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5568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20-07-23
  • 条形码:9787302556824 ; 978-7-302-55682-4

本书特色

有别于市面上针对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详细讨论与分析的厚重书籍,本书作者利用章节前面的研究历程,以步骤导引的方式清楚地告诉研究者您现在的位置,以及未来该走的方向,在许多章节的附录中都加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管理领域中常被引用的**期刊名称、几种常用的量表、如何搜寻相关文献、参考文献的撰写格式等,使其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研究方法的精髓。本书为刚入门的研究者量身定做了一个清楚的指南,让读者得以按图索骥地探究社会科学研究或企业研究方法的精妙之处,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步骤式的引导,要点性地告诉研究者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该走的方向,在很多章节的附录中都加入了有用的资讯,这使得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研究方法的精髓。本书为刚入门的研究者量身定做了一个清楚的指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目录

第1章 研究概论 1.1 介绍 1.1.1 企业研究 1.1.2 理论和信息在研究中的作用 1.1.3 研究与管理者 1.2 企业研究的类型: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 1.2.1 应用研究 1.2.2 基础研究 1.3 管理者和研究 1.3.1 为什么管理者需要了解研究 1.3.2 管理者和顾问/研究员 1.4 内部和外部顾问/研究人员 1.4.1 内部顾问/研究人员 1.4.2 外部顾问/研究人员 1.5 研究和管理效率的知识 1.6 伦理与企业研究 总结 讨论题 第2章 科学调研和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2.1 科学研究的特征 2.1.1 目的性 2.1.2 严格性 2.1.3 可验证性 2.1.4 可重复性 2.1.5 精确性与可信度 2.1.6 客观性 2.1.7 共性 2.1.8 简练性 2.2 假设演绎法 2.2.1 假设演绎法的七个步骤 2.2.2 假设演绎法回顾 2.3 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2.3.1 实证主义 2.3.2 构成主义 2.3.3 批判实用主义 2.3.4 实用主义 2.3.5 小结 总结 讨论题 第3章 定义和细化研究问题 3.1 广泛的问题范围 3.2 初步研究 3.2.1 需要收集信息的性质 3.3 定义问题陈述 3.3.1 什么是好的问题陈述? 3.3.2 问题的基础类型: 探索性问题和描述性问题 3.4 研究提案 3.5 管理意义 3.6 研究调查初期阶段的伦理问题 总结 讨论题 第4章 批判性文献综述 4.1 介绍 4.2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4.2.1 信息来源 4.2.2 搜索文献 4.2.3 评估文献 4.2.4 文献综述的编写 4.3 道德问题 总结 讨论题 练习 附录 第5章 理论框架和提出假设 5.1 理论框架的必要性 5.2 变量 5.2.1 因变量 5.2.2 自变量 5.2.3 调节变量 5.2.4 中介变量 5.3 理论是如何产生的 5.4 提出假设 5.4.1 假设的定义 5.4.2 假设的表达形式 5.4.3 方向性与非方向性假设 5.4.4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5.5 管理意义 总结 讨论题 练习 第6章 研究设计的要素 6.1 研究设计 6.2 研究设计要素 6.2.1 研究策略 6.2.2 研究人员对研究的干预程度 6.2.3 研究环境: 人为的和非人为的 6.2.4 分析的单位——个人、二元、群体、组织、文化 6.2.5 时间维度——横截面研究与纵贯研究 6.3 混合方法 6.4 权衡和妥协 6.5 管理的意义 总结 讨论题 第7章 访谈 7.1 一手资料收集方法 7.2 访谈 7.2.1 非结构性访谈和结构性访谈 