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54094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9,21,550页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15409443 ; 978-7-5154-0944-3
本书特色
新中国水运事业大变化大发展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江河湖海大运输 960多万平方公里上的重要经济动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五编, 水路运输生产、水运工程、水运工业、水上安全监督和航行保障、科学研究、教育、出版和学会。内容包括: 生产的管理和组成 ; 内河运输 ; 沿海运输 ; 远洋运输等。
目录
总序
序(钱永昌)
绪论
**节古近代水运史略
第二节水运事业的振兴
一、恢复航运生产,建立管理体制
(1949年至1952年)
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稳步发展
(1953年至1957年)
三、由“大跃进”转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58年至1965年)
四、在动乱中曲折前进
(1966年至1976年)
五、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
(1977年至1985年)
第三节对当代中国水运事业的评价
一、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水运事业
二、以较快的发展速度改变落后面貌
三、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四、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渐清晰
**编
水路运输生产
**章生产的管理和组成
**节概述
第二节管理体制
第三节企业管理
第四节水运商务
一、联合运输
二、运输质量
三、规章制度
四、价格管理
第五节货物运输
一、货源组织
二、运输生产调度
第六节集装箱运输
第七节旅客运输
第二章内河运输
**节概述
第二节长江水系内河运输
一、长江轮船总公司经营的干线运输
二、长江干线的主要港口
三、云南省内河运输
四、贵州省内河运输
五、四川省内河运输
六、湖北省内河运输
七、湖南省内河运输
八、江西省内河运输
九、安徽省内河运输
十、江苏省内河运输
十一、浙江省内河运输
十二、上海市内河运输
第三节珠江水系内河运输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运输
二、广东省内河运输
第四节黑龙江水系内河运输
一、黑龙江省内河运输
二、吉林省内河运输
第五节京杭运河等其他水系内河运输
一、京杭运河运输
二、黄河水系内河运输
三、辽河水系和辽宁省内河运输
四、海河水系和河北省、天津市内河运输
五、闽江水系和福建省内河运输
第三章沿海运输
**节概述
第二节北方沿海运输
一、上海海运管理局经营的沿海运输
二、辽宁省的沿海运输
三、河北省的沿海运输
四、天津市的沿海运输
五、山东省的沿海运输
六、江苏省的沿海运输
七、浙江省的沿海运输
八、福建省的沿海运输
第三节南方沿海运输
一、广州海运管理局经营的沿海运输
二、广东省的沿海运输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沿海运输
第四节沿海主要港口
一、丹东港
二、大连港
三、营口港
四、秦皇岛港
五、天津港
六、烟台港
七、威海港
八、青岛港
九、连云港港
十、上海港
十一、宁波港
十二、温州港
十三、福州港
十四、厦门港
十五、汕头港
十六、蛇口港
十七、黄埔港
十八、广州港
十九、湛江港
二十、海口港
二十一、八所港
二十二、三亚港
二十三、北海港
二十四、防城港
第四章远洋运输
**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及其直属公司
一、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
二、广州远洋运输公司
三、上海远洋运输公司
四、天津远洋运输公司
五、青岛远洋运输公司
六、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第三节其他远洋运输企业
一、交通部与地方交通部门合营远洋运输企业
二、原有航运企业扩展远洋运输业务
三、其他经济成分的远洋运输企业
第四节大型涉外企业
一、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
三、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
四、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
五、中国交通进出口服务公司
六、中国海员对外技术服务公司
第二编
水运工程
第五章港口建设
**节概述
第二节渤海、黄海海区的大型港口建设
一、大连港建设
二、秦皇岛港建设
三、天津港建设
四、烟台港建设
五、青岛港建设
六、石臼港建设
七、岚山港建设
八、连云港港建设
第三节东海、南海海区的大型港口建设
一、上海港建设
二、宁波港建设
三、福州港建设
四、厦门港建设
五、蛇口港建设
六、赤湾港建设
七、黄埔港建设
八、湛江港建设
九、八所港建设
十、防城港建设
第四节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
一、辽宁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
二、山东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
三、浙江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
四、广东省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
五、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沿海中小型港口建设
第五节内河主要港口建设
一、南通港建设
二、张家港港建设
三、镇江港建设
四、南京港建设
五、芜湖港建设
六、武汉港建设
七、重庆港建设
八、哈尔滨港建设
九、佳木斯港建设
第六节其他专用港区和码头建设
一、冶金和采矿部门的码头建设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码头建设
三、电厂的码头建设
四、物资和商业、贸易部门的码头建设
五、采油和海洋物探部门的码头建设
六、渔港建设
第六章内河航道建设
**节概述
第二节内河航道治理
一、长江水系的航道建设
二、黑龙江水系的航道建设
三、珠江水系的航道建设
四、淮河水系的航道建设
五、京杭运河的整治
六、其他水系的航道建设
第三节船闸建设
一、京杭运河沿线的船闸
二、杨柳青船闸
三、西津船闸
四、葛洲坝船闸
第四节升船机建设
一、杭州老三坝升船机
二、安徽寿县升船机
三、湖北蒲圻县陆水升船机
四、丹江口升船机
第七章水运工业厂、站建设
**节概述
第二节船台滑道建设
一、造船台建设
二、修、造两用船台滑道建设
第三节船坞建设
第四节修船和舾装码头建设
第八章海难救助和打捞工程
**节概述
第二节典型打捞工程
