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韦绪性/十二五高职新版

包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韦绪性/十二五高职新版

¥62.6 (7.1折) ?
1星价 ¥62.6
2星价¥62.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262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92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13226219 ; 978-7-5132-2621-9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需要,以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为出发点,更新陈旧观念,增加新的研究结论,力求通俗易懂,实用性更强。其内容精炼,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有效的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全书共分八章,文后附有常用方剂。

目录

总论
**章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及性质
二、中医内科学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三、中医内科学疾病的命名及特点
第二章 中医内流概要
一、起源时期
二、奠基时期
三、充实时期
四、形成时期
五、创新时期
第三章 中医内科学临证基本程序
**节 诊察
一、诊察的内容
二、诊察的重点
三、诊察的程序
第二节 辨证
一、辨病因
二、辨病位
三、辨病性
四、辨病机
五、辨体质
六、辨病势
七、辨病证
第三节 论治
一、治则
二、治法
三、选方
四、遣药
五、医嘱
第四章 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一、筑根基,首重修德
二、明定义,提纲挈领
三、察病机,融会贯通
四、悉证治,通常达变
五、析纵横,辨别异同
六、重临床,培养能力
七、学医案,启迪思维

各论
第五章 肺系病证
**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六章 心系病证
**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附:真心痛
第三节 不寐
第七章 脑系病证
**节 头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中风
第四节 痫病
第五节 痴呆
第六节 厥证
第八章 脾胃病证
**节 胃痛
附:吐酸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噎膈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便秘
第九章 肝胆病证
**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鼓胀
第十章 肾系病证
**节 水肿
第二节 淋证
附:尿浊
第三节 癃闭
第四节 关格
第五节 遗精
附:阳痿
第十一章 气血津液病证
**节 郁证
第二节 血证
第三节 痰饮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内伤发热
第六节 虚劳
第七节 汗证
第八节 癌病
第十二章 肢全经络病证
**节 痹证
第二节 痿证
第三节 颤证
第四节 腰痛

附录 方剂药物组成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思路”就是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方法”犹如途径,得其门径,才能登堂人室,方法学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缺少。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理清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思路与方法,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本课程系统理论学习、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的实际,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思路与方法,一般要掌握以下7个方面。  、筑根基,首重修德  所谓修德,可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谈起。此语出自《周易》,所表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高等学府将其作为校训,无疑是要教育学生能深刻认识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行。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选好人生的方向,珍惜时光,努力进取,乐于奉献;只有“厚德载物”,才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味。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还应献身于中医药学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患者的利益放在**位,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扬中医学“仁心仁术”的优良传统,处处对患者生命、安全、健康负责,文明行医,礼貌待人,热心为患者服务,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决不借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筑牢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根基,既要有深厚的文史哲基础,又要有扎实的中医学功底。中医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是基础,基础不筑牢就难以提高、发展。在中医学专业的毕业学生中,常可听到学难致用、临床所见往往和教材对不上号,或一旦进入临床实习便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等反映。究其原因,除了他们刚接触临床,还未形成系统的中医内科临床思维能力外,与中医“根基”不牢不无关系。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理论学习阶段,要紧密联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前期基础学科的理论,夯实基础。否则业医不懂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或诊断学基础不牢,面对复杂的临床表现无从诊察、辨证;或方药学知识匮乏,而选方遣药茫然。同时也要熟练掌握每一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要点、诊断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各证型的证候特征与代表方剂。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系统理论学习阶段的临床重点病例示教和临床见习的机会,增加感性认识,了解中医内科疾病诊治的过程和方法,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毕业实习阶段的学习,乃至毕业后的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定义,提纲挈领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对病证的学习,应以各病证的定义为纲。病证的定义高度概括了该病证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病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等。明确病证的定义,对学习该病证具有指南作用和提纲挈领作用。  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主要以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原则,涉及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等方面。病名的定义非常严格,只有明确定义的内涵,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如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粪便稀溏为重要特征。若便次虽增,但粪质成形正常者,则不属泄泻之范畴。在临床上或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将泄泻与西医学的腹泻混同现象,要知西医学的腹泻包括脓血便,而中医学将脓血便归属于痢疾的范畴。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积聚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其“结块”为诊断本病的着眼点。因“积”为有形,固定不移;“聚”为无形,聚散无常。“积”与“聚”合称时,只能是“结块”,而不是“痞块”“积块”。“或胀或痛”的表述亦至为精当,两个“或”字非选择连词,而是无指代词,即“有的(指聚)胀,有的(指积)痛”。鼓胀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除腹大胀满这一基本特征外,肤色只能是苍黄,而不能是萎黄或苍白,因苍主肝气盛、黄为脾土衰,本病系肝脾为患,故令苍黄。显然,“皮色苍黄”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其中久虚不复、由虚成劳系诊断本病的关键,多见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严重阶段。  ……

作者简介

韦绪性,男,1956年7月出生,二级教授,副调研员,从事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38年,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专业)。先后出版学术著作48部,其中主编22部、副主编23部、编委3部。目前任《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曾主持多项课题,并多次获奖,如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色诊疗项目奖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目前主持承担重大科技攻关课题3项。杨德全,男,1956年2月出生,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24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与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校期间曾主持多项课题,所任课程均被学校评为优质课程,《中医内科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9月被确定为重庆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