7.2.2 训练访谈员 7.2.3 访谈中的小秘诀 7.2.4 面对面访谈与电话访谈 7.2.5 访谈资料偏差的其他来源 7.2.6 计算机辅助访谈 7.2.7 小组访谈 7.3 访谈的优缺点 总结 讨论题 第8章 数据收集的方式: 观察 8.1 观察的定义和目的 8.2 观察类型的四个关键方面 8.2.1 对照观察研究和非对照观察研究 8.2.2 参与者观察与非参与者观察 8.2.3 结构化观察研究和非结构化观察研究 8.2.4 隐蔽观察和非隐蔽观察 8.3 两种重要的观察方法 8.3.1 参与者观察: 介绍 8.3.2 参与者观察的参与性方面 8.3.3 参与者观察的观察方面 8.3.4 观察什么 8.3.5 结构化观察: 介绍 8.3.6 在结构化观察中编码方案的使用 8.4 观察的优点和缺点 总结 讨论题 第9章 问卷调查 9.1 问卷调查的类型 9.1.1 人工发放问卷 9.1.2 邮寄问卷 9.1.3 电子及在线问卷 9.2 问卷设计指南 9.2.1 措辞的原则 9.2.2 测量的原则 9.2.3 问卷设计回顾 9.2.4 结构性问题的前测 9.2.5 电子问卷和调查设计 9.3 调查的国际维度 9.3.1 跨文化研究工具的特殊问题 9.3.2 资料搜集的问题 9.4 不同资料搜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时机的回顾 9.5 多种数据收集方法 9.6 管理意义 9.7 数据收集中的道德问题 9.7.1 研究者道德 9.7.2 受访者道德 总结 讨论题 第10章 实验设计 10.1 实验室实验 10.1.1 控制 10.1.2 操作自变量 10.1.3 控制外部混淆变量或干扰变量 10.1.4 实验室实验的内部效度 10.1.5 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或共性 10.2 实地实验 10.3 实验的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 10.3.1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间的取舍 10.3.2 影响实验效度的各种因素 10.3.3 找出效度所受到的种种威胁 10.3.4 回顾各种可能影响内、外部效度的因素 10.4 几种实验设计及效度 10.4.1 准实验设计 10.4.2 真实验设计 10.5 仿真 10.6 实验研究的伦理问题 10.7 管理意义 总结 讨论题 附录 第11章 变量的测度: 操作化定义 11.1 如何测度变量 11.2 操作化定义 11.2.1 操作化: 维度和要素 11.2.2 对成就动机进行(多维)概念操作化 11.2.3 哪些不是操作化定义 11.2.4 操作化定义回顾 11.3 操作化定义的国际维度 总结 讨论题 第12章 测量: 量表、信度和效度 12.1 四种量表 12.1.1 定类量表 12.1.2 定序量表 12.1.3 定距量表 12.1.4 定比量表 12.1.5 定序还是定距 12.1.6 量表回顾 12.2 评定量表 12.2.1 二分量表 12.2.2 类别量表 12.2.3 语义差异量表 12.2.4 数值量表 12.2.5 列举式评定量表 12.2.6 李克特量表 12.2.7 固定或常数总和评定量表 12.2.8 Stapel量表 12.2.9 图形评定量表 12.2.10 共识性量表 12.2.11 其他量表 12.3 等级量表 12.3.1 配对比较 12.3.2 强迫选择 12.3.3 比较量表 12.4 量表的国际维度 12.5 测量的质量 12.5.1 题项分析 12.5.2 效度 12.5.3 信度 12.6 反应性量表与形成性量表 12.6.1 什么是反应性量表? 12.6.2 什么是形成性量表,为什么形成性量表的题项不必密切相关? 总结 讨论题 附录量表范例 第13章 抽样 13.1 总体、元素、样本、抽样单位和研究对象 13.1.1 总体 13.1.2 元素 13.1.3 样本 13.1.4 抽样单位 13.1.5 研究对象 13.2 样本资料和总体值 13.2.1 总体参数 13.2.2 样本的代表性 13.2.3 正态分布 13.3 抽样过程 13.3.1 定义总体 13.3.2 确定抽样框 13.3.3 确定抽样设计类型 13.3.4 确定样本容量 13.3.5 进行抽样 13.4 概率抽样 13.4.1 非受限概率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 13.4.2 受限制的或复杂概率抽样 13.4.3 概率抽样设计的回顾 13.5 非概率抽样 13.5.1 简便抽样 13.5.2 计划抽样 13.5.3 非概率抽样的回顾 13.6 抽样设计使用时机的范例 13.6.1 简单随机抽样 13.6.2 分层随机抽样 13.6.3 