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我的京昆生涯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我的京昆生涯

1星价 ¥45.5 (7.0折)
2星价¥45.5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138667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9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67138667 ; 978-7-5671-3866-7

本书特色

首先,本丛书的出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基础工程和创新实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将其代表性传承人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成长从艺经历以及其艺术经验记录、整理保留下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由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口传心授”的艺术特性,随着光阴的流逝,老艺术家们或者离世或者年事已高,“艺随人走”的现象随时都在发生,许多经典剧目也随之消失。此外,一些传统戏曲的老艺术家,由于文化水平有限,自己著述成书,将自身的经历、经验整理成文存在较大困难,此次通过音像资料馆有计划的口述历史项目来抢救,可以将老艺术家的戏与艺保留下来,让历史得以保留,意义非凡。 其次,对各艺术门类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丛书的整理出版,旨在保存剧种发展演变的史料,抢救、总结和传承老艺术家的经验,探寻艺术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勾勒出近现代上海戏曲发展的脉络和细节。而该丛书的内容依托口述音视频资料整理,信息量大、细节丰富,涉及各剧种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样貌、艺坛轶事,艺术家的人生轨迹、艺术体会和经验,戏剧中各工种的情况,整理成文后又经过艺术家本人审阅,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后,目前的戏曲类专著多侧重于历史渊源、作家作品、语言声腔、表演技巧等方面,而缺乏戏曲家的个人从艺生涯,以及幕后的编剧导演、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和研究,本书可说是弥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缺憾。

内容简介

由16位京昆老艺术家口述采访音频编辑整理成书,包括张南云、童祥苓、岳美缇、梁谷音、张洵澎、王芝泉、计镇华、张铭荣等名家。书中京昆老艺术家们回顾自己的学艺之路、成长历程,并从各维度展现了20世纪京剧和昆曲艺术的辉煌,呈现出一部鲜活生动的京剧、昆曲史。

目录

传统戏曲舞台的执着创新者 ——马科口述 武戏,也要有人物 ——王芝泉口述 “此曲只应天上有”,昆曲的唱是*重要的 ——计镇华口述 忆“夏声”和我的京剧人生 ——齐英才口述 “丑而不丑,丑中见美”,丑角也要给人美的享受 ——孙正阳口述 绝代芳华,为程派艺术倾尽一生 ——李蔷华口述 老前辈们的确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榜样 ——张南云口述 昆曲,就是我的血液 ——张洵澎口述 我的根,早已深深扎在昆剧艺术的土壤里了 ——张铭荣口述 在京剧传承的道路上 ——陈朝红口述 “昆曲**女小生”的戏曲人生 ——岳美缇口述 昆曲,就是要保留它原汁原昧的东西 ——顾兆琳口述 我的作曲生涯 ——黄钧口述 昆曲,是值得用你一辈子心血去灌溉的剧种 ——梁谷音口述 “杨子荣”,是我艺术生涯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童祥苓口述 昆曲,是我生命的代名词 ——蔡正仁口述 后记:留下一扇记忆的窗户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丛书执行主编:李丹青, 国家一级导演,SMG口述历史工作室主任。2007年起开始负责口述历史的采集工作,至今已经完成了1000余人的口述采访量,涉及越剧、话剧(一、二期)、京昆、淮剧、杂技、音乐、广播电视人(一、二期)、抗战老兵、世博场馆馆长、上海重大工程亲历者、全国劳模等。出版著作有:2009年《老广播人口述历史》、《老电视人口述历史》(总编及部分文稿撰写);2018年《广播电视研究》10月刊“纪念上海电视开播60周年特辑”责编及部分撰稿,2019年《广播电视研究》4月刊“纪念上海人民广播事业创建70周年特刊”责编及部分撰稿。 《我的京昆生涯》主编:陈姿彤,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音像资料馆版权资产中心编研部编研。“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之一《我的京昆生涯》分册主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