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王庆生/1976-1999上文学史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王庆生/1976-1999上文学史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

1星价 ¥27.3 (7.0折)
2星价¥27.3 定价¥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505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7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62250562 ; 978-7-5622-5056-2

内容简介

  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1976-1999上文学史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是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进行的再次修订。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配套教材,该书适合于各类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二、该书的编选以有效地服务和配合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为主要目的。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可能和学生阅读的实际需要,该书不拟对中国当代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全面的展示,入选作品尽可能照顾到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可能重点讲授的代表作家、主要潮流和重要文学现象。  三、该书在考虑到代表作家及主要创作潮流的前提下,兼顾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话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精心选择了106位作家的107篇(部)作品,原则上一位作家仅选一篇(部),且为讲授该作家或某个创作潮流或文学现象时多有涉及的代表性篇目。  四、为严格控制篇幅和规模,本次修订以少而精且具教学实用性为原则,对原书4卷近200万字的规模进行了压缩,根据中国当代文学已经历的两个大的时期辑成上下两卷分3册出版。其中上卷为1949-1976年,收录38篇(部)作品独立成册;下卷为1976-1999年,收录69篇(部)作品,以小说为本卷第1册,以其他文类为本卷第2册。  五,该书各卷入选的作家作品依照不同文学体裁分类辑成,原则上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第二版)的叙述顺序予以编排。  六、本次修订删除了原书的故事梗概,入选作品分别采用全文和节选的作品实体样式收录,以便于教师的精讲分析和学生的感性认知。鉴于目前中国当代文学教材的常规体例和课程教学的一般内容,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暂未选人。  七、该书后附“中国当代文学推荐阅读作品选目”,该选目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和《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入选篇目增删辑成,以便于该书读者的扩展或延伸阅读。  八、《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1976-1999上文学史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的修订由该书两位主编负责完成,本专业方向研究生张蓓、张海生、郑海兵、陈姝颖、祁瑾玉、曹莹莹、游周倩、柳艳芳、吴雪玲、杨元章参加了资料查找及若干编辑、组织和校订工作。  该书的编辑和出版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指导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目录