系统抽样 13.6.4 聚类抽样 13.6.5 区域抽样 13.6.6 双重抽样 13.6.7 简便抽样 13.6.8 判断抽样: 计划抽样的**种类型 13.6.9 定额抽样: 计划抽样的第二种类型 13.7 决定样本规模时,精确性和可信度的问题 13.7.1 精确性 13.7.2 可信度 13.7.3 参数估计中的样本数据、精确性与可信度 13.7.4 精确性与可信度之间的取舍 13.8 样本资料与假设检验 13.9 样本规模 13.9.1 确定样本规模 13.9.2 样本大小与第二类错误 13.9.3 统计及实际意义 13.9.4 经验法则 13.9.5 抽样效率 13.10 定性研究的抽样 13.11 管理意义 总结 讨论题 练习 第14章 定量数据分析 14.1 整理数据用以分析 14.1.1 编码和数据输入 14.1.2 编辑数据 14.1.3 数据转换 14.2 了解数据 14.2.1 频数 14.2.2 集中趋势和离散的测度 14.2.3 变量之间的关系 14.3 Excelsior Enterprises——描述性统计第1部分 14.4 检验数据质量 14.4.1 信度 14.4.2 效度 14.5 Excelsior Enterprises——描述性统计第2部分 总结 讨论题 第15章 定量数据分析: 假设检验 15.1 **类错误、第二类错误和统计功效 15.2 选择合适的统计工具 15.2.1 检验有关单一平均数的假设 15.2.2 检验关于两个相关平均数的假设 15.2.3 检验有关两个不相关平均数的假设 15.2.4 检验有关多个平均数的假设 15.2.5 回归分析 15.2.6 其他多变量检验和分析 15.3 Excelsior Enterprises——假设检验 15.3.1 对总裁的总体解释和建议 15.3.2 数据仓储、数据挖掘和运筹学 15.3.3 数据分析中可能用到的软件 总结 讨论题 第16章 定性数据分析 16.1 定性数据分析的三个重要步骤 16.1.1 数据整理 16.1.2 数据展示 16.1.3 得出结论 16.2 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16.3 其他搜集和分析定性数据的方法 16.3.1 内容分析 16.3.2 叙述分析 16.3.3 分析归纳 16.4 大数据 总结 讨论题 第17章 研究报告 17.1 书面报告 17.1.1 书面报告的目的 17.1.2 书面报告的读者 17.1.3 优秀书面报告的特征 17.2 研究报告的内容 17.2.1 标题和标题页 17.2.2 实施概要或摘要 17.2.3 目录 17.2.4 表格、图和其他材料 17.2.5 前言 17.2.6 授权书 17.2.7 引言部分 17.2.8 报告正文 17.2.9 报告的*后部分 17.2.10 参考文献 17.2.11 附录 17.3 口头报告 17.3.1 内容的选择 17.3.2 视觉辅助工具 17.3.3 报告者 17.3.4 报告过程 17.3.5 回答问题 总结 讨论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乌玛·塞克拉(Uma Sekaran)是南伊利诺依大学(SIUC)工商管理学院的荣誉退休教授。她从康涅狄格大学(斯托斯校区)获得MBA学位,后又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博士学位。在退休之前,Sekaran担任SIUC管理系系主任兼该校妇女职业发展促进会主管。 塞克拉教授著有8部著作(自著或与人合著),在管理领域学术期刊发表了超过55篇文章。塞克拉教授在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来自美国和其他国际专业组织的认可。她还被国际管理学会和SIUC授予优秀科研奖,同时塞克拉教授还被SIUC授予*佳教师奖。 罗杰·鲍吉(Roger Bougie)是荷兰蒂尔堡大学市场营销系的讲师,主要教授营销学和企业研究方法。Bougie获得一些教学方面的表彰,如他的企业研究方法获得了*佳课程奖。 鲍吉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消费者情绪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他的文章发表在包括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ervice在内的一些学术期刊上。另外,鲍吉博士还是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ervice,Journal of Business和Mark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