沃伐茨基。随着我对外国文学了解的深入,我对于诗歌的鉴赏力也随之提高。我早期学习了法语、德语和俄语,能够对这些语言的书籍进行阅读。后来我发觉学习英语很有必要,不久便掌握了英文知识,并且阅读了很多英文的文学作品。相比之下,我音乐方面的修养却非常少。我的母亲热爱音乐,有着甜美的嗓音。她期望我们这些孩子能够得到音乐方面的训练。但在她离世之后,由于缺乏来自母亲的鼓励,我很快便疏远了音乐。我为此而常常感到遗憾。我学习数学和物理感到十分轻松。学校也相当重视这些科学类的学科。而且在这方面,我能够从父亲那里得到帮助。他热爱科学,曾经担任过这些学科的老师。他非常乐于向我们解释关于自然及其规律的有关知识。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可以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假期对我们而言总是特别轻松愉快的。我们逃离了城市里警察的严密监视,来到乡下,与亲朋好友们欢聚在一起。在那里,我们感受到波兰传统家庭轻松惬意的生活。我们在树林里自在地嬉戏奔跑,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里愉快地劳作。有的时候,我们越过俄国人管辖的区域,往南来到加利西亚的山区。那里是属于奥地利统治的地区,没有俄国政府严酷的统治。在那里,我们可以自由地讲波兰语,高唱爱国歌曲,完全不用担心会因此被捕入狱。……

作者简介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巴黎大学女教授,法国科学院女院士,曾被7个国家授予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过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一生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研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