小说
班主任
绿化树(节选)
陈奂生上城
活动变人形(节选)
人生(节选)
古船(节选)
哦,香雪
小鲍庄(节选)
黑骏马(节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七岔犄角的公鹿
受戒
寻访"画儿韩
美食家(节选)
浮躁(节选)
红高梁(节选)
白鹿原(节选)
山上的小屋
黄金时代(节选)
棋王
爸爸爸(节选)
虚构(节选)
一九八六年(节选)
迷舟
风景(节选)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一地鸡毛(节选)
狗日的粮食
妻妾成群(节选)
回廊之椅
私人生活(节选)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2\1976-1999上文学史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  石红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春阳射到她的圆脸庞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地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要想出一个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所喜爱的神态。可是此刻她并不是在解数学题,而是在琢磨怎么写出明天一早同大家——也包括宋宝琦——见面的“号角诗”。  张老师同谢惠敏在一旁谈着话。围绕着接收宋宝琦需要展开的工作,已经全部落实。男生干部们分头找男生们做工作去了,跟他们讲宋宝琦并不是什么威震菜市口的“英雄”,而是个犯了错误的需要帮助的人。对他既别好奇乃至于敬畏,也不能歧视打击,大家要齐心合力地帮助他。女生干部将分头到那几个或者是因为胆小,或者是出于赌气,宣布明天不来上学的女生家去,对她们和她们的家长讲清楚,学校一定会保证女孩子们不受宋宝琦欺侮;对宋宝琦这样的小流氓,消极躲避只能助长他的恶习,只有团结起来同他斗争,进行教育,才能化有害为无害,并且逐步化无害为有益。张老师则要对宋宝琦进行家访,对他以及他的家长进行初步了解,并进行**次思想工作。  当石红的“号角诗”快要写完的时候,张老师同谢惠敏的谈话结束了。张老师把摊在桌上、刚给干部们看过的几件东西往一块敛。那是张老师从派出所带回来的、宋宝琦犯案后被搜出的物品:一把用来斗殴的自行车弹簧锁,一副残破油腻的扑克牌,一个式样新颖附有打火机的镀镍烟盒,还有一本撕掉了封皮的小说。小干部们面对这些东西都厌恶得皱鼻子、撇嘴角。谢惠敏提议说:“团支部明天课后开个现场会,积极分子们也参加,摆出这些东西,狠狠批判一顿!”大伙都同意,张老师也点头说:“对。要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抓好反腐蚀教育。”  没曾想,临到张老师收敛这几件物品时,突然出现了矛盾,还闹得挺僵。  别的东西都收进书包了,只剩下那本小说。张老师原来顾不得细翻,这时拿起来一检查,不由得“啊!”了一声。原来那是本“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牛虻》。  谢惠敏感到张老师神情有点异常,忙把那本书要过来翻看。她以前没听说过、更没看见过这本书。她见里头有外国男女讲恋爱的插图,不禁惊叫起来:“唉呀!真黄!明天得狠批这本黄书!”  张老师皱起眉头,思索着。他回忆起自己中学时代的情况。那时候,团支部曾向班上同学们推荐过这本小说……围坐在篝火旁,大伙用青春的热情轮流朗读过它;倚扶着万里长城的城堞,大仗热烈地讨论过“牛虻”这个人物的优缺点……这本英国小说家伏尼契写成的作品,曾激动过当年的张老师和他的同辈人,他们曾从小说主人公的形象中,汲取过向上的力量……也许,当年对这本小说的缺点批判不够?也许,当年对小说的精华部分理解得也不够准确、不够深刻?……但,不管怎么说——张老师想到这儿,忍不住对谢惠敏开口分辩道:  “这本《牛虻》可不能说成是黄书……”  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激烈地质问说:“怎么?不是黄书?!这号书不是黄书什么是黄书?”在谢惠敏的心目中,早已形成一种铁的逻辑,那就是凡不是书店出售的、图书馆外借的书,全是黑书、黄书。这实在也不能怪她。她开始接触图书的这些年,恰好是“四人帮”搞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凶的几年。可爱而又可怜的谢惠敏啊,她单纯地崇信一切用铅字新排印出来的东西,而在“四人帮”控制舆论工具的那几年里,她用虔诚的态度拜读的报纸刊物上充塞着多少他们的“帮文”,喷溅出了多少戕害青少年的毒汁啊!倘若在谢惠敏*亲近的人当中,有人及时向她点明:张春桥、姚文元那两篇号称“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文章”大可怀疑,而“梁效”、“唐晓文”之类的大块文章也绝非马列主义的“权威论著”……那该有多好啊!但是,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没有人向她点明这一点。她的父母经常嘱咐谢惠敏及其弟妹,要听毛主席的话,要认真听广播、看报纸;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尊重老师;要求他们好好学功课……谢惠敏从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受益不浅,具备了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劳动者后代的气质;但是,在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白骨精化为美女现形的斗争环境里,光有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就容易陷于轻信和盲从,而“白骨精”们正是拼命利用一些人的轻信与盲从以售其奸!就这样,谢惠敏正当风华正茂之年,满心满意想成为一个好的革命者,想为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而奋斗,却被“四人帮”害得眼界狭窄、是非模糊。岂止《牛虻》这本书她会认为是毒草,我们这段故事发生的时候,《青春之歌》已经进行再版了,但谢惠敏还保持着“四人帮”揪出前形成的习惯——把那些热衷于传播“文艺消息”,什么又会有某个新电影上演啦,电台又播了个什么新歌呀这样的同学们,看成是“沾染了资产阶级思想”。就在前几天,她发现石红在自习课上看一本厚厚的小说,下课她便给没收了。那是一九五九年出版的《青春之歌》,她随便翻检了几页,把自己弄得心跳神乱——断定是本“黄书”,正想拿来上交给张老师,石红笑嘻嘻地一把抢了回去,还拍着封面说:“可带劲啦!你也看看吧!”结果两人争吵了一场。后来她忙着去团委开会,倒忘记向张老师反映了,没想到今天张老师竟比石红还要石红——亲口否认这本外国“黄书”不黄!在谢惠敏心中,外国的“黄书”当然一律又要比中国的“黄书”更黄了。面对着这样一位张老师,她又联想起以前的许多琐细冲突来。于是,往常毕竟占据支配地位的尊敬之感,顿然减少了许多。她微微噘起嘴,飞走的眉毛落回来拧成了个死疙瘩。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