一、黄浦江沉船打捞会战
二、清除长江航道“阻塞线”
三、采用浮筒打捞沉船
四、勘测沉船“跃进”号
五、打捞巨型钻头
六、快速起浮货船“东安”号
七、快速打捞油船“南洋”号
八、整捞断船“汉阴”号
九、打捞客货船“阿波丸”
十、打捞“渤海2号”钻井平台
第三节救助难船典型工程
一、“查甫林”货船施救工程
二、合作援救难船“宁堡”号
三、营救货船“巴巴利奥斯小姐”号
四、二救货船“美狮”号
五、连续拖救大型油船
六、救生事例
第九章援助和承包国外水运工程
**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援外水运工程
一、马耳他干船坞公司30万吨级修船干坞和修船码头工程
二、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工程
第三节主要承包和合作工程
一、马耳他大港湾连接码头工程
二、马尔萨什洛克防波堤工程
三、巴林团矿厂疏浚工程
四、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疏浚工程
第十章水运工程技术的发展
**节概述
第二节港口总体布置和装卸工艺的发展
一、港口总体布置
二、装卸工艺
第三节码头、仓库和堆场结构的发展
一、重力式码头
二、桩基码头
三、板桩码头
四、浮码头
五、斜坡式码头
六、仓库结构
七、堆场
第四节船坞、船台滑道和过船建筑物建设技术的发展
一、船坞
二、船台滑道
三、船闸
四、升船机
第五节防波堤、护岸和灯塔工程技术的发展
一、斜坡式防波堤
二、直立式防波堤
三、护岸
四、灯塔
第六节航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一、山区河流航道
二、平原河流和河口航道
三、海港航道
四、泥土排放
五、测量定位
第七节地基和基础工程技术的发展
一、土坡稳定
二、软弱地基加固
三、桩基
四、沉井
五、地下连续墙
第八节水工建筑材料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一、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
二、混凝土外加剂
三、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其他技术
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的机械化、工厂化
五、新型材料和钢材防蚀
第九节试验和勘测技术的发展
一、试验
二、水文测验
三、工程测量
四、地质勘探
第十节水运工程规范和定额
一、规范
二、定额
第十一节水运工程科技情报网的工作
第十一章水运工程建设队伍的成长
**节概述
第二节规划和设计部门
一、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
二、交通部**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三、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四、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五、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第三节航务工程部门
一、交通部**航务工程局
二、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
三、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
四、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
第四节航道建设部门
一、交道部天津航道局
二、交通部上海航道局
三、交通部广州航道局
四、长江航道局
五、黑龙江航道局
第五节救助打捞部门
第三编
水运工业
第十二章修造船工业
**节概述
一、艰苦创业,恢复生产
二、健全管理体制,生产稳步发展
三、全面发展修造船工业
四、统筹规划,重点建设
五、调整和改革
第二节交通部直属大型修造船厂
一、交通部上海船舶修造厂
二、交通部新港船舶修造厂
三、交通部文冲船舶修造厂
四、交通部山海关修船厂
五、交通部北海船舶修造厂
六、交通部新河船舶修造厂
七、交通部东海工程船舶修造厂
第三节长江轮船总公司的主要修造船厂
一、长江轮船总公司东风船厂
二、长江轮船总公司宜昌船厂
三、长江轮船总公司青山船厂
四、长江轮船总公司金陵船厂
第四节黑龙江航运管理局的修造船厂
第五节上海海运局和广州海运局的主要修造船厂
一、立新船舶修造厂
二、立丰修船厂
三、荻港修船厂
四、菠萝庙船厂
第六节航务工程局和航道工程局主要船厂
一、**航务工程局工程船舶机械修造厂
二、上海航道局船厂
第七节地方交通系统的修造船工业
一、江苏省的修造船工业
二、湖北省的修造船工业
三、广东省的修造船工业
四、安徽省的修造船工业
五、四川省的修造船工业
六、山东省的修造船工业
第八节主要船舶设计部门
一、长江船舶设计院
二、上海船舶设计院
第十三章港机修造和其他水运工业
**节港机修造工业
第二节主要港机厂简况
一、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
二、广州港口机械制造厂
三、川江港机制造厂
四、红光港机制造厂
五、南京港口机械厂
六、大连港机械修造厂
第三节潜水装备制造工业
第四节航标制造工业
第四编
水上安全监督和航行保障
第十四章水上安全监督
**节海务(航行)监督
第二节港务监督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
**节以防治油污染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
第二节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第三节建立交通环境监测网,开展科学研究
第十六章船舶检验
**节新中国船舶检验机构的创建
第二节船舶检验业务的发展
一、建立比较完整的船舶检验管理体制
二、培训船舶检验技术人员
三、制订和颁发船舶规范
四、船舶检验和入级工作
五、海上平台检验
六、船用产品检验
七、与外国验船机构签订互相代理协议
八、参加国际海事技术会议和学术活动
九、科学研究活动
第十七章水运通信
**节水上无线电通信
一、船岸无线电通信
二、船舶遇险和安全通信
第二节港口地区通信
一、港口地区有线电通信
二、港区无线电话通信
第三节水运长途通信
一、内河长途通信
二、部港长途通信
第四节国际合作
第十八章水上导航
**节无线电导航系统
一、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
二、近程高精度定位系统
第二节船舶导航仪器
第三节船舶港口交通管理
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二、港口导航的探索和实践
三、港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
第十九章航标和航道测量
**节概述
第二节海区航标建设
一、干线航标
二、港口航标
三、无线电指向标
四、海区水上助航标志的改革
第三节内河航标建设
一、长江水系航标
二、黑龙江水系航标
三、珠江水系航标
四、水库航标
第四节航标技术
第五节航道测量
第六节国际合作和国际活动
一、中苏合作
二、中朝合作
三、参加国际航标协会
四、恢复参加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第五编
