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新思丛书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中国哲学新思丛书新四书与新儒学/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1星价 ¥40.8 (6.0折)
2星价¥40.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243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2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300282435 ; 978-7-300-28243-5

本书特色

关注**中国儒学的创新和重建重论四书,统合孟荀实现儒学的当代转化与开新,在本书中,孟荀既相互对立,又存在相互补充的可能与需要。孟子人性论*准确地理解应该是以善为性论,有利于突出道德主体,说明人的道德实践;荀子人性论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性恶论,而是性恶心善说,适合说明礼义、制度的建立,易于解释人的政治实践。统合孟荀,方可创新儒学。

内容简介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义,在具体理解上包括由仁而义与由义而仁两个方面,前者是孟子的“居仁由义”,是由道德而政治,后者是荀子的“处仁以义”,是由政治而道德,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仁义观。传统四书不足以反映儒学的完整面貌,不足以体现仁义的精神内涵,故需要有新的经典体系出现,这就是本书所提出的《论语》《礼记》《孟子》《荀子》,合称“新四书”。在“新四书”中,孟荀既相互对立,又存在相互补充的可能与必要,统合孟荀是“新四书”得以成立的关键。孟子人性论更准确地理解应该是以善为性论,有利于突出道德主体,说明人的道德活动;荀子人性论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性恶论,而是性恶心善说,适合说明礼义、制度的建立,易于解释人的政治实践。完整的儒学应该是心性与政治、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统合孟荀,方可创新儒学。

目录

目录





“新四书”与“新道统”

——当代儒学思想体系的重建1



《论语》“亲亲相隐”章新释10



怎样读《孟子》?21



孟子的以善为性论29



《孟子》“天下之言性”章与孟子性善论46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的理想与坚守53



开展孟学史研究,挖掘中国文化的清流56



应将《荀子》列入儒家的“新四书”62



廓清荀子人性论的千年迷雾66



统合孟荀,创新儒学78



超越尊孟抑荀,回归同尊孟荀92



君子儒学与庶民儒学



——兼论统合孟荀107



孟荀之间124



中庸的艺术132



“道不远人”与“以人治人”



——《中庸》“道不远人”章发微160



《大学》“诚意慎独”章解读176



以《大学》理解儒学的意义及局限



——兼论统合孟荀204



儒学的根基:习性还是精神?232



孔老对话与儒学反思237



激进与保守之间



——五四九十周年回望242



不是请回上帝,而是多元一体256





附录一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270



附录二如何理解传统儒家的“人禽之辨”?283



附录三重新认识荀子,还儒家一个整体面貌288





后记296
展开全部

节选

儒学在今日中国已由学术研究进入儒学创新或儒学重建的时代,创建当下的儒学思想体系,出现当代的董仲舒、朱子、阳明,已成为儒学研究者的共识。学界已出现一系列方案,如公民儒学、生活儒学、社会儒学等,这些都有其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缺乏自身的学术根基,往往以西方的某种理论来诠释儒学,表现出强烈的“以西释中”的特点。
我对儒学重建有深切的关注,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学界同人一样,走的是“以西释中”的路子。但说实话,到底该怎么做,如何去创新、建构?心里是不清楚的,前面的路是模糊的。其实,我们只要回头看一下历史上的儒学复兴或者发展,就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儒学的基本表达方式是经学,经学是儒学的学术载体,是儒学之学统。历史上每一次儒学创新都无不与经学变革联系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通过经典诠释建构思想体系的传统。
例如,董仲舒提出其“天人三策”思想体系利用的是“《春秋》公羊学”。朱熹的理学思想是通过诠释四书来完成的,那么,《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到底是孔子、孟子的思想还是朱子的思想?其实很难分开,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王阳明穷其一生都在解释《大学》,但他的思想则来自孟子,是以《孟子》释《大学》,而他一旦对“格物”“致知”做出了新的诠释,就突破了朱熹理本体的思想体系,建构出其心本体的理学思想。戴震的反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有人说,他解释的是孟子吗?恐怕更接近荀子,实际是“孟皮荀骨”。这些看法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古代思想家的确形成了一个通过经典诠释建构思想体系的传统。

作者简介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孟子研究院秘书长,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出土简帛等。已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中国人民大学,2008)、《儒家道统说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