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2218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53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313221810 ; 978-7-313-22181-0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高性能钢、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铜及铜合金以及其他常用金属材料熔化焊、压力焊、钎焊等接头焊缝组织与性能调控的*新进展。

目录

第1章 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1 低合金高强钢的发展 1.1.1 低合金高强钢的冶金理论基础 1.1.2 低合金高强钢的微合金化设计 1.1.3 低合金高强钢的控制轧制机理 1.1.4 低合金高强钢的组织特征和强韧化机理 1.1.5 低合金高强管线钢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2 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1.2.1 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研究方法 1.2.2 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特点 1.2.3 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中的粒状贝氏体 1.2.4 微合金元素与粗晶区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1.3 低合金高强钢熔化焊焊缝的组织与性能 1.3.1 低合金高强钢熔化焊焊缝的组织与韧性 1.3.2 低合金高强钢熔化焊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1.3.3 钛和硼微合金化提高焊缝韧性的机理 1.3.4 复合夹杂物诱发针状铁素体形核的机理 1.3.5 低合金高强钢熔化焊接头的屈强比调控 参考文献 第2章 固态相变对低合金钢焊接接头性能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2.1 低合金钢焊接过程中相变对接头性能影响的研究 2.1.1 焊接过程中相变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2.1.2 焊接过程中接头相变的有限元模拟 2.2 低合金钢接头中的相变 2.3 改进的扩散型相变模型 2.4 2.25Cr-1.6W钢焊接接头固态相变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2.4.1 对接接头固态相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2 对接接头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 2.4.3 对接接头上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性能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1 铝及其合金的分类和性能 3.1.1 铝及其合金的分类 3.1.2 铝及其合金的性能 3.2 铝及其合金的焊接性分析 3.2.1 铝及其合金熔化焊接头中气孔的形成机理 3.2.2 铝及其合金熔化焊接头热裂纹的形成机理 3.2.3 铝及其合金焊接接头耐腐蚀原理及其调控 3.3 铝及其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3.3.1 铝及其合金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软化机制 3.3.2 铝及其合金焊缝金属组织晶粒的细化机理 参考文献 第4章 钛-钢复合板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4.1 钛与钢异种金属的焊接性 4.1.1 钛与钢异种金属的焊接性分析 4.1.2 钛与钢复合板的制备和对接焊 4.2 钛与钢爆炸焊复合界面特性 4.2.1 钛与钢爆炸焊复合板的制备 4.2.2 钛与钢爆炸焊界面结合机理 4.2.3 钛与钢爆炸焊接头力学性能 4.3 钛一钢复合板的板对接间接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4.3.1 板一板对接焊时的间接焊焊接工艺 4.3.2 板一板对接焊时间接焊接头的组织 4.3.3 板一板对接焊时间接焊接头的性能 4.4 钛-钢复合板的板对接直接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4.4.1 板-板对接焊时直接焊的焊接工艺 4.4.2 板-板对接焊时直接焊接头的组织 4.4.3 板-板对接焊时直接焊接头的性能 4.5 钛-钢复合板的工程应用 4.5.1 钛-钢复合板在电厂烟囱制造中的应用 4.5.2 钛-钢复合板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C/C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钎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5.1 C/C与金属钎焊的焊接性分析 5.1.1 C/C与金属钎焊的焊接性 5.1.2 C/C与金属钎接界面设计 5.2 C/C与铜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5.2.1 C/C与铜钎接机理及钎缝组织 5.2.2 C/C与铜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 5.2.3 C/C与铜钎焊接头的抗热震性 5.3 C/C与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组织号性能 5.3.1 C/C与高温合金钎接机理及钎缝组织 5.3.2 C/C与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 5.3.3 C/C与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断口形貌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温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成型的组织与性能 6.1 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概述 6.1.1 增材制造的堆积原理 6.1.2 增材制造的发展历程 6.1.3 高能束金属增材制造 6.2 选区激光熔化In718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 6.2.1 选区激光熔化高温合金的成型机理及微观组织 6.2.2 选区激光熔化高温合金成型冶金缺陷产生机理 6.2.3 选区激光熔化高温合金成型的性能热处理优化 6.3 选区激光熔化In718高温合金成型的性能 6.3.1 激光熔化成型的强化机制 6.3.2 激光熔化成型的蠕变机制 6.3.3 激光熔化成型的疲劳机制 6.3.4 激光熔化成型可靠性设计 参考文献 第7章 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数值计算与模拟 7.1 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与验证 7.1.1 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7.1.2 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 7.2 焊接温度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模拟 7.2.1 焊接温度场模拟过程的实现 7.2.2 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7.3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HAZ晶粒长大的物理模拟 7.3.1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热模拟与焊接试验 7.3.2 焊接热模拟试验结果和焊接试验结果 7.3.3 焊接热模拟结果和焊接试验结果分析 7.4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HAZ晶粒长大过程MC模拟 7.4.1 焊接HAZ晶粒长大的MC模拟 7.4.2 基于试验数据的MC模拟结果 7.4.3 