科学研究、教育、出版和学会
第二十章科学研究
**节概述
一、创业阶段(1956年至1965年)
二、艰难阶段(1966年至1976年)
三、兴旺发展阶段(1977年至1985年)
第二节主要研究工作
一、水运软科学研究
二、水运工程科学研究
三、船舶运输科学研究
四、港口装卸工艺和设备研究
五、海洋救捞工程技术研究
六、海洋环境保护研究
七、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
第三节重点水运科学研究单位
一、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二、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三、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
四、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五、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六、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七、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八、交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九、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十、交通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第二十一章水运教育
**节概述
第二节水运教育的成就
一、为社会主义水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造就了既有系统科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三、科学研究成果多
四、水运教育研究有了良好开端
第三节部分水运高等院校概况
一、大连海运学院
二、上海海运学院
三、集美航海专科学校
四、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第二十二章出版事业
**节概述
第二节水运科技图书
第三节水运科技期刊
第二十三章学会和协会
**节中国航海学会
一、任务和组织
二、重大学术活动
三、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工作
第二节中国港口协会
附录交通部历届领导人名单
后记
节选
绪论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的命脉。自从人类有了生产和产品交换,作为流通环节的交通运输便产生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日臻完善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蒸汽机实用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次产业革命,使交通运输发生了巨大变革,蒸汽汽车、蒸汽机船、蒸汽机车相继问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世界第二次产业革命中,交通运输迈入了内燃技术时代。不仅出现了内燃汽车、内燃机车、内燃机船,还出现了飞机,形成了水路、陆路和航空的综合运输体系,其服务领域日趋广泛,质量显著提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0世纪后半叶,以电子计算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在发展中调整,各种运输方式为人类广泛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合作和加快流通,发挥着巨大作用。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交通运输先行。 水路运输(简称水运)凭借着约占地球表面2/3的海洋和陆域中的江、河、湖泊,以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省、占地少和易开发等特点,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幅员广大,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陆缘海岸北起鸭绿江大东沟,南至北仑河口,长18万余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太平洋,给中国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便利。 在960余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800余条,总长42万多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余条。注入海洋的外流河系水量,占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东部沿海和长江以南的广阔陆域,更是河网密布,水源充沛。水运较为发达的内河水系有长江、珠江、黑龙江、京杭运河和淮河,通常称“三江两河”。在铁路、公路、水运、管道和民航等运输业中,水运货运量在全国(暂缺台湾省)的总货运量中所占比重约为18%,货物周转量超过45%,而在外贸货物运输中则高达90%以上。水路客运以其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广泛的服务范围,受到旅游者和商贾的欢迎。岛屿之间的客货运输,更是离不开水运。 优越的自然资源,为水运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进步又使水运大放光彩。中国的水运事业不但历史久远,而且在世界水运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70年代,中国考古学者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柄叶连体木桨,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前3300年,这说明当时已有舟楫之便。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水运已初具规模。秦穆公十二年(前648年),秦国运粮船自雍(今陕西凤翔)沿渭水入黄河,北逆汾水,船漕车转700里(350公里)至晋国都城绛(今山西新绛),古称“泛舟之役”。春秋战国后期,吴、越两国开发河道,扩展海路,进行漕粮和军事运输,成为水运发达的王国。公元前506年,吴国为西征楚国开凿沟通太湖与长江的胥溪,公元前495年为从海上进攻越国开凿沟通太湖与东海的胥浦,9年后在长江北岸的邗(今江苏扬州东南)开挖连通淮河的邗沟。公元前484年至482年,吴国又于商(今河南商丘)、鲁(今山东曲阜)之间开凿渠道,引古菏泽水入泗水,使江淮河道与黄河相通,威震中原。 秦统一中国后,水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219年至210年,秦始皇两次派遣方士徐福率众千人东渡大海“寻仙”,并于前214年命史禄主管开凿灵渠(又称兴安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水,使漕船直下五岭南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运逐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之一。自西汉至唐初,京都所需粮食多从关东(今河南、河北、山东)沿黄河漕运入渭。两汉时期开辟的东至朝鲜和日本、中经已程不(今斯里兰卡)和安息(今伊朗)、西达大秦(今称罗马帝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为往来学者、使臣和商贾提供了便利。东吴曾是海运发达的国家,它在发展北至渤海、南至南海的沿海航运,开发台湾和南海诸岛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就,其海外贸易远及红海西南沿岸。 唐朝“贞观之治”,兴国安邦,政通民富,水运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水道、漕运、海关和工程建设部门。水陆运使和市舶使分别统管水陆联运和海外贸易。航海术和造船术都有突破性的发展,天文航海学得到普遍应用。楼船和海船分成9个水密隔舱,并设置帆和舵利用侧逆风行驶。 宋朝时期,冶铁技术兴起,造船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出现了快速的“鱽鱼船”、轻捷坚实的“海鳅船”、河海通用的“多桨船”,以及用桨和踏轮推进的“铁壁铧咀船”,等等。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和天文学已应用于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指南针”。海外贸易航程经南海,循印度洋北部西行,达大食(波斯湾地区)、东非的摩邻(今肯尼亚马林迪)、泼拔力(今索马里的柏培拉)、层拔罗(今桑给巴尔)等国。 元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发展,水运交通和海外贸易活跃。1239年至1292年,京杭运河和北洋海漕航线成为南北漕运要道。国际海上贸易也以泉州和广州为主要港口,与东南亚、印度半岛、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各国往来频繁。 明朝初期,废除了元朝的工役制度,生产力进一步解放,造船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不但民间作坊丛生,而且官办的龙江、清江、卫河工场均具规模。1405年7月11日至1433年7月7日,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尺)的庞大船队,将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罗盘指南等航海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7次横渡西洋(今太平洋、印度洋),远达东非海岸和红海沿岸30余国家和地区,发展了海外贸易,增进了中国与各国间的友好交往。1411年至1433年,太监亦失哈也受命率庞大船队10次出使奴儿干地区(今黑龙江下游一带),并经黑龙江口渡鞑靼海峡抵“海外苦夷”岛(今称库页岛)。这些大规模的远航活动要比哥伦布由巴罗斯港首次远航加勒比海沿岸早80余年。 明朝初期的两次规模宏大、持续20余年的远航活动,曾使木帆船航运达到鼎盛时期,以后则逐渐衰败。究其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根源在于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的“海禁”竟残酷到“空其地而徙其民,寸板不准下海”。 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末期的300余年间,海运事业停滞,河运发展缓慢,而西方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却以炮舰疯狂地向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掠夺。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广州水域挑起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水运事业,中国有海无防,航权丧失。英、法、德、日、美等国的炮舰曾长驱直入重庆、泸州等地,横行肆虐于川江。
作者简介
本书编者为《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该编辑委员会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的专门组织编撰《当代中国》丛书的机构,主要任务是实施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大规模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工程。主要成果是多卷本《当代中国丛书》,共150卷,208册,约1亿字。1999年,《当代中国》丛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为什么是中国(九品)
¥29.0¥58.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52.8¥81.0 -
走向海洋(八品)
¥16.2¥59.8 -
兄弟连-纪念版
¥19.0¥38.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3¥5.5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9.5¥35.0 -
走向海洋
¥16.1¥59.8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9.0¥28.0 -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15.1¥39.8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4.6¥18.0 -
(平装)二战战史
¥11.7¥45.0 -
浴血荣光
¥16.2¥45.0 -
步兵攻击:隆美尔手绘插图珍藏本
¥13.5¥45.0 -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
¥37.7¥59.8 -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九品)
¥9.8¥39.0 -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12.3¥30.0 -
共产国际与广州国民政府关系史
¥16.8¥56.0 -
孙子兵法
¥11.5¥36.0 -
温家宝谈教育
¥20.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