MC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7.5 碳钢Q235奥氏体化过程的物理模拟 7.5.1 奥氏体化过程的焊接热模拟 7.5.2 奥氏体化过程的热模拟结果 7.5.3 奥氏体化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爆炸处理对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8.1 焊接接头焊后处理及爆炸处理 8.1.1 焊接接头焊后处理的意义 8.1.2 金属材料的爆炸加工技术 8.2 爆炸的爆轰特性及作用机理 8.3 爆炸处理对焊接接头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8.3.1 爆炸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机理 8.3.2 爆炸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炸药设计 8.3.3 爆炸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工程实践 8.3.4 爆炸处理对焊接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8.4 爆炸处理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机制及效果 8.4.1 爆炸处理对常规力学性能的影响 8.4.2 爆炸处理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8.4.3 爆炸处理对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 8.4.4 爆炸处理后材料的示波冲击特性 8.5 爆炸处理改善材料焊接性的机理及效果 8.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8.5.2 主要的试验结果 8.5.3 爆炸冲击影响材料焊接性的机理 8.5.4 爆炸冲击改善材料焊接性的效果 8.6 焊接接头爆炸处理的工业应用 8.6.1 爆炸处理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8.6.2 爆炸处理在电站建设中的应用 8.6.3 爆炸处理在制铝行业中的应用 8.6.4 梁结构件的爆炸消除应力处理 8.6.5 其他焊接构件的爆炸消除应力 参考文献 第9章 振动对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9.1 振动焊接概述 9.1.1 振动分类及机理 9.1.2 振动焊接的应用 9.1.3 振动焊接的特点 9.1.4 振动工艺的选择 9.1.5 振动效果与评定 9.2 振动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9.2.1 振动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机制 9.2.2 振动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作用原理 9.3 振动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机制 9.3.1 振动加速度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 9.3.2 振动的频率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 9.4 振动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9.4.1 振动对焊接接头显微硬度的影响 9.4.2 振动对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9.4.3 振动对焊接接头断裂韧性的影响 9.4.4 振动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9.5 振动焊接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9.5.1 振动焊接在高炉用钢厚板电渣焊中的应用 9.5.2 振动焊技术在建筑H型轻钢施焊时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0.1 焊接接头的超声冲击处理概述 10.1.1 超声冲击处理原理及装置 10.1.2 超声冲击处理的实施效用 10.1.3 超声冲击处理效应及优点 10.1.4 超声冲击处理的实施要点 10.1.5 超声冲击处理的影响因素 10.2 接头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机制 10.2.1 超声冲击处理使材料表面形成压应力 10.2.2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10.3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组织的作用机理 10.3.1 超声冲击处理使焊接接头表层形成纳米晶层组织 10.3.2 逐层超声冲击处理对多层多道焊接头组织的影响 10.4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10.4.1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显微硬度的影响 10.4.2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10.4.3 超声冲击处理对接头微区力学性能的影响 10.4.4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影响 10.4.5 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 10.5 超声冲击处理在工业上的应用 10.5.1 超声冲击处理在高速铁路钢桥焊接上的应用 10.5.2 超声冲击处理在船舶和海工钢结构上的应用 10.5.3 超声冲击处理在桥梁补修盖板结构上的应用 10.5.4 超声冲击处理在高速列车焊接结构上的应用 10.5.5 超声冲击处理在超导电机焊接转子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薛小怀,1971年7月生,陕西长安人,汉族。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焊接工程师。199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3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期间于2012—201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Brunel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及材料焊接性、焊接冶金,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焊接工程研究所材料焊接室主任、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第VI专委会委员、科技部及上海市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上海市焊接协会专家组成员、多个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主持和参与国家973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学研项目以及教学改革项目30余项,涉及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国航天集团以及中航工业集团重大关键工艺攻关、国防科工委薄板变形控制、东海大桥建设、AP1000及CAP1400蒸发器制造、车用高强钢激光焊推广及应用、上海电站装备关键材料发展路线图调研等。研究工作曾获师昌绪奖、国防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报告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鉴定以及汽车轻量化成果鉴定等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利10项,编著《工程材料与焊接基础》教材1部。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材料加工原理”“工程学导论”“工程材料”“工程材料及焊接基础”“造船材料与焊接” “焊接冶金与材料焊接”,研究生课程“新材料连接技术”“工程项目写与说”“材料科学在大型工程和尖端武器中的应用”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